陶尚武
摘 要: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給我國冰雪產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會。我國冰雪產業還存在著起步晚、產業開發不夠、盈利模式單一、冰雪裝備制造水平低、冰雪文化培養不夠、冰雪運動普及率低等問題。在冬奧會背景和國家政策紅利推動下,我國冰雪產業消費群體規模已出現極大提升,激發了冰雪人才培養,促進了冰雪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冬奧會;冰雪產業;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7-0031-02
2015年7月31日吉隆坡舉行的第128次國際奧委會全會上,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北京成為第一個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申辦冬奧會時,北京提出高度契合《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三大理念:“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奧運。”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將帶動參與冬季冰雪運動的民眾達到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人口的增加,將極大地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和提高。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著眼精彩非凡卓越,籌辦好北京冬奧會,要立足長遠,擴大冬季運動覆蓋面,夯實冬季運動群眾基礎,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全面發展[1]。冬奧會在我國的舉辦,不僅帶動3億人參加冰雪運動,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推動,舉辦更多國際冰雪賽事的拉動作用,無疑將對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提升作用。
一、國內外冰雪產業發展現狀
1.國外冰雪產業發展現狀。歐美地區冰雪產業的開發具有悠久的歷史,大部分國際冰雪賽事都在歐美地區舉行。1894年加拿大就有了關于冬季冰雪活動的報道,滑雪天堂阿爾卑斯山1864年就開展了滑雪運動,滑雪運動在挪威有超過四千年的歷史,是滑雪運動的實際發源地。日本在1911年引入現代的滑雪技術,歷史上舉辦過兩屆冬奧會,札幌冰雪節是世界上四大冰雪盛會之一,其全國有600多處滑雪場,每個滑雪場設施完備。韓國最早的滑雪場始建于1975年,位于太白山脈的發旺山山麓的龍平滑雪場,是韓國最著名的滑雪勝地,是韓國第一家滑雪場,也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主要雪上項目比賽場地。在國外,各國政府對冰雪產業的扶持力度大,冰雪產業的推廣、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大。如日本在政府制定優先發展冰雪產業的政策下,快速發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冰雪產業模式。國外冰雪行業管理水平較高,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模式成熟,具有先進的造雪技術和生產高科技冰雪裝備和服裝的能力。
2.國內冰雪產業發展現狀。我國冰雪產業起步較晚,到現在不過二十年的時間,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2000年前我國滑雪場不超過50家,是冰雪產業發展的萌芽期,到2010年我國滑雪場的總數達到270家,2011年后我國冰雪產業有了高速發展。據《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底,全國共有滑雪場地 500余座,滑冰場館 200余個;雪道面積約3 000萬平方米,雪道長度約 1 000 千米,其中約4/5的雪場雪道的面積不足5萬平方米[2]。2015年全國新增滑雪場108座,黑龍江、新疆、山東雪場絕對數量靠前;山東增加數量第一為22家,河南、山西和陜西分別增加14座、11座和9座;隨后,吉林、江蘇和浙江也新增7座。我國冰雪產業運營和盈利狀況還不盡人意,產業投入和運營成本較高,但參與冰雪運動的游客總量和人均消費水平還不高,北京市國內較為成熟的冰雪產業市場,但部分企業只能實現微利或盈虧平衡甚至是虧損。我國大眾冰雪運動近五年的滲透率僅約0.4%,遠遠低于其他國家水平,但未來增速會大幅增長。國內的冰雪運動裝備主要依賴進口,部分滑雪服裝和配件可以國產,但主要是供給低端市場。
二、我國冰雪產業存在的問題
1.冰雪產業開發不夠,經營效益不樂觀。冰雪運動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與其相關聯的服務行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冰雪運動、體驗旅游、星級酒店等相關產業相互融合,形成運動、吃、住、游等配套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鏈。我國冰雪運動旅游者中,團隊人數的比例過大,在雪場住宿和逗留的天數都較短,個體消費額相對較低。而且一些雪場雪票價格高昂,票價三五百甚至上千元讓人難以承受。與其他產業相比,冰雪產業有其特殊性,要受到氣溫和降雪量影響,在冬季的時候各個雪場人山人海,生意很好。但實際上,這些雪場的營業收入主要靠門票,盈利手段單一,雪場真正營業時間只有冬天幾個月,其他時間的場地租賃、維護和管理等費用要同樣的支出,能夠盈利的冰雪企業較少,很大部分僅能微利維持或虧損經營,甚至出現一些冰雪產業倒閉。
2.冰雪產業中裝備制造水平低。我國冰雪運動開展只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民眾參與冰雪項目的比例還較低,在冰雪產業鏈中的裝備制造這一領域基本呈空白缺失狀態。冰雪項目對場地、器材和服裝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一套中等裝備的價格大概在3 000元左右,目前我國滑雪用品的市場規模近60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300億元的規模。然而在國內冰雪裝備市場中民族品牌幾乎沒有競爭力,國外品牌基本壟斷了整個市場。目前國內冰場、雪場中的器材設備主要來源是國外產品,特別是高端器械設備,包括冰雪各項目國家隊選用的器材設備都是國外品牌。專業和水平較高的冰雪項目運動員選擇使用的雪鞋、雪板和服裝都是進口產品,業余的愛好者也跟風選擇國外品牌。這兩年我國的冰雪裝備制造業有所復蘇,“黑龍冰刀”消失四年后又重新復活開始投入生產,冬奧三冠王王等人也創辦了自主的品牌,但這種不成規模的產業還難以與國外品牌競爭,我國的冰雪裝備制造水平還很低,沒有形成氣候。
3.冰雪文化培育不夠,冰雪運動普及率低。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相較歐美、日韓等國都要遲,這些國家早將冰雪項目寫入本國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學生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參與冰雪運動,或者是有系統地開始冰雪項目的訓練,在冰上或是雪上玩耍和運動是一件很簡單和普通的事情,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國受地理位置和氣候影響,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數不高,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活動也是在申奧開始后才進行,相較歐洲的冰雪文化和風情,我國在這方面有明顯的不足。歐美的冰雪強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成為專業運動員時已有了堅實的基礎,有些甚至僅在賽前進行專門的突擊強化訓練,就能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而我國的冰雪項目運動員很少有從小接觸冰雪運動的,甚至很多都是從事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半路轉練冰雪項目,一個冰雪項目全國的專業人才可能就幾個到幾十個,人才缺乏。endprint
三、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產業的助力作用
1.冬奧會能夠擴大冰雪產業消費群體規模。目前我國冰雪產業消費群體的規模還很小,特別是對我國南方地區民眾來說,冰雪體育旅游還是一件新興的事物。我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承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這一承諾將極大地推進我國冰雪運動的普及,提升冰雪產業的消費群體規模。冬奧會的到來,使普通民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冬奧會的競賽項目,世界上的優秀冰雪運動選手離得更近觸手可及,激發人們關注和參與冰雪運動的激情。2016年11月體育總局發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2025年我國超過5 000萬人直接參加冰雪運動,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我國的冰雪健兒有機會在自己的主場同世界頂尖冰雪好手同場競技,高水平的比賽將激發更多的民眾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申奧成功對提升冰雪產業消費群體規模的作用已經開始體現,2015年和2016年全年滑雪人次分別是1 250萬和1 510萬,增長率都在20%以上,較2014年以前增長率有很大的提升。
2.冬奧會可以激發冰雪人才培養。2022年冬奧會項目分為5個冰上項目和10個雪上項目,共102個小項,預計冬奧會大概需要的冰雪專業人才達8萬人,主要涵蓋冰雪項目競技(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和科研人員)、賽事組織管理、場地維護、產業開發、和服務類人才。我國冰雪運動普及和發展的速度在加快,但目前我國冰雪產業人才的缺口還很大,冬奧組委體育部長佟立新說,僅籌辦冬奧會所需要的體育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口就達70%。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我國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通過各種辦法,進行冰雪運動項目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提升我國冰雪項目的競爭力。
3.國家政策驅動,優化冰雪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為快速發展冰雪產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46號文件就要求制定冰雪運動規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經營,促進冰雪產業的發展。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以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動冬季運動發展,大力發展和普及冰雪運動,提高冰雪運動競技項目成績。國家體育總局又在2016年11月發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運動的基礎更堅實,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競技實力提高,具有較為完備的冰雪運動與產業發展格局。國家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各個地方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馬上跟進,促進我國冰雪運動健康快速發展。
四、結論
北京冬奧會的申辦和籌辦過程都受到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時強調,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是北京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兩項重要任務之一,北京冬奧會時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1]。要利用好北京冬奧會的影響打造我國的冰雪運動品牌,推動我國冰雪產業快速和諧發展。全國各地舉辦了動作精彩紛呈的冰雪文化交流活動,有效地拉動經濟和推廣了冰雪文化精神。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期,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要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全面健康發揮重要作用,冰雪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一環,力爭在2020年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 000億元、2025年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 000億元的目標[3]。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 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 著眼精彩非凡卓越籌辦好北京冬奧會[EB/OL].國家體育總局網站,2017-02-27.
[2] 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冰雪場地設施規劃(2016—2022年)[Z].2016-11-02.
[3] 國家體育總局.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Z].2016-11-02.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