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王建斌
摘 要:工學結合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基本方向,它對高職英語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現狀的分析,闡述新形勢下提高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7-0123-02
2010年備受全國各界關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發布,在第二部分發展任務中第六章職業教育第14條明確指出,要求“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定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必然會帶來教學體系的全面變革,實現英語教學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相融合。探索和積極推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要求高職英語教師成為理論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實踐技能的傳授和拓展者。因此,工學結合背景下英語教學工作對高職英語教師的思想觀念、專業素質、職業角色、工作方面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工學結合背景下對高職英語教師的內涵要求
工學結合是一種利用學校、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通過課堂教學、企業實踐等環節,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就業競爭力的一種教育模式。高職英語是當前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能力水平的重要課程之一,英語教師自身素質和教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教研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適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的教學工作,對于廣大高職英語教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對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隊伍現狀
1.高職英語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落后。工學結合強調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素質的提高三要素緊密結合,這無疑對高職英語教師的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雖畢業于高校英語專業,有著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功底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但總體缺乏工科專業背景知識,對職業教育的理解不夠系統、全面。相當一部分高職英語教師仍停留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 的教學模式上,對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認識不足,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授課任務繁重,現實情況下,學校很難抽出英語教師去參加實踐培訓或到企業頂崗實訓。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多不具備企業實踐經歷,無法全面了解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需求,無法整合和優化英語教學內容,工學結合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無從談起。
2.高職英語教師科研意識不強,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蒲心芰κ墙處煂I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但高職院校部分英語教師卻對科研工作認識不夠,進行科研工作的初衷僅僅是為了單純的職稱晉升,而不是為了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對待科研工作的態度往往缺乏長遠規劃。另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任務繁重,僅僅只關注英語教學工作,很少有精力從事日常教學工作以外的社會實踐、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長此以往,高職英語教師科研工作的缺失勢必會導致教學理念陳舊,教學理論水平得不到提高,無法滿足工學結合背景下英語教學工作的要求。
3.高職英語教師“雙師素質”不明顯。高職英語教師雖專業基礎扎實,在學生聽說讀寫等基礎英語能力的教學訓練方面有明顯優勢,具備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翻譯能力,但缺乏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和行業實踐經驗。與其他學科相比,“雙師型”英語教師所占比例偏低,很少有教師能夠通過企業鍛煉使自身實踐能力和專業英語水平得到提高。現場教學與實訓指導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很難達到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教師“雙師型”素質標準的要求。無法同專業教學相銜接、缺乏行業背景知識、實踐動手能力欠缺等因素,使英語教學又回歸到傳統語言知識的傳授層面,難以勝任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工作。
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的自我素質培養途徑
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自我素質的培養是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因此,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使其重新審視自身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業務素質、教育理念等,從而提高本人實踐技能和教研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職英語教師應重構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高職英語教師是院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的實踐者,也是主動完成學校培養目標和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的執行者,直接參與高職院校整個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由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向培養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全面了解該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教學要求和特點,充分認識自身的不足,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教育理念和教學對象等,不斷增加自身專業知識儲備,加強對英語學科以外的各專業知識的學習領會,提升顯性知識的價值,重構符合工學結合背景下職教理念的知識結構,從而實現自身專業知識、實踐技能以及教育教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
2.高職英語教師應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應全方位為專業服務,與相應的專業緊密結合。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積極參與行業企業實踐活動,深入企業內部調查了解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用人標準,分析提煉相關典型工作崗位任務,優化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完善項目化教學任務等。并在理實一體化教學備課過程中,熟悉職業崗位基本工作流程,了解職業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授課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專業實踐經歷,在課堂上模擬職場英語情境,力求將英語語言與學生未來職業崗位需求有機結合,體現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性、實用性、應用性、適用性等特點,強化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endprint
3.高職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科研能力。教學與科研是高職教師的兩大主要任務,科研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師自我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英語教師應順應工學結合背景下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加強相關理論學習和研究工作,積極參與英語精品課程開發,編寫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英語教材,撰寫論文申報相關研究課題等教研活動,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帶動教學研究常態發展,及時將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形成教學與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環,促進以工學結合為前提的自身內涵式發展。
4.高職英語教師應向“雙師型”方向發展。高質量的專業教師團隊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關鍵力量,“雙師型”高職英語教師團隊是順利開展工學結合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的保障。隨著工學結合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深入,高職英語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擴展。首先,高職院校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將“雙師型”英語教師的培養納入學校教育發展計劃,并以語言學科的特點為依據,制定出培養方案和考評體系。其次,高職院校應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契機,根據教學需要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鍛煉或是頂崗實習,為英語教師搭建平臺,使其走進企業了解企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積累教學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除此之外,高職英語教師也應積極參加相關專業資格的培訓考試,不斷敦促自己學習提高,更好地將英語基礎知識和行業知識結合起來,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雙師”素質,從而達到“雙師型”英語教師的自我培養目標。
四、結論
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高職英語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只有不斷地審視、反思、探究、總結,從教學觀念、專業知識、專業實踐和科研轉化能力等方面加強學習,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為國家、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梁春蓮,謝德榮.論工學結合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學術論壇,2016,(3):177-180.
[2] 王九程.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98-101.
[3] 胡慧,夏代英.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發展現狀及需求調查與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5,(1):96-99.
[4] 汪艷萍,常從淼,沙麗華,單長河.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高?!半p師型”英語教師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2,(22):86-87.
[5] 王彥俠.工學結合模式下職業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2,(32):87-88.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