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
這個女人婚后一年,公公遇難,丈夫病逝,18歲開始守寡并守節終身,因為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而無法進入夫家祖墳。而在另一方面,她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因廣濟百姓在關中地區傳為佳話。
這就是曾富甲一方的陜西女首富——周瑩。
周瑩:升級版的“小燕子”
繼《甄嬛傳》《羋月傳》塑造了耳熟能詳的經典女性角色之后,孫儷再次挑大梁演繹的女性成長傳奇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精湛的演技、扎實的劇本、古色古香的服化道讓這部劇豆瓣評分高達8.5。
置身于清末陜西涇陽縣的經商故事,孫儷娓娓講述陜西女首富周瑩的成長傳奇。正如劇中沈星移對其的評價“找個丫鬟好找,但是找個能打架、能變戲法的丫頭不好找”,編劇蘇曉苑賦予了周瑩脫穎而出的性格特征,讓人印象深刻,在談及角色塑造的時候,蘇曉苑說“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下,就是要憑借她的‘野路子殺出一條‘血路?!?/p>
在對周瑩一角反抗思想的挖掘上,有評論說周瑩是升級版的“還珠格格”——江湖賣藝、坑蒙拐騙,同時又不乏內心善良、劫富濟貧的一面。
周瑩具有如同小燕子的性格特征:大大咧咧、個性獨立,更重要的是,她活得很自我,不依賴于男性。在女子出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賣身為奴后則聽主子安排的年代,她卻質疑,“我自己的終身大事,我不能想?”女子不能進學徒房、不能做生意,她又質疑吳蔚文道,“為什么女人就不能做生意?”學徒房不招收女性,她卻堅持去聽課。女人都向往當不愁吃不愁穿的少奶奶,她再次質疑,“人這一輩子就為了吃和穿?”……她追求自由,被禁足別院,不惜爬樹看看外面的世界,有著那個時代女性不具備的叛逆和冒險精神。當別的大女主還在你儂我儂或者爭風吃醋之際,這位大女主已經走在了她那個時代的前列。
這樣的周瑩,讓網友不得不愛,她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顯得獨樹一幟,有娛評人評價說“周瑩真正的傳奇,實際是女性覺醒。她對禮教的反叛,是依托于真實歷史的完整表現,所以從改編和人物塑造角度上來說,周瑩的成功是必然,這樣有血有肉的成長軌跡,讓女主角更具有話題魅力。”
接掌吳氏大印
100年前的某個深夜,涇陽縣安吳堡掌門人、秦商杰出代表——安吳寡婦周瑩走完了她坎坷而富有傳奇的一生。伴隨生命的謝幕,她將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巨額財產分給所有下人,土地歸村人共有。
這樣一個散盡千金的女商人,留給后世的史料記載僅僅是涇陽縣志上短短一段話和鄉鄰的傳說。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
三原縣孟店村富商周海潮之女周瑩,17歲嫁給涇陽縣首富吳尉文的獨生子吳聘。過門當天她驚訝地發現丈夫重病纏身,將不久于人世。在這悲喜交加之際,從小受儒家傳統文化熏陶的周瑩冷靜地取消了鬧洞房,用自己的愛心和醫術精心護理著生命垂危的丈夫。
不僅如此,周瑩對婚前向娘家隱瞞吳聘病情的公公以及吳家仍是以禮相待、孝敬有加,取得了吳家上上下下的信任。
或許正是她恪守婦道、遵從孝道和知書達禮的傳統道德品質才促使吳尉文決定將遍及全國幾十個商鋪的家族生意交給這個年輕的女子打理。
天有不測風云。過門不到一年,公公吳尉文在外出途中遇難,丈夫受不了打擊,也撒手西去。失去了依靠又沒有子嗣的周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地處理了家中大事。面對4位叔公,18歲的周瑩沒有退縮,她以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博得了吳家東大院管家、賬房、武師等謀士的支持。
最終,吳氏家族一分為五,包括土地、房屋和陜西境內商業店鋪、商號等。陜西境外吳家的商業資本全歸周瑩。此時的周瑩實際已成安吳堡的新晉掌門人。
誠信仁義鑄就商業帝國
在男權統治的傳統商業社會里,女人要想立足商場,除了具有臨危不亂、果敢剛毅、處事冷靜、過人智慧外,傳統文化倡導的誠信仁義是周瑩成功的不二法門。王芳聞認為,以周瑩為代表的秦商其商業道德和制勝法寶就是誠信為本、禮儀為綱。
誠信仁義幫她在商場站穩腳跟。接掌吳氏生意后,周瑩開始了全國巡視吳氏商業的征程。支撐吳氏商業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貨藥材店——川花總號總理和揚州“裕隆全”鹽務總號總理想趁原東家去世將商號據為己有,周瑩獲悉后,對此展開了暗中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在與兩位總理交鋒的過程中,如山的鐵證和對仁義禮智信的義正詞嚴讓兩位總理敗北。隨后,誠實守信的伙計被她提拔為商號管理層。
為了穩定人心,周瑩將“裕隆全”全體店員薪俸提高了兩成,高出揚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賬年分紅,“裕隆全”的員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翹楚。這一決定開創了秦商人人與商店利益掛鉤的先河,這種近于現代企業經營中的股權激勵制度極大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裕隆全”的生意沒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損,反而蒸蒸日上。
第一次出巡不僅為搖搖欲墜的吳氏江山夯實了根基,也讓周瑩意識到經營土地的利弊。周瑩決定對土地加以變革。她將陜西境內土地保留下安吳堡附近600多畝水澆地,保證基本口糧需求外,其余1000多畝全部交給原佃戶管理,佃戶自負盈虧,納稅之后每畝地每年象征性繳納斗糧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災禍當年租金免收,在雙方自愿基礎上一經簽約,即日生效,20年不變。
在中國歷史上,她把土地幾乎無償讓佃戶耕種的決定,可謂開天辟地頭一回。隨后她又宣布取消所有佃戶房舍租金,無償將佃戶們所住房屋劃歸各戶所有,并對損壞的房屋進行修葺。周瑩說到做到,至死都沒有更改過契約。
周瑩的作為不僅贏得了鄉里擁戴,還震動京城官吏,就連慈禧也對之大為贊賞。至此,周瑩在商界名聲大噪,成了遠近聞名的寡婦商人。
遵循市場規則領航秦商
周瑩能夠依照市場的變化準確進行預測的經商思想使她成為秦商的領跑者。
一年秋天,棉花喜獲豐收。但是關中的棉花行想趁機殺價,引起棉農不滿,有的棉農干脆不賣。周瑩告誡下人要有以豐補歉的思想,今年豐收了不等于明年豐收,陜西豐收了不等于河南豐收。而且,今年損害了棉農的利益,明年種棉花的少了,我們收不上了,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她堅持按照往年的市場價收購棉花,這樣一來棉農的棉花都賣給了她,而西安棉花業的龍頭老大因無法向客戶供貨不得不求助于周瑩,高價從周瑩手中買棉花。
按照市場規律出牌使周瑩成了贏家。本著三豐一歉雙平年的農作物規律,她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成為市場的前瞻者。第二年,棉花歉收,因著上年棉花庫存,周瑩又戰勝了其他人。7年時間里,她由每年進出3000來擔棉花到一年購進11萬多擔棉花,由小打小鬧成為關中地區棉花買賣大戶。
同樣,茶葉市場的變幻莫測也考驗著周瑩的市場經驗。一年茶葉市場大跌,茶葉滯銷,周瑩請曾經在西部茶葉市場上叱咤的鄧監堂出山指導,并讓其全權決策。鄧監堂深知“貴極反賤,賤極反復貴”的價格反彈規律,頂住壓力,堅持囤庫待機。正如他所料,過了幾個月,茶價突然上升,眨眼滯銷變暢銷,賺了個缽滿盆溢。周瑩的茶莊起死回生,一躍成為陜西最大的茶商首領和蓋省財東。
捐助國家造福鄉梓
周瑩區別于普通商人的是她頭上“一品夫人”、慈禧義女的光環。而慈禧逃至西安時,慈禧與她兩個寡婦的碰面至今還被后人所津津樂道。
在慈禧西逃之前,周瑩就曾經為國家捐過10萬兩的軍餉,并得到了慈禧親手題寫的“護國夫人”牌匾;庚子年慈禧逃到西安后,周瑩先后捐銀50萬兩,也有說30萬兩,被慈禧認為義女,誥封一品夫人。
她不僅在國家危難關頭慷慨解囊,對鄉里更是樂善好施,成為遠近聞名的“活菩薩”。
由于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涌現出饑民大潮。同幾個謀士商量后,她決定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她在高陵、三原、涇陽、淳化、斗雞臺、口鎮設有吳氏字號的地方開設粥廠,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在安吳堡外辟出5畝地設立日夜粥廠,將庫存糧食分給周邊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涇陽縣在修縣志時,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
此外,她還捐助銀子,在涇陽城打了幾十眼深井,解決了兩萬多口人、數千頭牲畜的用水困難,隨后,又把原鄭白渠引進高陵縣和涇陽接壤的地方,在澤泊處挖出排水渠,引地下鹽堿積水入渭河,降低了地下水位,減少了鹽堿侵蝕。周瑩死后,雖然在生前為吳氏修建了龐大的陵園“柏樹墳”,但吳氏家族后人不準她入祖墳,受她恩澤的鄉親們,便在渠岸擇地修了一座廟,將她供為水娘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