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猛
當人們在閑暇時間聊起世界教育強國的時候,常被提到的名字是亞洲的教育強國,諸如新加坡和韓國,還有北歐的芬蘭或挪威。但隨著人們對世界教育了解程度的加深,大家發現,楓葉之國——加拿大已悄然走在了世界教育強國的前列。
在最近一輪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加拿大是少數幾個進入數學、科學和閱讀前10名的國家之一。
這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測試是對參加測試國家或地區青少年學生學業素養表現的一項主要測試與研究。通過數據分析與研究,該組織將加拿大青少年列為世界上受過最好教育的國家之一。
據此項研究報告,雖然與這些國家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但加拿大學生學業測試的成績遠遠領先于這些地理鄰國,如美國、英國和法國。
在大學這一階段,加拿大是世界上受過高等教育適齡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所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55%,而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為35%。
與其他國家相比,加拿大學生在國際性項目測試中的成績也非同尋常。作為世界教育強國,其中的一個特征就是其教育系統具有良好的銜接性、協調性與一致性,譬如,被公認為教育極其發達的新加坡,隨著教育系統整合為國家總體戰略中的一部分,它被視為教育系統不斷完善的國際典范。
可以說,加拿大甚至沒有真正的全國教育體系,它是以自治省份為基礎的。“如果說一些國家的歷史太久遠,那么我們的地理太遼闊”。很難想象,加拿大這樣廣袤土地國家的教育能與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的教育能平起平坐。
世界經合組織試圖破解加拿大教育成功的秘訣,其中把聯邦政府的作用描述為“有限的,有時不存在”。此外,還沒有得到廣泛承認的是,加拿大學校人口中有高水平的移民。在加拿大,超過三分之一年輕人的父母均來自另一個國家。據估計,按人口計算,加拿大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移民比例。但是新來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們似乎融合得很快,他們的成績和其他同班同學一樣優異。
當最新的PISA成績排名所顯示出的國家或地區相互間的差距在縮小時,而加拿大的成績卻更為顯著。
如果加拿大以各省作為獨立的地區參加PISA測試,其中的阿爾伯塔、不列顛哥倫比亞和魁北克省,其科學成績將與新加坡、日本、芬蘭和我國香港一道排在前五位。
那么,加拿大在教育方面是如何超越其他許多國家的呢?世界經合組織教育主任安德里亞斯·施萊歇爾一語道破了天機,他說,加拿大的“大統一的主題是公平”。盡管各省有不同的政策,但學校有平等的機會。在加拿大,有強烈的公平感和平等的機會,這是在流動兒童高學術表現中所看到的。
每三年一度的PISA測試成績顯示,新移民的孩子和其他同學測試分數一樣高。這樣使得加拿大成為少數幾個移民子女達到與非移民子女學業水平相似的國家之一。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加拿大教師的薪酬按照國際標準支付得很好,這樣也導致了加拿大政府在遴選教師時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來自安大略省多倫多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大衛·布斯教授強調了加拿大的“掃盲基礎”。政府系統地努力提高識字率,配備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拓展學校圖書館和測試評估等資源,以助力那些正在努力的學校或個人。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約翰·杰里姆教授說,加拿大學生的成績排名反映了該國社會經濟差距縮小的結果。
加拿大學生的成績沒有走極端路線,而是一個很高的平均值,在所謂優勢和劣勢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什么差別。
在最近的PISA成績研究結果中,社會經濟差異導致加拿大得分變化為9%,而法國為20%,新加坡為17%。
社會經濟公平的結果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加拿大能在國際測試中做得這么好。它沒有因為學生家庭的貧困而產生一些拖后腿的尾巴學生。
這是一個非常一致的系統。除了富有和貧窮學生之間的差別不大之外,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加拿大學校之間的成績差別也不大。
在其他國家,大量的移民常被視為一個潛在的拉低成績的因素,而在杰里姆教授看來,加拿大是一個特例,這也可能是導致其成功的一部分。
說起加拿大的移民,諸如來自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些國家的人,他們往往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們雄心勃勃地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優質的教育。
杰里姆教授說,這些新移民家庭對獲取成功有某種“饑渴”,他們的高預期可能會助力孩子提高成績。多倫多大學的布斯教授也指出了這些移民家庭的期望值很高。他說:“許多新來加拿大的家庭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在學校里出類拔萃,學生們有較強的學習動力。”
今年可謂是加拿大教育的豐收年。不少大學正從“特朗普效應”中獲益,其獲益之一就是申請留學加拿大大學的海外學生人數再創新高,正逐漸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海外學生留學北美的首選國家。今年3月,一名在北極偏遠村莊任教的女教師瑪吉·麥克唐奈摘得“全球教師獎”,以表彰她用富有創意的教學項目使當地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