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摘要:結合對木蘭溪流域濕地資源的概況調查,闡述了其濕地現狀及物種資源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了科學的濕地保護措施,以合理利用濕地、促進仙游縣整體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木蘭溪; 濕地保護; 水土保持; 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S18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6013003
1引言
仙游縣境內濕地資源主要以木蘭溪水系為主,木蘭溪為福建“六江兩溪”之一,是福建最為主要的河流之一,也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近年來,隨著城鎮建設的不斷擴張,對木蘭溪流域濕地資源的過度利用和污染,導致其生態服務功能下降。所以加強木蘭溪流域濕地保護,合理利用濕地,對于仙游縣整體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
2木蘭溪流域濕地的概況
2.1基本情況
木蘭溪是仙游縣最大的河流,發源于福建仙游縣西苑鄉仙西村黃坑嶺。木蘭溪全長105km,其中仙游境內為上、中游,流域面積1017km2。在仙游縣境內流經西苑鄉、度尾鎮、社硎鄉、大濟鎮、仙游縣、鯉南鎮、榜頭鎮、蓋尾鎮、賴店鎮、龍華鎮穿過9個鄉鎮和城區,涉及人口近21萬人。木蘭溪不僅提供重要的飲用水資源,而且為區域內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以及城市生態環境用水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生態基礎和保證。
2.2濕地面積
仙游縣內木蘭溪流域的濕地面積2042.85 hm2,其中河流濕地面積1305.88 hm2,較大的支流有仙水溪(濕地面積243.39 hm2)、大濟溪(濕地面積133.76 hm2)、龍華溪(濕地面積103.47 hm2)、柴橋頭溪(濕地面積69.36 hm2)。分布在木蘭溪流域內的庫塘濕地面積734.77 hm2,其中列為仙游縣飲用水源地有8個(詳見表1),濕地面積為378.57 hm2,以供水為主,部分設立了一、二級或準水源保護區,還具有灌溉、發電和防洪等功能;未列入飲用水源地有10個,濕地面積為356.20 hm2,以灌溉、發電、防洪和供水為主。
3木蘭溪流域濕地的物種資源
木蘭溪流域內濕地植物有18科29屬33種,主要濕地植物有火炭母、狼尾草、葎草、狗牙根、石菖蒲、白花鬼針草、野芋、苧麻、聚花草、五節芒、綠竹、條穗苔草、薏苡、鴨跖草等。主要植被群落類型包括:綠竹群系、鳳眼蓮群系、狼尾草群系、葎草群系、狗牙根群系、火炭母群系、石菖蒲群系、白花鬼針草群系、雙穗雀稗群系、菰群系、野芋群系、苧麻群系、聚花草群系、狗牙根群系、條穗苔草群系、卡開蘆群系、薏苡群系、鴨跖草群系、秕殼草群系、水蓼群系等。該流域記錄到脊椎動物有42目137科43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3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蟒蛇、黃腹角雉、云豹等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花鰻鱺、虎紋蛙、鴛鴦、白鷴、大靈貓、穿山甲、鬣羚等31種。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斑蛙、眼鏡蛇、栗頭蜂虎、白鷺、喜鵲、大擬啄木鳥、黃鼬、棕鼯鼠等25種。國家一、二級保護物種中以白鷴、虎紋蛙、普通鵟和褐翅鴉鵑相對多見,其它物種較少見。福建省重點保護物種中鳥類較為多見,主要有小、普通鸕鶿、蒼鷺、大白鷺、白鷺、中白鷺。
4存在的問題
(1)水土流失嚴重。木蘭溪流域地勢西高東低,河床縱坡較陡,易于產生強降雨引起的水力沖刷,加劇水土流失的潛在危險。加上長期過量采伐林木,森林防護效能減退。尤其是在木蘭溪及主要支流過度、無序的開山種果,直接導致了植被的破壞,加速了水土流失的發生與發展。
(2)濕地逐步被侵占,面積減少。由于城鎮建設的不斷擴大,木蘭溪流域的濕地面積喪失嚴重,有的小庫塘被填埋,許多小河道也因建成區擴張被填埋,造成全縣濕地功能減弱,生物多樣性較低。
(3)濕地污染問題開始凸顯。由于部分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加之畜禽養殖污染和鄉鎮工業廢水污染,部分河流水系個別指標達不到環境功能區劃要求,木蘭溪流域濕地污染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4)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近年來,過度地利用水資源發電,過度建設小型水力發電站,造成部分河道斷流,河流濕地水文特性改變,濕地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5濕地保護措施
5.1加強森林培育,實施水土保持
(1)對木蘭溪流域一重山施行嚴格的重點區位管理。對木蘭溪流域一重山劃為重點區位內的林分禁止大面積皆伐,嚴格控制林分采伐強度,采伐后當年或次年采取不煉山造林方式完成跡地更新任務;抓好源頭天然林和水源涵養林的保護和干、支流兩側一重山生態林建設,嚴格控制水源區坡地開發,大于25°的坡地退耕還林,小于25°的果園開展坡改梯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嚴禁毀林開荒、陡坡地開墾、草地開墾和亂砍濫伐等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2]。
(2)強化對開發建設項目和采石、采礦項目的水土流失日常監管,并形成制度化,發現問題及時限期整改,開展打擊非法礦山和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專項行動。
(3)開展“青山掛白”專項治理活動,建設擋土墻、排水溝,種植水土保持植物等,以減少雨水對山體土壤的沖刷,減少水土流失。
5.2保護和改善水資源環境
(1)加強水文水質及污染源調查監測工作,督促污染企業及時改造陳舊的污水處理設施,對流域內排放廢水的企業安裝監控,杜絕污染、回潮和偷排、漏排現象,繼續嚴格執行排污申報登記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2)流域內畜禽養殖業要進行合理規劃,推行“生態養殖”的模式,使資源能得到有效再利用,不排入河道內,有效保護環境。
(3)加大對農村“臟、亂、差”的治理力度,加快四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步伐,大力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對污水進行統一集中,建立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開發模式,推廣使用無害化衛生戶廁和公廁;生活垃圾定點堆放,不再堆積到河道兩側,施行統一收集,無害化處理。endprint
(4)開展農藥污染的監測,禁止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防止農藥、農膜、化肥等造成水源污染。
5.3增強濕地排洪調蓄功能
(1)河道清淤疏浚。通過清淤疏浚,逐步改善河道水質,對木蘭溪干流、柴橋頭溪、龍華溪等主干流河道改造、清淤工程,增大河流過水能力。
(2)維護堤防安全,嚴禁河道無序采砂。在木蘭溪主河道內普遍存在無證開采砂礫石,甚至利用工程機械進行開采的現象,過渡無序采砂導致部分區段河床陡降,損毀了其他水利設施及橋梁橋墩,同時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因此,河道采砂必須加強管理,嚴禁無證采砂,同時對批準開采的采砂場要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堤防安全。
(3)嚴禁非法占用、填塞河道。嚴禁開發建設項目非法占用、填塞河道,同時禁止灘地耕作、種植果樹、建房、河道網箱養殖以及垃圾堆放等,使河道通暢,提高澇區河道調蓄功能[3]。
(4)水庫除險工程: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綜合治理措施,實現中型水庫能正常運行,小型水庫病庫率降到5%左右。
5.4保持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1)盡量保持河道形態的自然性。對河道進行清淤,還原河道的原有自然形態,以保護河道上豐富多樣的生境,維持河流生物群落多樣性[4]。
(2)維護木蘭溪洪泛區的多樣性。木蘭溪中游形成不同的洪泛區,必須禁止在洪泛區進行的破壞行為,維護洪泛區的多樣性。
(3)恢復高地邊緣過渡帶植被,禁止對河岸過度硬化,對村莊區段修建堤防工程,可規劃修建濱水景觀帶,但村莊外的河岸以維護自然河岸為主,恢復高地邊緣過渡帶的植被,保護河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5.5庫塘水體天然生態鏈修復
(1)實施生態養殖。采用無飼料養殖技術,科學管理,全面控制水產養殖污染。
(2)合理調整魚類品種結構,控制肉食類魚種數量,增加以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為食物的魚類品種,并特別增加食藻類魚種(如白鰱、花鰱),建立魚類藻類天然生態食物鏈,并加強監測水體藻類種類和數量,恢復庫區藻類生物多樣性,使庫區水體天然生態食物鏈達到平衡,從而改善水質。
5.6濕地動物棲息地恢復
(1)森林保育。臨水森林是保護濕地的第一道生態屏障,森林具有巨大的水土涵養功能,同時又是動物棲息地。流域一重山內森林實行全面保育,禁止砍伐,實施生態公益林管護,與針葉林闊葉化改造相結合,發展闊葉林,重點開展生態公益林中針葉林的闊葉化改造、近庫邊桉樹林的其他闊葉化改造,提高闊葉林比例,形成樹種種群、群落類型、植被景觀多樣性,并且分布格局合理的森林結構,提高森林生態功能,促進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動物棲息環境。
(2)岸線修復。因不規范的公路、機耕路建設等,造成庫邊、溪邊部分濕地岸線破壞,不利于兩棲類等動物活動,降水時存在較嚴重的水土流失。
5.7建立濕地公園
為加強木蘭溪流域的保護模式,規劃于榜頭鎮的壩下村至蓋尾鎮的蓋尾村段溪流較寬闊、濕地景觀較豐富的河段,社硎鄉塘西村的塘西水庫及其木蘭溪一級支流上游的水體景觀資源和塘西村人文景觀資源,西苑鄉溪尾水庫水庫及其上游的仙水洋景區為濕地主體,利用周邊的旅游資源建立3處濕地公園,以濕地公園的模式進行濕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林國富.福建莆田構建生態水系的措施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11):133~135.
[2]方東陽. 莆田市木蘭溪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對策[J]. 亞熱帶水土保持, 2007(3):27~30.
[3]黃金志. 淺析莆田南北洋水環境的整治[J]. 能源與環境, 2009(1):58~59.
[4]董哲仁. 保護和恢復河流形態多樣性[J]. 中國水利,2003(11):53~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