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摘 要:簡單介紹與經濟耦合協調有關的基本概念,在對圖書館自身發展與區域經濟兩者間相關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詳細探討兩者之間的經濟耦合協調度,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事業,以及地方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調查研究;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7-0185-02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成為支撐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區域創新的重要源動力。一直以來,圖書a館都扮演著信息中心、知識中心和人類文化聚集地的角色,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國內外學者研究表明,知識要素對一個國家GDP的增長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有關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持續上升,這表明圖書館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耦合協調的關系。
一、經濟耦合協調度的相關概念
“耦合”一詞源自物理學科,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之間相互影響作用的現象,“耦合度”則是對這種影響程度進行描述的一種量化值。20世紀70年代初,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教授首次提出協同學理論,他對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開放系統從無序向有序發展變化的規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表明,當系統處在臨界區域時,其未來走向和結構取決于內部各個變量間的協同作用。“耦合協調度”主要體現了開放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彼此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和諧程度,揭示了系統逐漸由無序向有序發展的一種漸變趨勢。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對于系統發生相變的規律特征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決定了其未來有序或無序的發展走向。
本文在研究圖書館與區域經濟兩者之間存在必然關系時適當借鑒了物理學中的耦合系數模型,分別構建了代表人們物質需求的區域經濟增長系統和代表人們文化需求的圖書館發展系統兩個子系統,通過耦合度以及相關的綜合評價指數建立起圖書館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模型。
二、圖書館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對我國近幾年來公共圖書館文化事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經濟增長水平進行了系統化的調查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1.圖書館與區域經濟同步快速發展。通過調查分析及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持續上升,尤其是文化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全國各個地區開始大范圍地興辦文化建設事業并提出了具體的規劃綱要,要求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增加地方圖書館的館藏圖書量,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素質等等。從整體上來看,政府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事業上投入的資金并不低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幅度。不難看出,政策對于圖書館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此外,根據《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的數據統計,我們發現圖書館總外借冊次越高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也越快。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在圖書館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模型中,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即如果當地圖書館事業較為發達,館藏資源豐富且資源有效利用率較高,則區域經濟的增長水平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2.圖書館與區域經濟指標綜合模型的耦合度小幅度穩定上升。研究數據表明,我國自步入21世紀,圖書館與區域經濟系統模型的耦合度就一直在穩定上升。但整體來看,上升幅度并不是很大,仍然處于低度協調的階段。就目前我國經濟產業的結構形式來看,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為主,第一、第二產業依然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穩定推動力。在這樣一種產業格局下,圖書館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程度自然不會太高。此外,公共圖書館的經濟價值無法直接通過純粹的經濟指標直接體現,而是需要以提供信息咨詢服務、開發相關產品的方式來間接測量,這也是導致耦合協調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促進圖書館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得優勢,實現社會經濟與公共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處理好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研究結果表明,國家對圖書館的財政資金投入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圖書館事業的穩定發展能夠有力地拉動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具體而言,圖書館能夠為研究學者們的科學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服務。因此,國家財政部門應根據本國國情及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投入機制,適當地加大成本資金投入,以促進圖書館運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資源,從而有力地保障區域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增大文化知識的轉化度。圖書館管理者應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發展潮流以及市場特點有選擇性地采購與當今社會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最為貼近的書籍和資料,確保能夠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此外,圖書館工作人員還應適當結合區域特色與產業發展優勢,著重收集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關的一些文獻資料,建立一個獨立的信息資源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促進知識文化信息向實際生產力的快速轉化。針對部分產業開展特色服務以滿足他們生產技術優化和產品創新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知識文化中心作用,協同地方產業創新發展,實現以知識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
3.加快轉變經濟產業結構。當地政府在促進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時,需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水平能否取得健康穩定的發展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及具備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圖書館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于,圖書館內儲存的信息資源能夠充分保障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同時也為培養相關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提供所需的知識信息和場所。除此之外,圖書館還能夠通過流動展覽、開展知識講座、組織科普教學活動等方式來滿足廣大用戶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會群體的整體文化素養,為地方產業結構優化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和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文化改革方案以及具體綱要規劃的提出,圖書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愈發突出,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強力保障。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支撐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妥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決策以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莉.公共圖書館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分析——以廣東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3,(6).
[2] 王曉燕.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可行性——以河西學院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5).
[責任編輯 李春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