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居森
摘 要:現行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有很多審美因素:情感美、細節美、情節美、圖片美、對比美、哲理美、準確美、文藝美、風俗美。這些美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高尚的情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歷史教材;審美因素;高尚情操
人是大自然得意之作,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是通過人的直覺器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發現的。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意思是說,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干,而要使學生想學,積極主動地學習,以頑強的意志攀登科學的高峰,就必須從審美入手,從情入手,用具體、鮮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實感去打動他。歷史課程的安排也是按照這一規律進行的。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發現并總結了一些審美因素。
一、情感美
從手執漢節十九年不降的蘇武,到出生入死六次東渡的鑒真;從布魯諾堅持日心說,雖被宗教裁判所監禁卻毫不動搖,到司馬遷踏遍全國各地,歷盡數年艱辛,雖受腐刑卻矢志不渝,最終成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最高贊譽,他們在國難當頭或為國家人民利益需要時,慷慨前往,義不容辭,無不散發著強烈的愛國情操。激起學生對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
二、圖片美
歷史教材中引用了大量圖片,這些圖片中有的是英雄畫像,有的是帝王英姿,有的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也有當時國家的疆域版圖,以及戰役指揮圖。這些圖片直觀形象,給予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引人入勝,只要老師適當點撥,知識的種子自然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三、情節美
人生的故事與歷史發展規律默契。如百萬雄師過大江,人民解放軍橫掃之勢,多么壯觀,多么令人蕩氣回腸啊!但曾幾何時,國民黨政府反動勢力依靠美國的支持,不顧人民的利益,只想著一己享樂,其最終結局只有失敗。教材運用了大量的歷史真實情節,使人余味無窮。
四、細節美
如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身軀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掩護戰友奪回陣地”。戰場上,正是有無數個像黃繼光一樣的英雄人物出現,才使抗美援朝戰爭勝利。這樣的細節數不勝數,也使教材耐人尋味。
五、哲理美
歷史上的一些王朝總在統治者的勵精圖治、為民請命的過程中被尊為皇帝,卻在腐敗貪婪、不務朝政、小人唯利是圖的過程中被稱為無道昏君。這很好地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貴,君為輕”。
六、對比美
歷史舞臺上總在不斷上演新的故事,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四大家族對國家經濟命脈的控制;而共產黨密切與人民聯系在一起,共同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武裝力量來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最大限度地維護人民利益,使人民相信共產黨是值得信賴的。這種對比是不言而喻的。
七、準確美
文學作品因虛構而讓人目不暇接,給人以美輪美奐的感覺,又因虛構留下缺憾。但歷史教材以它豐富準確的史料,令人信服。如歷史中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而人們更喜歡歷史中的曹操。
八、文藝美
歷史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對小說概括的介紹,使讀過的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未讀過的人又有一睹為快的感覺。一些繪畫作品更是身臨其境,一領風騷之感。瓷器絲綢更是工藝美術的佳作。“匈奴未滅,何以家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些壯美的詩篇,膾炙人口,深深打動學生心弦。書法作品更是以特有的線條及組合表達著抽象美。
九、風俗美
歷史教材展現著每個歷史時期的風俗畫卷,這些風俗讓我們看到那些特殊時間段里的百姓人家是怎樣用他們的智慧來創造屬于他們的美。如,《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一節所展現的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無不使人感受到一顆顆跳動的心靈。再如,《辛亥革命后風俗的變化》,辛亥革命如春風化雨,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美能感人,美能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可增強學生的時代緊迫感和振興中華的崇高責任感;歷史上風云人物、民族英雄的驚天偉績,可激發學生刻苦學習、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情感。何樂而不為?
當然,歷史教材的審美因素不止這些,需要大家來挖掘。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