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
摘 要:兒童詩是針對兒童的一種文學體裁,是一塊純凈鮮美的園地,是滋潤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樂章。孩童有其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生活天地,好動、愛玩的他們還喜歡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對客觀世界、自身生活的認識,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童筆書童心,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飛進詩的意境,情景交融,意象相通。晶瑩童心,讓詩在學生心靈里滋潤萌芽、詩情飛揚,讓詩在語文課堂里熠熠生輝!
關鍵詞:美化;詩情;想象;感受;晶瑩童心;詩心飛揚
兒童詩是針對兒童的一種文學體裁,詩更簡短、淺顯明白,更加清新、明快,接近孩子的生活。指導學生創作兒童詩是讓孩子從小受到詩的教育,也就是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低年級的兒童寫他自己的兒童詩,童筆書童心,去描繪他們自己的兒童世界。
低年級的學生是一片潔凈的天空,對于他們,學什么都是新鮮的。由于一切從零開始,教會他們寫詩尤其要耐心,細致,一步一步來,不可操之過急,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著手,變要他寫為他要寫,我分這樣幾步進行指導:
一、美化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受美
散文大師秦牧曾說過:“語言的寶庫在當代人的口頭上。”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教師是運用語言的典范,因此,美化教學語言顯得尤為重要,上課力求做到語言生動、形象、兒童化,表達流暢,給學生以美感,使教學語言化。學生在美的語言環境中,心里種下了詩的種子。
二、營造詩情氛圍,讓學生發現美
(一)賞詩、背詩
諺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其言簡意賅,內容廣泛,富有情味。一首首詩作,一面面鏡子,反映社會生活,映照人民心靈。其中有很多詩篇膾炙人口、易于成誦,能讓小朋友感受詩歌語言之美。因此,我每周教給學生一首適合兒童的詩,學生不僅能熟背理解,還能跟著錄音磁帶進行吟唱,讓孩子們在背背唱唱中去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
(二)仿詩、接詩
兒童詩就像孩子的心靈那樣純潔、美麗、人見人愛。由于低年級兒童正處于各種心理素質的萌生、轉折和發展時期,仿效性強,我就通過一些優秀的詩篇使他們潛移默化。而現代兒童詩作家如:圣野、金波、任蓉蓉、李少白、樊發稼等的作品,貼近孩子生活,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易懂易記易誦,為孩子們所喜愛。通過老師充滿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激情,并讓學生讀讀背背學學,玩一玩接詩的游戲,從易到難,多易少難。
欣賞詩歌可以讓小朋友的思維沉浸在想象、追求和探索的狀態中,激活了孩子大腦中貯存的各種信息、圖像,為創作兒童詩創造了條件。這既是語言的學習、意境的熏陶和情緒上的準備,也是學生寫詩前的熱身運動。
三、創造聯想情境,讓學生表現美
(一)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飛進詩的意境
低年級學生從童話世界里走來,他們是一張張潔白的紙,一顆顆明凈的水珠,他們本身就是一首首美麗的詩。他們沒有受到概念的框架,思緒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想象可馳騁千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七彩的、絢麗的,他們的想象力極為豐富、奇特。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聯想,開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飛進詩的意境。“詩人感悟,聯類不窮”,教會學生要從第一物象聯系到第二、第三以至若干物象,達到物我融合的程度,使學生把頭腦中積存的各種生活圖景、體驗、感受等都調動起來、聯系起來,加以思考、提煉,進而分析、比較、綜合、取舍、裁剪、組織、綴合,注入自己深厚感情和主觀意識。主觀心思與客觀事物相結合,“情—物—言”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小朋友只有憑借想象的翅膀,讓情思自由飛翔,才能寫出好詩。
(二)創設情境,角色移位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創作兒童詩,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兒童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學習。于是,我領著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置身于環境中,去傾聽大自然綺麗的語言,去感受動植物的快樂與悲哀,去跟他們交談,賦予物以情感。讓孩子與景物進行角色移位,使詩心得到放飛,使物象“生命”化、情趣化。
(三)情景交融,意象相通
詩是靈魂的凈土,是生活的陽光。詩源于生活,而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感受非常單一,他們對于事物的描繪是單一的,或者說只能對表象、印象做些皮相造型。因此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做一個有心人,聯系生活,在生活中找素材,對意象、心象進行深層刻畫。像作家一樣讓心象與表象相互對流,意象與印象相互滲透。漸漸地孩子們發現,詩就在自己的生活中,玩時有詩,吃飯時、睡覺時、哭時、笑時也有詩。
兒童詩短小的形式、充滿生活情趣的情節及朗朗上口的語言,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每一首兒童詩都寄托著孩子的一個夢、一種信念、一個屬于自由的主題;每首詩都是他們心靈與情感的放飛,是孩子們自由呼吸、盡情想象的產物,是他們用愛心、同情心、好奇心結出的果子。晶瑩童心,我們讓詩在學生心靈里滋潤萌芽;詩情飛揚,我們讓詩在語文課堂里熠熠生輝!
注:本文為2016年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巧用兒童詩激發低年級學生寫話興趣的研究”研究成果。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