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春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個漸進的、長期的工程,不僅需要教師從宏觀上進行規劃設計,還需要從細節上精雕細琢。在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對學生閱讀某篇文章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工作是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對準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關鍵詞:閱讀方法;閱讀理念;思維拓展
要想讓小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學習,僅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的,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興趣及方法的培養。
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方法的指導時,應準確把握新課程的目標,并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結合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從而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而不是閱讀的打工者。
一、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
閱讀的理念應包括對閱讀的價值認知和閱讀的方向認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首先注重指導學生正確體驗到閱讀的價值意義,并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取向和發展需求的閱讀材料來開展閱讀活動。
小學高年級是由小學向初中過渡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既保留著小學生偏于趣味性和新奇性的閱讀取向,如一些漫畫繪本、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等,又開始喜歡一些知識性較強的閱讀材料,如科普類、探險類、人物傳奇類等。他們不排斥閱讀材料中存在大量的以小動物、童話人物為主角的卡通讀物,也能接受純文本的閱讀材料,既沒有完全脫離少兒的精神世界,又開始追求對社會的想象與探知。在閱讀教學指導時,教師就應根據他們的這一特征來引導和啟發,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閱讀,并有能力自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如,《頂碗少年》這一文章,較之低年級的閱讀材料來說,包含了更深層的人文色彩和精神內涵,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和理解是沒有問題的。我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一文章時,就引導學生從中感悟“頂碗少年”從多次失誤到堅持成功的精神境界,讓學生體驗到閱讀所帶來的精神價值。當然,為了適應他們的年齡特征,我還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一段雜技表演視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從思想上領悟文章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培養他們尋找和挖掘文章精神實質的能力和方法,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用心去品味。
在閱讀《燈光》這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作者從天安門廣場的燈入手,但其中心卻不在這里的燈上”。我讓學生把握作者再次使用“多好?。 钡臓恳饔?,用心思考,去挖掘作者寫作的本意,指導大家從“光”上去找作品的精神實質,天安門的燈光、火柴的微光、點燃書的火光。從這里面品味出革命戰士的理想、信念以及作者的追思和感恩之情。此外,我還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用天安門的燈光作為開篇和結尾的用意,啟發學生“為什么不是家里的電燈”,讓學生通過“天安門”的象征意義,再進一步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此外,引導學生朗讀文章,也是引導學生與作品產生情感交流的好方法,在出聲的朗讀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自己的語氣和作品的語言所打動,從而不自覺地進入文章的思想境界中,碰觸文章的精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三、指導學生建立語文思維方法
語文的思維方法與強調邏輯的理科思維是不同的,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應注意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建立,從而讓他們掌握閱讀文章的正確思維方法。語文的思維,一般來說更強調想象、創新、發散、聯想等思維方式,只有學生掌握了這些思維方法,才能在閱讀中把握作者跳躍和靈動的情感特征,從而準確抓住閱讀材料的實質。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針對各種思維方法開展專項的訓練和指導。
如,在指導學生閱讀《藏戲》這一文章時,我安排學生在課前對中國的戲劇進行了一些了解。我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們介紹了一些有名的劇種,如黃梅戲、川劇、越劇、京劇、豫劇等,并告訴學生們我是怎樣通過書籍和網絡來查找這些資料的。這時,我就指導學生通過前期準備的材料和教師剛剛展示的材料,通過聯想、發散思維來幫助自己理解文章,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研究課本上的三個問題——戴面具的演出劇種,沒有舞臺的演出劇種,演三五天沒有結束的劇種。還讓他們研究,在其他劇種中不同的面具或臉譜顏色各代表什么樣的人物。
讓學生明白,在讀一篇文章時,以拓展、聯想等思維來開展閱讀,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總之,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小學高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閱讀方法不只以上幾種,教師還應對學生開展解構文章、賞析文章、行文技巧等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較全面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而使其提升閱讀效率并培養閱讀的興趣和信心。
參考文獻:
方良兆.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方法指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9):8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