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彩霞
學生們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了英語的學習,掌握了初步的英語交流。這時,在教學中我發現需要給學生們一個更加純正的學習英語的環境。因為在課堂上學生們親切地稱呼我為“Paula”,而我卻叫他們的中文名字,有些尷尬,也有些顯得過于生硬。所以,在二年級起始,我就給每一個學生起了英文名字,沒想到有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時,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了意外和喜愛之情,他們激動的心情難以掩飾。從那天開始,學生們更加喜歡上英語課了,他們喜歡在課堂上相互稱呼英文名字。漸漸的,在平日里學生們也相互稱呼英文名字,也喜歡讀一些英文的小短文,認識一些不知道的英文名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兒童進行一切活動的起點和動力。《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而茁壯地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地發展自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地去鉆研學習,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便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這便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對英語 的興趣是否被喚起。而給學生起英文名字,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激發起了學生們無限的學習興趣。
二、給學生純英語的學習環境
語言學習離不開真實的語言環境,英美國家的小孩在純英語 的環境中輕松自然地就學會了英語。然而,國內的孩子卻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外部環境,因此英語課堂就成為英語環境創設的主要“陣地”。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堅持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要求孩子們在課堂上也只能講英語,盡可能地把母語“忘掉”。讓孩子們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習得了英語。
但是,在之前的課堂上總會出現學生的中文名字,打破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純英語環境,使學生們總是不能全然忘卻自己的母語。給學生起了英文名字之后,這個課堂上不再出現漢語,我和學生們自然流暢地用英語交流,即使是一些較難的組織用語,我都會通過肢體或表情語言來引導學生去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們也深受影響,在發言或交流時,總會搜腸刮肚地尋找能表達自己意思的單詞或語句,實在想不起來時,也會尋求肢體語言的幫助。漸漸的,學生從開始的一個詞語到短語,從不流利的語句到正確流利的句子,他們一點點在進步。學生在努力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所有的英語知識,自己能夠復習舊知,聯系新知,體驗到了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真正把英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
三、使學生初步了解英美文化背景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閱讀句子、段落或者聽說英語時,常常遇到下列情況:學生知道每個單詞的意思,但卻不懂它的實際含義或把含義理解錯了。比如:在對話中提到“Id like some black coffee.”可是學生不理解意思,以為是放了糖的咖啡;還有,有些學生不了解英美文化習俗,因而與外國人交流時會問許多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導致交際失敗;最為普遍的,一些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表達中總會用一些中國式的英語,如:“那幢大樓有多少房間?你看見閱覽室了嗎?這些禮物多少錢?”他們會表達為“In the building how many rooms?You can see reading room?These presents how money?”
上述情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缺乏認識,同時漢語思維習慣與英語思維習慣又不同,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十分薄弱。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形式所負荷的內容;語言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特征,蘊含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中國學生經過學習,雖然積累了大量詞匯,但大部分學生仍處于朦朧狀態,不能用英語自由地交流,這主要是由于他們不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沒有學會用英語思維。在交際中如果用漢語思維習慣進行英語交流,必然會影響交際速度和準確度。因此,《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要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平日的教學中,很難讓學生去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所以,在給學生們起英文名字時,我把這些名字的含義告訴了他們,例如:Rose這個單詞,含義是玫瑰,象征活潑開朗、美麗大方的女孩;David,(希伯來)摯愛的意思。人們形容David是強壯、英俊、聰明的男人,善良、幽默又獨立。學生們對自己英文名字的含義都很感興趣,也喜歡了解別人英文名字的含義。這時,我看到了良好的教育契機,抓住時機,通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文名字的含義,以及閱讀英美文化的一些小短文、小故事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漸漸接觸英美文化背景。
因為學生對英文名字的背景很感興趣,之后這濃厚的興趣又轉移到對英美文化背景的學習,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自主學習,慢慢愛上了學習英美文化,這為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給學生起英文名字很簡單,但是卻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一個小小的教學手段,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小的細節和方法,也會不經意之間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