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青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藝術化了的聲音藝術。音樂是通過聲音的藝術化組合表達情感美,這種藝術化的聲音組合不僅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的形式美,而且通過和聲性的縱向組合與橫向連接,賦予音樂以功能性的發展動力與色彩性的音樂美。合唱是多聲部、多層次的聲音達到高度統一、和諧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融旋律、和聲、調性等多種音樂要素為一體的音樂形式,它通過多種音樂要素及其藝術組合,形成具有對比統一、平衡協調關系的千姿百態的音樂層次感。多年來我一直在合唱領域探索,現以我的個人感知談一些做法。
一、聽覺的訓練
1.音準
音準的基本訓練包括兩個方面——構唱與聽辨,這兩個方面必須始終緊密而有機地結合。其中,構唱是聽辨的前提,必須領先。練習構唱時,可以先模唱,即聽到音響后,把聽到的音唱出來,建立一定的音高印象。練習時要做到聽中有唱,唱中有聽,相輔相成,共同提高。比如:鋼琴彈C調do,re,mi,fa,sol,la,ti,do,聽到后再唱出來。而最穩定性do,mi,sol更是要反復聽唱的。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三年級教材里的《七個小兄弟》內容就是C大調的七個唱名;二年級教材中《乃喲乃》是一首土家族兒歌。全曲僅由do,mi,sol三個音構成,每句都以sol-mi-do結尾。這些歌曲都可以作為課堂常態的練習曲,進行經常、不間斷的持續的訓練,才能建立穩定平直的聽覺印象。
2.音程
音高知覺的特點在于,它能提供一個聲音向另一個聲音直接運動的體驗。正是這種運動,構成了旋律豐富的表現力和內涵。具體做法:在熟悉C調音階和主音后,在主音的上方彈出另一個音(按二、三、四、五度的順序),聽后唱出主音和另一個音。接著,再訓練由主音往下聽音。這樣的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旋律音程感,建立和聲的概念。以聽辨do-sol純五度音程為例,可以先單獨聽do,sol,熟悉后再依次彈出兩個音,彈第二個音時第一個音保持。讓學生在和音效果中清晰地找到do和sol的音響位置。多做這種訓練,培養學生在有干擾的情況下準確而清晰地聽辨根音和冠音。
三年級歌曲《白云》是一首簡潔、優美的三拍子歌曲,表現了朵朵白云飄在天空的情景。歌曲由兩種節奏型“xx x x”和“x - -”組成。兩個樂句節奏也完全相同,旋律相似,同頭換尾。全曲旋律僅由四個音“do,re,mi,sol”構成。在熟悉歌曲旋律之后,我設計了簡單的二聲部伴唱,穩穩的do豐富了歌曲,使歌曲有了一定的層次感。
譜例如下:
二、卡農式模仿
卡農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ㄞr式模仿只有把握住起始句聲部的旋律進行,模仿聲部依葫蘆畫瓢就行,在行進的過程中,要體會不同聲部的橫向線條和縱向和聲結合所產生的立體化的體驗,這才是音樂聽覺最有價值的部分。這是小學生特別喜歡并樂意接受的最簡單的合唱形式之一。
小學音樂教材三年級《白鴿》捷克民歌,C大調,四二拍,一段體,由三個樂句組成。在歌曲唱熟后,以身體律動游戲感受二聲部輪唱一先一后的演唱規律,接著進行二聲部歌詞誦讀練習和二聲部輪唱練習,感受輪唱互相追逐、此起彼伏的美妙效果。
三、二聲部合唱
二部合唱訓練的重點是做到高、低兩個聲部之間的協調。二部合唱的聲部協調包括和聲音程的協調、歌唱力度的協調、歌唱音色的協調三個方面。
和聲音程的協調,二部合唱的音程進行主要涉及各類大、小、增、減音程的協調關系,應讓學生通過練習正確掌握兩個聲部之間的音程規律。歌唱力度的協調,二部合唱的力度協調主要表現為高、低聲部之間的音量均衡。合唱各聲部的音量均衡并不能簡單地處理成各聲部的音量平衡。理想的合唱音量均衡應根據合唱聲部的主、次關系進行適當調配。參照“黃金分割線”的審美定律,主、副聲部的合唱音量大約可以處理為6∶4的關系。歌唱音色的協調,二部合唱的音色表現應避免完全一致,必須區分出高、低兩個聲部的音色特征,高聲部音色應明亮清脆,低聲部音色應豐滿厚實,以充分展現合唱音色的層次。
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紅蜻蜓》是一首結構短小的僅有8個小節的兩聲部合唱歌曲。演唱時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做到柔和地發聲,用有氣息支撐的聲音去歌唱。具體練習步驟:(1)發聲練習mi sol do(高) la | sol - | 唱“a” 來感受聲音的流動。(2)進行 ti - re 、 do - mi 、 mi - sol 、 fa ━ la、do ━ la 、 sol(低音)━ do 等音程的練習。(3)先做分聲部練習,再進行兩聲部合練,特別注意低聲部第2、3小節音準,要反復練習。
四、三聲部合唱
三聲部合唱訓練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在三聲部和聲進行中正確把握其中的音程關系,唱準各自的聲部旋律,并同時處理好三個聲部之間的協調關系。根據各聲部之間的主次關系對合唱音準、音量、音色等要素進行恰當的處理。訓練方法:首先,三個聲部分別進行單獨訓練,降低難度。其次,分開單獨訓練,老師用鋼琴彈奏一個聲部,學生唱另外一個聲部。再次,兩個聲部一起合唱,如高聲部與低聲部,高聲部與中聲部,中聲部與低聲部。最后,三個聲部一起合唱。在此過程中,循序漸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努力使聲部之間協同地流動。
《啟程》是一首日本歌曲,是復調三段體曲式,C大調,四四拍。歌曲明朗舒緩,表現了孩子們積極向上、渴望翱翔天空的雄心壯志。從B段起,低聲部的音區在低音ti和中音sol之間徘徊,顯得沉穩和厚實,與高聲部中聲部的明亮音色對比鮮明。到C部分的第51、52、53小節,低聲部和高聲部同一旋律,并駕齊驅。并且低聲部與高中聲部的節奏有很大不同,三個聲部疏密搭配,穿插交錯,填充互補,給音樂帶來不間斷的流動感。第一次嘗試三個聲部的作品,我主要針對這些要點進行訓練。(1)每一個聲部的氣口要準確進行換氣。(2)突出每一句的字頭,要清晰有力。(3)側重于低聲部的音準、節奏、氣息的訓練。(4)強調樂句的完整性、氣息的連貫性。(5)指揮者的動作,要求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各種起拍、收拍、呼吸點、換氣點以及動作的預示和眼神情感。(通過認真的分析和扎實的訓練,在剛剛結束的常州市紫金合唱節上,我們合唱隊完美演繹了這首歌曲,獲了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合唱融合了如“視唱知識”“氣息與發聲”“樂理基本知識”“文化知識”等方方面面的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審美能力,發展了學生的音樂聽覺和音樂記憶能力,引導學生在音樂聯想中呈現出自己的生命本色和精神意向。讓我們與孩子們的歌聲一起一路相伴,唱響內心美妙的天籟。
參考文獻:
[1]黃珊珊.小學合唱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2]孫靜.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