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慶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性評價、老師對學生的賞識性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診斷性評價、學生對自我的認可性評價四個環節實現教學評價主體互動化,收到了良好效果。感悟到隨著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性的增強,培養了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指導性;診斷性;認可性;賞識性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體互動化”與課堂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卓有成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在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心、勤動口,努力營造“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所以,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性評價、老師對學生的賞識性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診斷性評價、學生對自我的認可性評價四個環節實現教學評價主體互動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這幾個方面的點滴實踐,談談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認識與感悟。
一、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性評價
新課程倡導“注重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讓我們本著“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理念,努力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科學化、藝術化的評價環境,充分發揮數學課堂的評價功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上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學生。”這樣的評價可以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當學生的作業書寫工整時,可以說:“你的作業寫得漂亮極了?!边@種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課堂評價不能用一些沒有指向性的含糊不清的評價語言,如“不錯”“你真棒”“太好了”“好極了”,這樣的評價語過于籠統、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比如說棒在什么地方?好又好在何處呢?這樣的課堂評價抽象而空洞,沒有目的性,當然也就失去了教育意義。
教師不但可以用富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學習方法的滲透,而且可以通過一個肢體語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等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適時評價。尤其是批評學生的時候,更應該尊重愛護學生的人格和自尊,要給學生“留點面子”,不要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時,教師不應該大聲責罵,而要一邊講課,一邊很隨意地走到這位同學的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輕輕把他玩的東西放好,巧妙地提示他注意并改正。教師還可以選擇恰當的評價來幫助學生構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方法的同時,教師還要關注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態度帶來的影響,要引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性評價
所謂賞識性評價就是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評價方式。老師的一份賞識,就是對學生的一份鼓勵,也就給了學生勇氣。
記得我們班有個叫張××的學生,在六年級總復習時,做了六道簡單的計算題全錯,而且我在課堂上講解時她和同桌交頭接耳,當時我很生氣地讓她站起來聽課,她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下課后我把她叫到辦公室進行說服教育,我走到她身邊撫摸著她的頭說:“其實你是一個很不錯的孩子,只要你改掉馬馬虎虎和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焙髞砦覞u漸發現她上課不說話了,計算題準確率也提高了。通過師生之間心靈的交流,激活了學生內心需求的一種評價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賞識中看到自己的才華、能力。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用具有提升學生素質的賞識性語言去評價學生;用愛心去喚醒學生美好的心靈;用誠心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學生逐漸進步!
三、學生對學生的診斷性評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我們不應急于指出錯誤,而是應抓住這個極好的機會,最大限度地來滿足全體學生的參與欲望,讓他們按小組就問題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和評價。通過評價可以使思路變清晰,變嚴謹,同時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面對面互動,有機會互相幫助來理解所學知識。小組評價應鼓勵全部學生積極參與,防止那些寡言少語的學生被排斥在外,而失去鍛煉的良好機會。
四、學生對自我的認可性評價
新課標提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我們在充分肯定、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同時,更應該建立以學生自主評價為主的多種渠道,如:讓學生議一議、辯一辯、評一評、改一改等方式,使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認識自我,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特長得到有效張揚。
隨著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性的增強,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同伴的學習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不斷增強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2]余林. 課堂教學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