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先德
檢驗檢疫標準化助推“一帶一路”
文/劉先德
“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為推動“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更好發揮出入境檢驗檢疫執法把關、服務外貿的重要作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認監委”)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總體部署,在深入一線調研的基礎上,研究確定檢驗檢疫標準化工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項重點工作任務,確保檢驗檢疫標準化工作保障支撐“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積極作用。
標準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檢驗檢疫行業標準是國家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執法把關的主要技術依據。“十二五”期間,質檢部門共制定發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標準)2 648項。截至目前,SN標準累計立項8 386項,現行有效標準總數達到5 143項。SN標準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助力質量提升
應用SN標準指導企業依據輸入國技術規范組織生產,完善自檢自控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十二五”期間,質檢部門共檢出不合格進出口商品172.2萬批次。針對商品監管重點由出口向進口轉變的新形勢,新增宏觀質量監管標準制定計劃13項,初步構建了“服務型標準”體系,為企業產品設計、原料采購、質量監控、符合性評價等方面提供技術依據,幫扶其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如:歷時10年攻關的苦水玫瑰精油質量標準(ISO 25157)于2013年正式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推動了玫瑰精油生產由傳統的“個體傳統種植+作坊加工”模式轉變為現代化產業生產模式,產品出廠價格從1.5萬元/千克飆升至10萬元/千克。通過起草一項國際標準,提升了一個產業,帶動了一個行業,推動了一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2. 構筑檢驗檢疫防線,保衛國門安全
依據口岸查驗、疫病監測類標準,阻斷外害生物和疫病傳入,有效防范中東呼吸綜合征、寨卡病毒、埃博拉等重大疫情的傳入。“十二五”期間,國境口岸應用檢驗檢疫標準,共截獲各類有害生物240.4萬種次,檢出法定傳染病25.5萬例。針對2016年全球疫情發生情況,及時下達《國境口岸寨卡病毒病檢測方法》等3項SN標準制(修)訂計劃,為開展相關疫情監測,防御病毒傳播提供技術標準支撐。

3.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轉型
利用先進標準倒逼國內產業轉型,依托自主知識產權設立國際技術新規,支撐產業發展。如:由質檢部門制定的我國紡織行業第一項自主知識產權設備國際標準《生絲疵點和纖度電子試驗方法》(ISO 15625),提升了我國在世界絲綢業的話語權,對促進中國生絲出口作用顯著。目前,由科研成果輸出的SN標準已逾千項,檢驗檢疫系統承擔國家標準制(修)訂任務1 970項,發布1 023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42項,已頒布25項,在國內位居前列。除此之外,檢驗檢疫系統還加強了與ASTM、AOAC等權威機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1.“一帶一路”重點領域SN標準制(修)訂
近年來,認監委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工作非常重視,尤其是自2015年起,先后啟動了兩批專項標準制定計劃,共下達《矮砧蘋果苗木出口中亞地區檢疫監管程序》等23項SN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覆蓋了植物檢疫、動物檢疫、重點進出口商品等領域,為這些領域業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標準走出去方面,2016年,越南植物檢疫部門正式采用SN/T 2029-2007《實蠅監測方法》開展越南實蠅監測活動。中越雙方共在18個口岸或邊貿點開展監測,中方還多次為越方組織開展實蠅監測及鑒定技術培訓。該標準在越南的實施,標志著SN標準走出去戰略取得了良好開端,加快了中越邊境國門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保障了中越水果貿易的快速發展。
為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的順利開展,解決重點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標準缺失和不適用的問題,2016年8月開始,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率先向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征集“一帶一路”重點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制(修)訂需求,認監委一直在組織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在廣泛征集標準制定需求的基礎上,提練具體項目,編制相關需求匯總,形成《“一帶一路”重點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制(修)訂需求計劃》,為今后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系統化依據。此項工作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

2.“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領域的SN標準制(修)訂
為保障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高效、便利、有序進行,結合《國務院關于印發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8號)要求,推進“單一窗口”建設,保障信息共享共用機制,推動實現“三互”目標,認監委組織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收集和研究“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領域需求,圍繞電子證書國際標準的采用轉化、“單一窗口”建設標準化、貿易便利化共性技術及設施設備建設標準化、貿易便利化政策措施標準化,以及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標準化等相關領域,提練具體標準制定項目,目前已完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申報檢驗檢疫數據元規范》等25項相關標準的立項工作。除此之外,還將研究本領域標準體系層次結構,開展基礎標準的預研。
3.“一帶一路”口岸能力建設領域的SN標準制(修)訂
為確保檢驗檢疫口岸能力持續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求,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6號)中“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及“完善一帶一路內陸地區口岸支點布局”的要求,認監委組織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收集和研究口岸能力建設領域標準制定需求,尤其是中西部內陸地區口岸能力建設需求,凝練具體指標項目,目前已完成《內陸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標準》等兩項標準的立項工作。除此之外,還將系統研究本領域標準體系層次結構,開展基礎標準的預研。
4.“一帶一路”服務貿易領域的SN標準制(修)訂
為提升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貿易水平,按《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8號)中“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市場”的要求,深入研究各類型服務貿易對檢驗檢疫工作及其標準化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推動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創新服務貿易模式,做好標準體系結構框架設計、標準制(修)訂需求收集和凝練工作。目前正在開展需求收集工作,形成階段性報告,重點圍繞會展、游輪游艇、機場公共服務標準開展研究,為下一步標準制(修)訂提供理論基礎。

5.“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技術標準收集和比對研究工作
為有效避免我國與“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的貿易因技術標準差異問題受到制約,認監委組織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和技術專家分工收集整理“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技術標準。主要國家包括馬來西亞等東盟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埃及、肯尼亞等西亞與非洲東北部國家。收集和比對信息包括標準題錄數據信息并根據業務需要收集文本數據。分專業領域開展與我國標準的比對研究工作,形成工作報告,為組織SN標準制(修)訂及推動SN標準走出去夯實技術基礎,促進國際貿易順利開展。目前,正在征集相關比對研究需求與研究報告。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依托自身標準信息收集能力和服務平臺,已收集東盟食品消費品標準題錄數據1 700余條、標準文本近300件。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目前正在開展從中亞國家進口管輸天然氣、進口管輸原油、進口小麥以及從蒙古國進口煤炭等大宗進口資源性貨物的標準收集和差異性對比工作。
1. 扎實做好上述五項重點任務的落實工作,穩步推進,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微調工作部署,切實發揮檢驗檢疫標準化重要作用。
2. 堅持標準走出去戰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合格評定制度對接。技術標準是合格評定的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各項措施的陸續到位,國外政府機構和企業非常希望了解中國進出口領域合格評定制度和技術標準。認監委將依托境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開展中國認證認可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培訓及交流工作。通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參考實驗室、亞太水產養殖網絡中心(NACA)資源中心,建立水生動物疾病檢測交流平臺,逐步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發揮標準“國際通行證”的作用,加快“走出去”,推動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適應性研究和實質性應用。
(作者: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與標準管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