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振 袁 偉 于德湖
(1.菏澤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山東 菏澤 274000; 2.青島理工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場地卓越周期在抗震概念設計中的運用
馬 振1袁 偉1于德湖2
(1.菏澤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山東 菏澤 274000; 2.青島理工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從抗震概念設計基本原則出發,介紹場地卓越周期的確定方法,結合工程實例,采用統計學的方法,給出本地區的場地卓越周期數理統計值,分析卓越周期與自振周期之間的關系,并提出相應的設計對策和建議,對結構設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場地卓越周期,自振周期,概念設計
場地卓越周期代表場地的固有周期,反映了地震波經過場地濾波和放大作用后的地面運動特征,表征場地土振動可能出現最大振幅時的周期,它隨場地巖土特性而變化,若場地土較硬,則周期較短,振幅較小;若場地土較軟,則周期較長,振幅較大[1]。
場地卓越周期作為反映場地土地震動力特性的重要參數,可以防止特殊地震效應的發生,避免在地震發生時地基與建筑物因發生共振或類共振而對結構帶來破壞。
但是,一些結構設計人員往往不重視場地卓越周期,使得建筑物自振周期與場地卓越周期相接近,造成建筑物在共振或類共振效應下因其承受過大的荷載而倒塌。
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場地卓越周期主要有以下三種確定方法。
1.1 直接計算法
它是根據場地卓越周期的定義,利用場地的實測強震記錄進行Fourier分析,從而確定場地卓越周期[2]。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它能真實地反映場地在強震時地面運動情況的周期,但是,它只能測得地震動記錄點的周期,無法得出附近一個區域的地震動情況,當某場地地層條件或地形地貌變化比較劇烈時,該方法存在一定的近似性。
1.2 常時微動測試分析法
它是應用高靈敏的地震儀觀測地面脈動,將所得記錄進行Fourier分析,從而確定場地卓越周期[3]。因抗震需要,某工程為確定場地卓越周期特進行常時微動觀測,傳感器分別按東西、南北兩個方向放置,測試時間選在晚22:00點至次日凌晨。
圖1,圖2為一典型記錄子樣常時微動功率譜曲線,根據計算分析可得東西、南北兩個方向觀測的平均頻率分別為:東西向2 188 Hz、南北向2 171 Hz,相應的周期分別為0.134 s和0.136 s,平均周期為0.135 s,那么場地土卓越周期為0.135 s。

1.3 經驗公式法
可根據場地分層剪切波速測試結果計算場地卓越周期,可按式(1)計算:
(1)
其中,T為場地卓越周期,s;hi為各層土的厚度,m;Vsi為土的剪切波速,m/s。
2.1 確定方法選擇
因適宜的強震記錄不易獲得,而且地層結構及局部地形地貌的改變會較大影響場地卓越周期,工程應用中多用常時微動測試分析法和經驗公式法確定場地卓越周期。本文選擇經驗公式法作為理論分析的基礎[4]。
2.2 計算深度的確定
場地計算深度的取值,對場地卓越周期的計算影響很大,即不同的計算深度,對場地卓越周期帶來的誤差很大。鑒于此,本文參考《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的相關規定,將計算深度取至Vsi>500 m/s堅硬土層頂面。
2.3 場地卓越周期的計算
針對菏澤地區,選擇4個工程的地質資料,根據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分別計算場地卓越周期,見表1。

表1 場地卓越周期
2.4 場地卓越周期的數理統計
針對以上4組卓越周期計算值,采用數理統計的方法,計算場地卓越周期標準值。
1)樣本均值:

2)變異系數:

3)修正系數:

4)場地卓越周期標準值:Tk=φ·μ=0.34。
概念設計中明確指出“結構的自振周期應盡量避開場地卓越周期,以免發生共振而加重震害”,也有文獻通過對建筑震害宏觀和微觀數據對照,考慮到建筑周期與地震卓越周期相接近是引起建筑共振破壞的主要因素和直接原因后,提出在設計中應盡量加大建筑物基本周期與場地卓越周期的差距。
文獻[5]根據地震作用是瞬態沖擊的特性,在理論上和數值上分析結構自振周期與場地卓越周期在不同比值情況下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提出第一振型自振周期是場地卓越周期的1.73倍時,結構的自振周期較為合理。
實際設計時,第一振型自振周期與場地卓越周期到底應該相差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對于這一問題,基于上述“卓越周期與自振周期之間的關系分析”,本文認為對單自由度體系或以第一振型為主的結構,在其他各項計算指標都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結構有限元整體計算分析,在確定場地卓越周期的數理統計值后,將結構第一振型自振周期調整到場地卓越周期的1.73倍,結構方案較為合理。
[1] 龔曉南.土塑性力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18-23.
[2] 王四巍.多軸應力下塑性混凝土力學性能及破壞特征[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124-127.
[3] 屈智炯.土的塑性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80-185.
[4] 扶長生.抗震工程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56-57.
[5] 徐至鈞.建筑抗震設計與工程應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312-313.
Applicationofsitepredominantperiodinseismicconceptualdesign
MaZhen1YuanWei1YuDehu2
(1.HezeInstituteofPlanningandArchitecturalDesign,Heze274000,China; 2.QingdaoUniversityofTechnology,Qingdao266000,China)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introduce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site predominant perio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by method of significa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alue of site predominant period in this area are given, ans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dominant period and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correspond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 are proposed, which might give structure design some advice for their decisions.
site predominant period,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conceptual design
TU318
:A
1009-6825(2017)24-0032-02
2017-06-16
馬 振(1982- ),男,碩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