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平時但凡碰上感冒發燒,很多伙伴們都會選擇去藥房隨便買些藥,有時為了見效快,自作主張同時吃幾種藥,但是,您選的感冒藥真的靠譜嗎?
普通感冒和流感
其實,通常我們所說的感冒,醫學術語稱普通感冒,俗稱傷風,感冒易在季節交替和冬、春季節發病。還有一種疾病與普通感冒癥狀相似,但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稱為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除合理使用解熱鎮痛藥、鼻減充血劑、抗過敏藥、止咳祛痰藥等對癥治療藥物外,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請咨詢臨床醫生。
據統計,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N6次,兒童平均6N8次。普通感冒在人們印象中可能只是小病,但也不能輕視。一些傳染病的前期癥狀與感冒相似,一般人很難區分。人們應有這種警惕性,避免貽誤病情。
普通感冒選用這些藥
目前,感冒缺乏特異性治療,以對癥治療、緩解感冒癥狀為主。同時應注意休息,戒煙、多飲水、清淡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繼發細菌感染。
普通感冒癥狀較輕者無需藥物治療,多能自行緩解。癥狀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者,可用感冒藥緩解癥狀。藥物治療時首選口服藥物,避免無根據地盲目靜脈輸液。
西藥類抗感冒藥
如何選擇西藥類抗感冒藥呢?我們可根據感冒癥狀來選:
鼻塞:推薦使用鼻減充血劑,最常用的是偽麻黃堿。這類藥物除口服外,還可直接滴鼻或噴鼻。應特別注意,麻黃堿如超量使用可導致血壓升高等。
流涕和打噴嚏等癥狀:推薦使用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用藥期間不得駕駛機動車、船、從事高空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等。
干咳:推薦使用鎮咳藥,如右美沙芬、那可丁、可待因(僅在其他治療無效時短暫使用)。
咳痰:推薦使用祛痰藥,如愈創木酚甘油醚、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桃金娘油等。
發熱、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癥狀:推薦使用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應注意對乙酰氨基酚若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損傷甚至肝壞死。
中藥類感冒藥
此外,中醫治療感冒,辨證施治是其顯著的特點,可依據病因、臨床癥狀,因人而異選用中藥,改善癥狀,縮短病程。
風寒型感冒:多選用桂枝湯等。
風熱型感冒:多選用蓮花清瘟、板藍根、銀翹散、麻杏石甘湯等。
暑濕型感冒:則選用藿香正氣散等。
服用感冒藥需注意
大多數感冒藥是非處方藥,可自行至藥店購買。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感冒藥商品名不同,所含組分卻大致相同或相近。
若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感冒藥,可能導致相同成分藥物的重復用藥、超量用藥,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購買感冒藥時要仔細查看藥品成分,避免同時服用幾種組分相同或相近的感冒藥。
普通感冒需用抗病毒藥或抗菌藥嗎
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體,其他病毒包括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普通感冒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過度使用抗病毒藥物有明顯增加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
只有當明確合并細菌感染時,如白細胞升高,伴有膿涕或咯黃膿痰、聽力下降、耳部疼痛等癥狀,考慮肺炎、鼻竇炎或中耳炎,才應加用抗菌藥物治療,抗菌藥物治療普通感冒無效。可選青霉素、阿莫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等抗菌藥物。
關注特殊人群、有基礎疾病患者的用藥
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以及有基礎疾病者由于生理病理的特點,藥物在其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與健康成年人會有所不同,其藥物安全和合理的用藥劑量值得關注。
此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感冒藥時,不僅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還要關注感冒藥中的成分是否會對基礎疾病有不良影響。
因此,患者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最好咨詢醫師或藥師,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
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無并發癥的普通感冒一般5~7天好轉。因此普通感冒用藥不應超過7天,如果3~7天后上述癥狀仍未明顯好轉或消失,應及時去醫院明確診斷,給予進一步治療。
普通感冒的預防
接觸病原體后是否發病,取決于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季節變化、人群擁擠的環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齡、吸煙、營養不良、應激、過度疲勞、失眠、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可降低人體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誘發感冒。
因此,普通感冒重在預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規律、改善營養都是不錯的選擇。感冒不一定是凍出來的,可還是要記得保暖哦。
總之,感冒了,應根據不同癥狀及不同人群的特點選擇適宜的藥物,嚴格遵照醫囑或藥品說明書用藥。
編輯/趙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