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永順
石 春和: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眼科主任、康復眼科醫院院長。2016年度中國好人。他從醫近30年,讓數以萬計的眼疾患者得以康復,被廣大患者譽為“光明使者”。作為中國第七期援助圭亞那醫療隊黨支部書記兼隊長,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援外醫療任務,獲得圭亞那歷史上首次總統授權頒發的總統勛章、中圭友誼榮譽勛章和援圭特別貢獻獎。
一
春雨踩著鳥鳴的節拍走來
他們還在迷蒙中煎熬
春風載著花草的芬芳走來
他們依然在黑夜中沉淪
繽紛的春色推不開
被塵封了的窗戶
溫馨的春情融不化
被冰霜包裹的心靈
難道這就是宿命
該在無奈中苦斗人生
黑夜給了他們黑色的眼睛
他們卻用它尋找光明
情暖春江愛滿江城
“愛心康復光明行”的活動
給眼疾患者送去福音
石春和 這名字不脛而走
他將為你把心靈之窗擦凈
二
第一眼就是可以依賴的睿智
烙進記憶的是宅心仁厚
經歷淬煉出一個信念
感受升華起一個心愿
江城人治眼疾不出江城
信念鞭策了三十年的崎嶇跋涉
心愿收獲了三十年的苦甜酸辛
于是 他和他的團隊
用腳步尋訪 地毯式檢索
工廠 學校 社區 鄉村
春花秋月的浪漫
排除出生活的分秒
親情天倫的樂趣
收納進擁擠的夢中
篩查 診治 手術
如電工修復好最后的線路
電流射出 一戶亮了
一片亮出甜美的笑聲
實至名歸的光明使者呵
頂一程風雨 送一路光明
三
普查中邂逅了劉長龍老人
腦海中便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家境困窘 兒子殘疾
八旬老人患白內障幾近失明
雪上加霜沉沉重壓
脆弱的這對父子相依為命
然而為了苦命兒 害怕萬一
老人婉拒了手術的申請
石春和的心在顫抖
決心挽救這瀕臨垮塌的家庭
至誠至愛的暖陽
把冰涼的心結緊緊焐在懷中
從患者求醫到醫生請治
他又一次凈化自己的心靈
他厭惡職業冷漠技術傲慢
對衣食父母若無心專注
活著也只是碌碌無為虛度光陰
手術終于如期進行
無影燈下是縱橫馳騁的天地
手術刀恰似一枚繡花針
拭去塵埃 撥開霧障
描繡出一盞希望的明燈
此時 所有的聲音都已沉睡
五光十色的圖景均已消遁
只有 窗戶與窗戶的對話
心與心的交融 靜水流深
當紗布如書一頁頁翻過
眼前一片久違的精彩紛呈
老爺子只喃喃一句
共產黨好 這億萬人共同心聲
四
一道援外醫療的命令
石春和率隊踏上遙遠航程
這一走跨越了半個地球 來到
圭亞那 南美洲的一處陌生地
正是大選臨近的日子
政局不穩帶來治安嚴峻
偷盜頻發 耳畔常掠過搶劫的槍聲
還有瘟疫 還有地震
他掂量出不辱使命
四個字 字字千鈞
重壓將團隊的心抱成一團
豁出去了 一搏洪荒之力
也不枉永志紀念的年華青春
病員絡繹不絕排成長龍
團隊如機器高速轟鳴
每接診一個人
就是播下一顆友誼的種子
每手術一個人
就是點亮一顆璀璨的星辰
作為主角 接診 手術 培訓
場場他都披掛上陣
潤潤喉 那是要見縫插針
手術刀一放就癱倒打盹
勞累幾次誘發了舊疾
吞把藥安慰下緊繃的神經
一次手術中地震突然降臨
當地醫護人員慌忙四奔
他 他們別無選擇
在大地的顫抖中
默默守護著麻醉著的病人
兩年 也就七百多個晝夜吧
完成門急診四萬五手術四千人
八百多危重者與死神告別
二十五項醫療新技術從此誕生
請別總說數字枯燥無味
若讀懂它們背后的故事
每個“一”都是那么刻骨銘心
當地主流媒體挖到了金礦
各種獎項接踵而至
友誼勛章 特別貢獻獎
更有他們首發總統勛章的殊榮
圭亞那政府鄭重重申
恪守“一個中國”立場如磐石堅定
此時任何話語都顯蒼白
只有豪情奔涌在心中沸騰
五
一曲曾經風行的“光明行”
勾起多少用熱淚浸泡的回憶
歷史與現實共振
石春和正譜寫夢的奏鳴
他要把光明的路
鋪得更寬 筑得更新
康復眼科醫院掛牌了
多點執業模式嘗試了
集團加股份的運營起步了
送去光明的團隊
滾起了雪球 潔白晶瑩
請聽 天籟之音已然響起
那是他 光明使者石春和
用他那回春的妙手
指揮著一部新時代的“光明行”
(選自詩集《燈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