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歧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方法。它不按主題組合,而是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本的形式,把握文本內部的結構特點。在群文閱讀視域下進行的讀寫聯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會大有裨益。
一、議題的確定
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議題不是按文章的主題來確定的,而是按照構段謀篇的寫作方法、表現手法來確定的、可以供師生展開議論并仿寫的話題。讀寫聯動的議題確定有以下特點:
1.議題的唯一性
群文讀寫議題的確定不能想當然,隨意定。因為選入教材的文章皆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無論是結構特色,還是語言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并借鑒的地方非常多。假如面面俱到,就不會有多少收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議題一定要基于課文最突出的特點,選擇課文與眾不同的地方及創新之處。抓住重點,不及其余,教師講透,學生學會。一課一點,一點一練,一練一得。
比如《窮人》這一課對桑娜的心理活動與動作描寫很細致,具有特色,因此可以把本課讀寫結合的議題確定為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結合寫人物。這樣既寫了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又突出了桑娜的善良,讓人感動。
2.議題的可操作性
我們確定的議題確實能夠將讀寫結合落實到常規的語文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指導,視課文為寶藏,以課文為例子,提煉出能夠讓學生學習寫作的議題,根據議題進行仿寫或者創作,真正達到“用課文教”的目的。
二、群文的選擇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根本方法。”閱讀既能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語言,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又能為學生提供表達形式、寫作方法的范例。群文閱讀就是為了進一步掌握議題所涉及的寫作知識,學習其寫作方法,借鑒其寫作技巧,真正能夠熟練運用議題所提出來的寫作方法進行習作。
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是課內一篇帶課外多篇的形式,根據提取的“公因式”即議題,選擇“同類項”即同種寫作方法的文章,也就是根據課內一篇確定的議題,選擇課外三至五篇同類文章。學生在反復閱讀同一種議題文章的過程中,加深對此類文章寫作方法的認識、理解,進而學會運用。如根據《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緊緊抓住了讀者,起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其與視頻《貓和老鼠》《生死攸關的燭光》《賣瓜》等文章組成群文。
三、議題的講練
教師一旦確定議題進行習作,那就要給學生講解這個議題的有關知識,比如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的講解和練習。
第一步: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第二步:結合主讀課文《落花生》分析講解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一寫作方法的。文章以父親對孩子的教導為線索來展開描寫,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寫作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睛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學生自讀群文《桃花心木》《白楊》《梅 花 魂》等三篇文章。老師提出閱讀要求:
1.仔細閱讀三篇文章,分別找出文中運用借物喻人寫作方法的段落,弄明白作者是借什么物,喻什么人。
2.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讓學生在較多的感性材料即案例中無聲地感受,能更好地體悟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讓學生“讀—悟—練”,體會寫法,掌握技巧。
第四步:教師總結。在選擇題材時,選擇貼近自己生活實際且又有所感悟的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寫出事物的特點。即所借之物那種喻人的品格。如寫小草在石縫中鉆出,在暴風雨中經歷蹂躪和打擊仍存活下來,學生就發現小草的特點是堅強不屈。
從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過渡自然,不能勉強湊合。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機地聯系起來。要在前面描繪事物的基礎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要贊美的人,或流暢地引申出從中得到的啟示。如由“滴水穿石”可以聯想到持之以恒的可貴這就是自然過渡。而同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引發的聯想也會有所不同。
第五步,實戰演練。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完成習作。
四、議題的形式
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的議題可以是微觀層面的片段仿寫,還可以是宏觀層面的文章構思。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契合“閱讀是理解吸收,寫作是理解表達。只有吸收得充分,表達才更加有力”的讀寫關系,可以形成以讀悟寫、以讀促寫、讀寫聯動、讀寫結合的良性循環。
注: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以“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的策略研究》GS[2016]GHB0554階段成果之一。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