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開篇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而在農村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如何開展口語交際?如何讓學生真正學到交際的本領?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一、將課堂作為練兵場,變“態度拘謹”為“神采飛揚”
說話訓練貴在不斷地實踐。農村的學生平時在家慣用方言,他們用方言可以與家人、同學暢所欲言,可是在課堂上往往不敢說話、不會說,有時候“半土半洋”的普聽話令人啼笑皆非,而課堂就成了重要的訓練場所。
1.挖掘文本中的“言語激發點”,鼓勵學生大膽說話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內容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被感動,或受到啟發,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表達交流的欲望。而農村學生往往會擔心自己的發言不好會引起別人的嘲笑。此時如果給他們一點準備,先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對語言進行凝練并給足展示的機會,學生慢慢地就敢說了。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我給足時間讓每一位學生寫感受,學生的小手越舉越多,連平時不太善于表達的一位男孩也勇敢地站起來說:“道德確實是個簡單又難的問題,簡單是因為它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難是因為在實踐的時候,內心的欲望可能占據上風。所以,道德需要足夠的力量去實踐。”聽到他精彩的發言,其他學生爭著搶著要說一說自己的心里話,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敢說、想說就成為可能。
2.關注“言語生發點”,逐步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課堂中我要求學生善于傾聽,讓其隨時補充其他學生的發言并開展比賽,看看誰的表達最有說服力,學生的熱情高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留心經常犯的語病現象,進行耐心指導、正確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溝通方式。作文講評課也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一個語場。在學生讀完自己的作品《吃辣椒》后,說:“請大家給我一點建議,謝謝!”剛開始只有幾位學生說,而且只說缺點,我看到剛才還神采奕奕、自信誠懇的小女孩低下了頭,我想這樣的狀態如果持續下去,不但打擊這個小女孩的積極性,而且沒人敢再讀自己的文章。我說:“我發現這篇文章有許多優點,它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聽到這句話,有一些小手舉起來了,一位孩子說:“她選擇的這件事很有趣,符合主題的要求。”另一位孩子說:“她的有些語言運用非常有趣生動,如,頭可斷,血可流,辣椒要吃上,很有吸引力。”掌聲響起來了,這個學生的自信又洋溢在臉上。教給學生正確的評價方式會讓他們感到在交際中要采用別人樂于接受的方式與別人進行有效溝通。
二、以大自然為互動場所,變“靜態景物”為“動態生活”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學前兒童生活和學習空間。”農村學生雖然見識少,但農村的特有的景色、獨特的生活方式可以成為他們交流的話題。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創設語境,設計相關的口語訓練活動,讓他們盡情地談。春的復蘇,夏的茂盛,秋的繁實,冬的素雅,都是談論的素材;去田野聞花香、去河邊編柳帽、學生在果園幫父母摘果子等活動,總讓他們不由自主地交流起來。如春天的一次郊游活動,同學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說著,“我先說,春天的花很美,比如,杏花紅紅的,像是抹了胭脂似的。”“我說桃花,滿身帶著金粉,風一吹,好像一只只小蝴蝶在綠葉中翩翩起舞……”“的確很美,我用柳枝編帽子特別有趣,采摘長的柳條,先量好尺寸,再用編辮子的方式將柳條挨挨擠擠地編在一塊,最后將所有編起來的長長的柳枝根據頭的大小彎成一圈扎起來,這樣的帽子很漂亮、很涼快……”他邊說邊演示,形象生動,說話很有條理。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1.注意校園生活的片段,演繹動態的生活交際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求學生留心傾聽廣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當主持人、發言人,逐步培養學生樹立“動口即是練說時”的觀念。學生之間的摩擦、借用東西等生活內容可作為設計口語交際的內容,將這一幕幕現場直播演繹出來,讓學生參與評價,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說服對方,提出中肯的建議,這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交際熱情。
2.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交際
豐富的課外活動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空間。在班級每一周的課外活動中,我會分小組對本次活動進行策劃,學生設計了游戲、才藝表演、好書推薦會、辯論等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開展“才藝大比拼”這項活動時,選幾個學生作為評委,不但要打分,還要對表演的節目進行公正的評價,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僅僅是說一段話,還要好好說話。
總而言之,訓練口語交際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需要教師有心智、有靈性、創造性地利用文本內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語交際資源,努力提高人際交往的方法與策略,使學生能靈動地交際、出色地交際。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