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 何志超/文圖
斑節對蝦與淡水魚池塘混養新模式
■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 何志超/文圖
斑節對蝦俗稱草蝦、黑虎蝦、花蝦、竹節蝦,聯合國糧農組織通稱大虎蝦。它們外殼較厚,體表光滑,通常體色為墨綠色、深棕色和土黃色環狀色帶相間排列,步足、腹肢外側呈桃紅色或淺黃色,是對蝦屬中體型最大的種。近十年來,斑節對蝦養殖技術難度較高,白斑病橫行,導致養殖成功率偏低,大部分養殖戶放棄養殖,轉養南美白對蝦。
然而,廣州一家斑節對蝦養殖場——廣州市金海水產健康生態養殖場卻利用一種獨特的魚蝦池塘混養模式,結合益生菌定期投喂方法,讓養殖場實現創收。4個月的養殖周期,220多畝的養殖水面,畝均產斑節對蝦220公斤,混養魚類畝均產200公斤,收入可觀。


為了提高收入以及營造互利共生的生態環境,許多養殖戶都會采用混養的方式進行魚蝦養殖,金海養殖場也不例外。不過,金海養殖場采用的魚蝦混養模式不同于其他養殖場,塘里的斑節對蝦和魚類是用漁網分隔開養的。這樣一來,網中的魚類就無法搶食對蝦料,節省了飼料成本;另外,魚類可以通過攝食多余的藍綠藻和微生物,以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在6畝的養殖水面上,規劃出1畝水面用漁網“圈”住用于養魚,當魚在呼吸和攝食藻類時,漁網中會出現不斷冒泡的情況。整個魚塘內壁使用黑色薄膜包裹住,以抑制雜草長出。3月10日投放規格為1.5cm的斑節對蝦蝦苗,放養密度為1.5萬尾/畝,其中有“南海1號”和“非洲新品系”兩個品種。另外,在圍網中放養規格約為1~3斤/尾規格的淡水魚200~300尾,放養品種有大頭魚、草魚、鯽魚、白花鰱魚等,養殖過程中不需投喂飼料,魚類靠吃藻類和微生物為生。
從規格為1.5公分的蝦苗一直養至出售,整個養殖周期歷時100多天,中途不需分塘養殖。養殖過程中,魚塘難免會產生藍綠藻,過多的藻類會破壞對蝦的生長環境,利用淡水魚來攝食藻類,可以改善養殖環境。
在日常增氧方面,6畝塘共設置4臺增氧機:2臺渦輪和2臺水車。如果是普通天氣,白天開2臺、晚上開3臺增氧機;如果遇到有風的晴朗天氣,白天只需要開1臺增氧;如果遇到下雨天,水體缺氧,一般要開3臺增氧機。因此,一定要密切關注下雨天和臺風天,以便適時調整開啟增氧機的數量。在投料方面,每天投兩次料,早上8點投一次,下午5點半投一次,根據蝦的成長階段決定飼料的投放量。投料的時候關停水車式增氧機,只開渦輪式增氧機,清料后再開水車式增氧機。
金海養殖場近期引進了一套益生菌自動發酵生產系統,這套系統可以設置在塘頭,利用菌種專用培養基,即可生產出新鮮、穩定的益生菌,如乳酸菌、光合菌、EM菌等。
整個養殖過程基本不需投藥,只需定期投喂益生菌。乳酸菌和EM菌都是拌料投喂,菌和餌料的比例是1∶100或2∶100,這兩種益生菌交叉使用,隔一兩天投喂一次;光合菌直接兌水潑灑即可,用量是每畝2升,每5~7天潑灑一次。切記,光合菌在陰雨天勿用,一是以免影響使用效果,其次是防止因光合菌的施用,導致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增加池塘氧耗。
在該模式下養殖的斑節對蝦平均畝產為220公斤,混養魚類平均畝產為200公斤。目前,每斤斑節對蝦的養殖成本一般在15元左右,高的不超過18元,而斑節對蝦的市價在40~50元/斤,每斤斑節對蝦純賺25~35元,收入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