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華
【摘要】文章在多渠道搜集留學生漢語交際語料的基礎上,從話語角色的選擇、話語角色語言形式標記、話語角色轉換三個方面探討了初中級水平留學生在漢語交際中運用話語角色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以留學生為對象的漢語教學提出了少許建議。
【關鍵詞】初中級水平留學生;漢語交際;話語角色;運用特點
目前針對對外漢語語用教學的研究中,對留學生漢語交際中具體的語用策略的研究還非常少。在任何口頭或書面的言語交際中,不管是使用母語還是外語,交際雙方都會為了實現交際目的而采用各種有效的語用策略。其中,選用合適的話語角色就是一種重要的語用策略。留學生在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也面臨著選擇及運用話語角色的問題。
本文根據從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留學生作文、留學生課堂交際話語以及《世界青年說》等留學生擔任嘉賓的電視節目中搜集到的留學生漢語交際語料,總結出初中級水平留學生運用話語角色的若干特點。
一、話語角色選用方面的特點
交際的參與者包括說話者和聽話者,這里的說話者既包括口語交際中的給予信息者,也包括書面交際中的給予信息者。
根據說話者與其所傳達的信息之間的責任關系,說話者在言語交際中所擔任的角色(即話語角色)可分為三類:完全話權人、部分話權人、零話權人。當說話者代表自己的意志說話時,擔任的話語角色便是完全話權人,此時他要對言語后果承擔全部責任;當說話者代表團體(說話者是該團體成員之一)的意志說話時,擔任的話語角色便是部分話權人,此時他只對言語后果承擔部分責任;當說話者像傳聲筒一樣傳達別人或某團體(說話者不是該團體成員)的意志時,擔任的話語角色便是零話權人,此時他對言語后果不承擔責任。
在言語交際中,說話者只要開始表達,就必然會根據特定的語境選擇某一種話語角色。話語角色的選用之所以成為一種語用策略,一方面是因為不同的話語角色代表著不同的責任,另一方面在言語表達中選用多種話語角色可以使表達方式多樣化。
根據我們搜集到的語料,漢語水平為初中級的留學生在漢語交際中選用話語角色的特點為:對完全話權人角色的選用遠遠多于對部分話權人角色和零話權人角色的選用;漢語水平越低的學生對完全話權人角色的選用頻率越高,這可以從他們的習作中看出來,同樣是兩三百字的作文,漢語水平低的留學生基本上通篇都是以完全話權人的身份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漢語水平稍高的留學生除了選用完全話權人角色外,基本上都會選用部分話權人角色或零話權人角色。
二、話語角色語言形式標記方面的特點
言語交際中交際雙方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以語言為媒介,說話者選用的話語角色必定在語言形式上有所表現,所以每一種話語角色都有其語言形式標記。
(一)完全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
當說話者選用完全話權人角色時,說出的句子一般包含“我”“我自己”“我個人”等詞語,這就是完全話權人角色在語言形式上的標記。如:
(1)我覺得想讓一個愛情變得更穩定,這要看兩個人有多相愛。
此例中,根據做主語的“我”可以判斷說話的留學生選用的話語角色是完全話權人。
根據搜集到的語料,雖然完全話權人是留學生選用最多的話語角色,但在表達過程中,該話語角色的語言形式標記卻很單一,基本上只有在句中做主語的“我”。即便是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也很少用“我自己”“我個人”等詞語,更不用說像“在我看來”“對我來說”之類復雜的語言形式。
(二)部分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
最典型的部分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就是“我代表某某……”這樣的語句。句子主語為表示泛指的詞語、復數名詞(我們、大家等)、“我和某某”這樣的語句或某個團體、機構、組織的名稱時,也表明說話者的話語角色是部分話權人。如:
(2)這些芒果沒有賣的哦,所以我們是親自去摘的,可以說我們是最調皮的學生啦。
由此例中的“我們”可判斷說話的留學生選用的話語角色是部分話權人,表明自己只是行為者之一,這是一種可以維護說話者利益的語用策略。
據搜集到的語料,初中級水平留學生選用部分話權人角色時,在語言形式標記方面存在下列問題。
一是典型部分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缺失。
在搜集到的留學生漢語交際語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部分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是“我們”做主語,如例(2),其他非典型標記也有,如:
(3)年輕人經常說:“我父母不理我。老人太悶呀!”
(4)每個人都希望遇到困難的時候后會有人來幫助。
例(3)中的說話者是年輕的學生,所以表示泛指的“年輕人”是部分話權人的語言形式標記。例(4)中部分話權人的語言形式標記為“每個人”。
但未有一例使用“我代表某某……”這一最典型的部分話權人角色語言形式標記,這跟留學生進行漢語交際的語境有關,也跟留學生對“代表”這個詞的掌握程度有關。
二是運用“我們”時存在偏誤。如:
(5)我的國家的人覺得漢語很難學。
在漢語交際中,當提到自己的學校、單位、國家時,總會在前面加上“我們”,而當留學生提到自己的國家時,大都說“我的國家”,如例(5),這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現象在初中級水平的留學生用漢語交際時很常見。
(三)零話權人語言形式標記
最常見的零話權人角色語言形式標記就是“某某(第一人稱代詞除外)+言說動詞”,有時候,言說動詞可能會被省掉或者以變形的方式出現。此外,零話權人角色的語言形式標記還有:句首使用“聽說、據說”等詞語;直接引用俗語、古語或名句,并不表明是誰說的。
初中級水平的留學生選用零話權人角色時,在語言形式標記方面具有下列特點。
一是主要采用“某某+言說動詞”的形式。在搜集到的語料中,句首加“據說、聽說”等詞語的話語寥寥無幾,引用俗語、古語或名句的話語也很少。endprint
二是言說動詞單一。留學生所采用的言說動詞主要是“說、講、認為、覺得”等特別常用的詞。如:
(6)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媽媽要你不聽流行歌曲,因為流行歌曲是非常亂。”
三、話語角色轉換方面的特點
這里的話語角色轉換是指不同話語角色之間的轉換,比如從完全話權人角色轉化為零話權人角色。在言語交際中,因為交際語境的需要或者為了豐富表達方式,說話者往往會轉換話語角色。經觀察和分析,在初中級水平留學生的漢語交際中也存在這種現象,且具有下列特點。
一是話語角色轉換的現象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而增多。漢語水平低的留學生在一段話或一篇作文中,往往以完全話權人的角色一貫到底。漢語水平較高一些的留學生卻常常在表達中進行話語角色轉換。比如在下面這段話中,說話者先選用了完全話權人角色,從“我和別的同學”開始話語角色轉為部分話權人,隨后又換回完全話權人,到“他說”這里話語角色又轉換成零話權人。
(7)但上下學以后我總覺得生活沒有滋味,天天過得沒意思。我跟別的同學一樣經常不上課,但考試之前借筆記全都背,考得還可以,及格就行了。放假了我的腦子里什么都沒有。我在書店隨便選了一本他寫的《我的人生觀》。他說他也是跟我一樣,年輕的時候覺得生活很單純而且沒有自信。
二是常常把虛擬的完全話權人角色轉化為真實的零話權人角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所學的課文或練習題的題干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來敘述的,在讓留學生根據課文回答問題或完成練習題時,即便教師在屏幕上展示出問題,用引號把“我”標記起來,并介紹過此處引號的用法,留學生常常還是會把“我”轉換成“他”。在經過教師多次糾正后,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
以上我們從話語角色選用、話語角色語言形式標記、話語角色轉換三個方面分析總結了初中級水平留學生在漢語交際中運用話語角色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為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啟示。
首先,在訓練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時,教師不能只追求語音、詞匯、語法的正確,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語用策略進行交際的能力,引導學生選用合適的話語角色并進行適當的轉換。其次,教師不能忽視對習慣用法的教學,習慣用法對留學生來說很難掌握,本文第二部分說到留學生運用“我們”時存在的偏誤便是例證。“我們”這個詞留學生很早便學過,早已掌握它的意義,但使用時依然有問題。再次,針對文中提到的留學生選用言說動詞時只限于最常用的詞這一現象應采取一些措施。對學過的留學生卻少用、不敢用的詞,教師最好能夠加強訓練,豐富留學生大腦中儲備的詞匯量,提高其漢語交際能力。
注:文中所引例子均為留學生原話,對于例子中的語法錯誤不做改正。
【參考文獻】
[1]俞東明.話語角色類型及其在言語交際中的轉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6(01):19-22.
[2]呂俞輝.對外漢語教學的語用觀[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9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