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玲
摘要:對于中學化學中教學重點的表述,無非就是要求學生們能夠快速理解、記憶并牢牢掌握化學中陳述性知識。中學化學知識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并且記憶毫無依據可言,因此關鍵就是要求學生們陳述性記憶學習。通過不斷的陳述記憶來達到對各知識點的把握,后期通過及時復習,做到對化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中學化學;陳述性知識 ;導入設計 ;實施研究
引言:
中學化學中復雜張亂的知識內容,使得陳述性學習成為了重要的記憶方法。簡單來說,中學化學陳述性學習主要包括有關物質各自相對獨立的存在、性質、結構特征等。中學生通過一定程度的學習、分析和概括,可以對最基本的知識做到簡單理解與掌握。要想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化學知識的本身,中學生必須通過反復思考和實驗理論,這個過程卻是復雜且漫長的。因此在中學生化學知識學習中實施陳述性知識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化學陳述性知識的認知方式與心理表征
(一)中學生化學就是一個研究原子、分子間物質變化的科學過程。中學化學學習,主要是通過對各物質的變化進行觀察與實驗研究,通過運用模型工具法,分析、歸納并整理出各物質微妙的化學反應過程,最后借助化學符號對其實驗結論做系統的概括總結。
(二)通過研究發現,想要清晰的描述化學陳述性知識學習過程,其中認知心理學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所謂認知心理學,就是在心里活動中把信息與知識進行有效記載,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的心理表征。大腦通過外界刺激或接收信息,把獲得的消息保存在大腦里,通過不斷的復述,可以達到短時間記憶的效果,后期通過轉換、存儲與加工,使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
二、中藥化學陳述性知識其特點及學習心理過程
(一)中學化學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特點,就是在化學知識表現中,一個句子可能會出現多個命題的情況,學生們看似能夠容易的理解這些知識的關系,但是加上化學中的成分、性質等,往往又使得學生們陷入難懂難記的困難當中。
(二)陳述性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新命題與舊命題的相關聯系存貯過程。首先就是中學生們通過老師們的上課講述或者課本的內容,得出某個具體的化學知識。其次學生們將新命題與自己大腦中已經形成的知識框架進行有機結合。在此中學生們將已經獲取到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依據事物間的關系進行編碼貯存,為新知識建立一個新的知識結構框架。學習知識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老師們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激活已有知識的復習學習,通過問題來讓學生們回答,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們不斷的重復的學習。
三、中藥化學陳述性知識的導入設計與實施研究
過于零散龐大的知識內容,往往使得記憶學習更加困難。那么我們可以從中學化學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特點出發,真正探討中學化學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策略。
(一)充分激發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豐富儲存在大腦系統中的知識。如果說學生們的大腦得不到外界的有效刺激,他們也不會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選擇性注意,時間一長,這些沒有被接收的知識就會被希望遺忘。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們應該對外部信息刺激積極關注,從而使得學生們更加主動學習,使這些記憶達到最長時間的存貯,建立在需要時能被有效激活而提取出來的學習動機。而說到激發學習動機,其重要的策略就是老師們動用一切有效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室、實踐試驗、逼真模型等,配合教學中的講述更加生動具體,充分激發學生們的關注與記憶。除此之外,老師們還可以在新知識學習之前,提前告知本次學習的問題以及問題的意義,拋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習陳述性知識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處理: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其中稱得上有意義的陳述性知識學習,就是需要進行將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處理才能得到有效的理解與掌握。在知識學習掌握實踐中得出結論,如果學生們能夠用多種表現方式來存貯同一個知識內容,那么學生們對于這個知識,不管是理解還是充分掌握,都將更加的靈活與完整,最重要的是還有利于學習知識并解決問題。由此,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中學生們對知識內容進行系統歸納、組織,那么學生們就會有意識的在自己的以及系統中形成對知識整體的框架與自我組織,這樣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復習中,都將不斷的檢索自己已經形成的知識框架。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往往更加關注書本里面的內容,而忽略了書本的目錄的目錄結構,書本的目錄就是總體描述本書中知識結構,由此而來,雖然學生們看似學習了很多的化學知識,但這些知識在大腦中卻分散不成結構,極大降低了對知識學習的掌握效率。
(三)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如果學生們不進行復習,那么很大程度上的知識將被遺忘。復習看似重復繁瑣的過程但卻是對知識結構網絡中命題以及命題之間關系的有效提取。中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可能把學到的新知識命題和已有的知識命題之間不準確的聯系,甚至把這些知識擺在不合適的位置上;再者,如果學生們形成的知識結構邏輯上不嚴謹,大腦中沒有形成記憶多通道,不加以復習,那么在知識被需要、被提起的時候,將不能迅速的得到知識的供給;或者很多學生們在上課、看書時,覺得自己好像聽明白,看懂了,沒有具體的疑點問題可以提出,但是如果老師們提出問題,自己卻什么也不知道了。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對知識的復習不僅是機械性記憶、簡單重復或者背誦那么簡單,更多的是對知識中的命題間關系進行系統的梳理,從而建立有邏輯性、合理的、多通道的命題關系,以至于能夠通過不斷解決問題激活對所學化學知識的掌握。
(四)課堂中很多老師們喜歡對學生進行上節所學化學課程的提問,這屬于復述策略。這樣的策略使得學生們有意識的復述或者快速回憶已存在知識,既能激活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框架,又能為接下來新知識的接納進行有效聯絡。因此,老師們運用復述性學習檢驗策略,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們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能加深同學們知識的鞏固;中學生在獨立學習化學知識中,尤其是對知識進行記憶、理解時,也應該下意識的對這些知識進行簡單的復述,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闡述,既能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也能逐步加深知識的記憶,最關鍵的是還能加快解決問題時,對知識答案提取的速度。
結論:
想要中學生充分把握專業課程知識、具備職業能力的前提,就是陳述性知識學習的運用上。陳述性知識學習雖然看上去只是一種相對靜止、沒有高度的學習,但又要求學生們不能機械、靜止的去學習。說到底,想要做到真正的復述性學習,中學生們必須把握學習知識的規律,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的中學化學專業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云生. 化學陳述性知識的認知方式與表征[J]. 化學教育,2014,35(15):6-9.
[2]池小平. 中學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D].南京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