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民

【摘要】在職業院校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目前很多教師在任務設計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文章分析了現狀,并歸納了任務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對任務設計的途徑通過舉例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職業院校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任務設計
在職業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浪潮中,很多中高職學校都進行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由教師將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的任務,學生主動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個體或小組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一、職業院校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任務設計中的問題
(一)設計較隨意
有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沒有精心收集資料對數學教材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只是隨意地將教材中的標題或者內容簡單地變成任務,目的性不強,依然采取類似“一言堂”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
(二)難易度不當
有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不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水平,一味按照數學知識體系來進行設計,有時設計的任務非常容易,學生不需開動腦筋就可以簡單地完成,達不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三)趣味性不高
有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沒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點,不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結合職業類學生的特點和專業,只有教學內容的羅列,起不到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作用。
二、職業院校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任務設計需考慮的因素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
在設計任務時,必須認真研究中高職數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并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結合專業實際來設計任務,把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技能隱含在要完成的任務中,通過對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對所學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就是說中高職數學教學的目的是為專業課服務。為達到為專業課服務的目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時刻關注最大限度地圍繞專業課有關問題來設計任務。
(二)學生興趣和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的趣味性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否被激發,這是任務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如果設計的任務枯燥乏味,就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達不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任務設計的要素,如通過講述數學史上的逸聞趣事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奧秘的好奇,從問題答案的新奇和出乎意料出發探明由來,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三)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
設計的任務難易度一定要適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達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效果。任務不宜過難,那些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學生努力學習也完成不了的任務,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務也不宜過于簡單,否則學生會認為缺乏挑戰而不愿意去做。只有難易度適中,才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
(四)專業特點和技能要求
職業院校近幾年越來越重視專業技能教育。由于數學教學的最重要目的是為專業課學習服務,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盡量關注所設計的任務是否與學生所學專業和技能相關,優先選擇和設計與學生專業相關的任務,最大限度地為專業課學習和技能訓練服務。如果所教的知識與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有密切聯系,學生自然就會對完成任務產生極大的興趣。
(五)整體任務和分層遞進
在任務設計中,要根據教學目標,考慮教學整體要求和知識的前后聯系,把任務設計成科學的、有層次的任務鏈。和知識的學習一樣,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簡單和復雜之分。在設計任務時,應盡可能突出層次性,完成任務的過程應該是知識點由易到難的逐漸推進過程,這樣設計的任務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六)思想方法和實際應用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求教學更要突出應用性,突出與現實生活、專業學習以及生產實際相結合。職業院校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將相關教學內容和實際應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是學習數學知識,也是接受數學思想方法教育,更是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把數學知識學習和數學應用有機地結合的教學目的。
三、例說職業院校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任務設計途徑
(一)根據數學內容新舊知識的聯系來設計任務
教學實例: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的應用之“函數的最值”
適用專業:高職各專業
任務設計:
回憶已知的求最值的方法,求以下兩個函數的最值:
(1)函數在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函數在上的最小值。
第(1)題,可按照傳統的方法,去絕對值,畫圖象,比較大小。結果是在端點處取得最大值,在與處取得最小值,而這兩點都是函數的不可導點。
第(2)題,按照傳統方法求不出來,結合前面所學用導數求函數極值的內容,可先求出駐點,根據極值定義,此駐點正是最小值點。
通過探究總結求最值的方法,并完成若干練習。
設計意圖:在中學時,已經涉及最值問題。設計兩個不同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利用傳統方法完成,并發現有的任務用傳統方法是無法完成的。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個別探究、小組討論等,利用前面學過的應用導數求極值的方法,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本堂課的重點任務是:在完成兩題的基礎上,總結求函數最值的方法和注意點,并鞏固所學內容。這種結合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使學生印象深刻。后續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繼續設計任務讓學生完成,如經貿專業可設計最小成本、最大利潤等問題作為下一堂課的任務。endprint
(二)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來設計任務
教學實例:概率的定義
適用專業:高職各專業
任務設計:
課前任務:(1)拋一枚硬幣次,觀察正面朝上的次數;(2)觀察每天下午點到點時間段內校門口公交站的候車人數。
課內任務:根據生活中觀察到的數據,結合教材內容,探究隨機試驗的統計規律性,學習隨機事件、樣本空間和樣本點、事件的概率等有關內容。
設計意圖:設置兩個課前任務,因為硬幣是學生經常使用的,并且拋硬幣容易操作;公交站候車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易于觀察的現象。任務中涵蓋了概率中許多關鍵的內容,學生親自觀察后理解起來更容易,印象更深刻。這兩個任務既體現了事件的隨機性、樣本空間樣本點的有限與無限性,又體現了概率統計規律性。同時,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增強學生把數學運用于實際的樂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來設計任務
教學實例:余弦定理
適用專業:中職或五年級高職機械專業
任務設計:
在機械構件中,外圓和外圓或內孔和外圓的軸線平行而不重合的零件,叫作偏心工件。在傳統的普通車床上,如何實施對偏心工件的加工呢?關鍵是將需要加工的偏心工件的軸線“找正”到與車床主軸線相重合的位置。
對于小偏心距零件,可以在三爪卡盤的其中一個卡爪上墊上適當厚度的墊片,讓被加工零件的軸線“找正”到與車床主軸線相重合。
如圖所示,車床主軸中心為,工件的定位中心是,定位的基準半徑為,定位中心與車床主軸中心間的距離:偏心距.
現在要知道卡爪上墊多少厚度(設為)的墊鐵,使得工件的定位中心偏移距離后,與主軸軸線中心重合。
根據圖中所示可知:,公式中工件定位的基準半徑與偏心距為已知,只要求出,墊鐵厚度就知道了。
從中心偏移角度出發,尋找到。在這個三角形中,已知偏心距,,(三爪卡盤的爪之間的夾角為),若在這里求出的值,即可得到墊鐵厚度。本堂課的學習任務:解,求出的值。
設計意圖:機械專業學生一般對數學學習興趣不大。但如果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是和專業有關的問題,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例就是利用普通車床的一個加工任務,引出數學中的解任意三角形的問題。教師教學三角函數時,一般都可以以專業加工問題導入,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探究,以完成本專業的加工任務。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前面學過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完成余弦定理的學習,在此基礎上解決上述任務;還可以編制更多在普通車床上加工偏心零件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以鞏固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劉娟.高職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02):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