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濤
【摘要】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過程主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學生剛入校時的迷茫與觀望階段,二是在校期間“學校干預”下的自主完善階段。這其中,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正確引導以及實踐教學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教學方式無法取代的。文章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對高職教改的影響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高職教改;影響
為了滿足我國宏觀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的企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高等職業院校通過擴招、大量吸納生源等方式不斷擴大在校生規模,卻依然無法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職學生畢業時的綜合素質并未因高職學校的擴招、學生人數的激增、學校規模的擴大而有所降低。究其原因,不斷深化的高職改革是高職學生素質、能力得到保障的核心內容。
現代職業教育尊重學生的愛好與興趣,關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這種注重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傾向于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育方式,與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就業指導課)及實踐教學在教育教學中所占比例不斷攀升關系密切。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主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學生剛入校時的迷茫與觀望階段;二是在校期間,“學校干預”下的學生個性化目標確立與目標達成階段。
一、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高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課提供了引導學生了解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有效途徑與手段
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高職學生認知自我,有目的地對自身擁有的知識、技能、興趣、動機等能力進行分析、評估提供了有價值的參照。學生根據參照結果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并主動從“要我學”的尷尬向“我要學”轉變。這種學生求學角色的轉換,是“學校干預”學生個性化發展所期盼達成的最佳結果。
大學時期是高職學生經過鍛煉夯實自己、培養駕馭各種資源能力的關鍵時期,然而高職學生剛入校時的狀態卻不容樂觀。從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1年的一項職業生涯規劃調查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信息。例如在如何填寫高考志愿中大學和專業的選擇時,有26.7%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父母給我做出的選擇”,40%選擇了被調劑,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入學時都并非得償所愿。還例如,在回答“對未來學習、生活、工作的準備”時,多數學生表示入學時缺乏對自己人生、未來的規劃,普遍存在對前途、人生目標模糊的情況。還有,在回答“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課程及就業指導服務滿意程度”時,學生的滿意程度超過了90%。現實證明,科學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導高職學生迅速走出剛入校時的低谷。只有正確認識高職學生現有和潛在的優勢并對其價值進行較為科學、合理的定位,才能在“學校干預”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與理想。
二、構建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對提升學生素質、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高職學生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學生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包括學生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表達能力與文學修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等;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主要包括學生良好的組織素質與教學能力、良好的藝術素質與表現能力、良好的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良好的現代信息素質與應用能力、良好的先進教育理念接納素質與經驗總結能力等。從高職課程的安排上來看,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依然呈現出傳統的態勢。從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目前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的就業主要呈現出三種態勢:一是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留在本地完成就業;二是選擇到外省就業;三是高職畢業后學生選擇到家庭所在地自主擇業。該校這三種就業態勢近幾年的情況表明,學生傾向于個性化擇業的趨勢愈加明顯。寧夏作為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地區和國內伊斯蘭教的聚居區,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阿拉伯國家有著密切的商業交流與人文往來,因此構建學生的個性化擇業需求必須站在長遠的角度,為學生的未來做出更多的打算與安排。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清楚這樣的事實,高職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及就業不單是就業指導部門的事,必須貫穿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依據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目標,可以對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做如下四種能力劃分,分別為學生的社會交往溝通能力、事務分析管理能力、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及協助能力。
三、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對高職教改的影響
高職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表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與學生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四個方面有關。能夠正確引導在校生健康發展的最直接因素是“學校干預”。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是“學校干預”依賴的主要形式,其中的職場化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個性化素質、能力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高職學校的職場化教育活動是指在企業參與的教學過程中,校企雙方為學生的培養營造出真實的工作、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中,高職教育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學生知識獲得的方式,必須逐漸從以理論教學為主向實踐教學為主轉變。具體來說,傳統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從來都是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形式,而高職學校的職場化教育活動將會逐步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包括課程教學模塊、模擬訓練模塊、企業實踐模塊、課外學習模塊、技能競賽模塊、科研訓練模塊等眾多模塊組成的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并同時改革傳統教材和學生的考核方式。在高職學校的職場化教育教學活動中,教材改革將會促使教材的內容更加傾向于動手實踐,而考試方式改革將會由以往學生主要從理論考試獲得成績,轉變為主要從技能及案例的實踐中獲得成績。
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就應該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就業空間。例如高職幼教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理論教學和提高學生彈、唱、說、跳、畫基本功的同時,除了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中英“雙語”能力外,還應該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諸如阿語、俄語等語言的學習,以及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更多跨專業、跨學科知識能力的學習。高職學校除了利用“學校干預”為學生確立完善的學生個性化發展目標外,還要盡可能發揮各種學生社團、沙龍等團體、組織的積極作用,積極探索多種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改革。
總之,只有恰當、有效地進行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并滿足在校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實踐要求,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進步帶來的人才需要,從而促使高等職業教育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瑩.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促進大學生就業[J].生產力研究,2010(6):127-128.
[2]孫雪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以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業學校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109-110.
[3]葛艷霞.貴州省高職生不良行為成因探析——以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8):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