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綠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課堂已是大勢所趨,移動終端硬件配置越來越先進,網絡接入越來越便捷,其所具備的網頁瀏覽、攝像拍照、音視頻通訊、存儲上傳等功能在信息化教學中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文章以QQ、微信等常見APP為例,通過對這些APP的實際應用來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
【關鍵詞】APP;中職學生;語文基本能力
一、前言
中職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缺少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課堂較為枯燥,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語文基本能力差。將移動網絡和移動終端融入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能夠打造出更加高效靈動的語文課堂。近幾年,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在中職語文課堂中使用移動網絡和移動終端并不困難,人人有手機,月月有流量,處處有WiFi,使用移動互聯網進行信息化教學,就硬件設施而言已足夠完善,真正的阻力是軟件上的不足。在信息化教學大力推廣的今天,許多專業課程有專門的實訓軟件,例如機械專業的機床模擬操作軟件、導游專業的虛擬場景講解軟件等,而中職語文作為公共文化課,卻少有用于語文能力訓練的專門軟件。為了提升中職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基本能力,筆者通過對手機常見APP進行多方嘗試發現,只要發揮創意合理運用,即可用QQ、微信、百度云、網盤等常見APP進行日常語言能力訓練。
二、利用QQ、微信等APP的語音聊天功能進行聽說能力訓練
相較于普通高中生,中職學生面臨更多的交際需求。聽說能力是中職語文學習的一大重點。然而傳統語文課堂上,練習聽力需要播放大量的聽力多媒體資源,練習口頭表達能力需要學生逐一上臺發言,兩者都是非常占用課堂時間的。
很多語文教師因為課時緊張,通常只抽一兩節課,播放一些視聽資料,請幾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而且往往只提問平時表現活躍的個別學生,而中職學生普遍存在開口難的現象,這樣的課堂練習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合理利用手機APP,完全解決了這方面的困擾。
例如筆者在上《雷雨》這一課時,要求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傳統教法是選擇兩名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名朗讀周樸園的對話,一名朗讀魯侍萍的對話,課堂效果雖好,但只有兩名學生真正參與了口語訓練。于是筆者在課后布置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利用QQ或者微信的語音聊天功能,邀請一位好友,在聊天工具上分角色朗讀。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隨機抽查手機,播放聊天工具里的語音,即可檢查學生參與口語訓練的情況。
這一作業既無須浪費寶貴的語文課時,又能達到全班人人參與的目的,自邀好友練習的方式也給了學生更多的能動性、更多的樂趣。利用手機APP的語音聊天功能進行口語訓練,除了對話形式的分角色朗讀外,平時的朗讀、演講都可以讓學生用手機錄音的功能錄成音頻文件,發送至專門的學習群或教師郵箱,教師就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聽作業”,逐一點評。教師也可以把聽力材料通過QQ群或者微信群進行群發,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聽練,擺脫了時間限制,從而可以大大增加聽力練習次數和頻率,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相比PC端,手機的語音和播放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優勢,合理利用手機的這兩大功能,結合常見的即時聊天通信工具,就能把許多中職語文教師認為費時費力且不討好的聽說能力訓練落實到實處,真正做到人人開口,常常開口,真正提升中職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APP進行讀寫能力訓練
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利用網絡向學生推薦介紹一些優秀文學作品、深度文章或者與課文有關的課外補充,但是面對學習自覺性不強的中職學生,教師推介后如何落實學生去真正去讀去學習,成了一大問題。如今微博、微信除了具有社交功能外,還是重要的信息來源,教師只要開通公眾號,就可以把需要學生閱讀的作品發布出去,只要要求學生在閱讀過后在文章下留下一定字數的評論,即可落實學生是否已經閱讀。網絡作品魚龍混雜,需要教師指向性地布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走上主動閱讀、健康閱讀的道路。一旦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無窮。
中職學生寫作能力差,但并非沒有用文字表達的欲望,他們經常在QQ空間發布簡短的心情“說說”,而且樂于互相交流回復。然而這種形式只適合無主題的漫談,對提升寫作能力幫助不大。由教師在微信公眾發布優質文章、學生閱讀后留言評論的方式,能引導學生有主題有方向地寫作,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困難,平臺的公開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是適合中職學生日常練筆的方式。
此外,微信微博自身還具有新聞時效性,每天有大量社會熱點資訊以文本、視頻、圖片等方式傳播,既給學生提供了閱讀素材,也給學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寫作素材。筆者在講授《拿來主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理解拿來主義者如何對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在個人的公眾號上發布了《漢服的演變》等圖文并茂的文章,讓學生對傳統服飾有了解,并要求學生在文下發表看法,說說是傳統服飾好還是現代服飾好。
四、運用常見APP能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運用常見APP能提升中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網絡時代中學生在閱讀書籍中所分配和投入的時間越來越短,語文閱讀量積累不夠,尤其是中職學生在課余時間更加不愿意到圖書館借閱圖書。而利用常見APP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例如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而為了能夠方便學生閱讀,教師可以從正規的途徑下載或者購買電子版書籍,并且通過QQ群、微信群分享閱讀資料,學生下載后可以利用常見的閱讀類手機APP在碎片時間里進行閱讀,進而豐富語文知識積累量。
五、運用常見APP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這一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與普通中學相比,中職院校更加側重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語文基礎知識水平等均相對較差,對于課堂的興趣不高。面對這一情況,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照本宣科,沒有深入挖掘文章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相對不足。而將APP應用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解決這一問題。endprint
例如在教學《我若為王》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微博上發表對這篇文章的感悟與理解,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為王,則會有什么樣的聯想?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等。或者套用這一句式引發學生進行聯想,如“我若為教師”“我若為父母”等,讓學生在微博評論下暢所欲言,并且可以與其他同學之間進行探討。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創新。運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文課中享受更多的樂趣,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中職學生的想象力,顯示出APP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六、運用APP培養學生審美價值觀念,進行美學教育
將APP應用到語文課堂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念,對中職學生進行美學教育。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大多具有美感,蘊含著審美價值。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黑板板書的方式往往無法表達出其中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同時,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選擇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將課文內容制作成課件。盡管這一方式能夠完成對學生進行美學教學的任務,但是往往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而將APP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例如在學習《再別康橋》一文時,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內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編輯處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等詩句配上相應的圖片。學生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看到圖片中的美景,從而在視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方式不僅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枯燥無味的問題,而且與多媒體課件制作相比,更加簡單便捷,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七、運用APP進行教學,有助于鞏固學生的知識點
中職學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差,面對教師所布置的課堂作業,往往表現出敷衍的態度,并且存在拖延、抄襲等現象,對于知識點的鞏固較為不利。對此,將APP應用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及時地解決問題。例如,教師為了檢查學生的假期作業完成情況,要求每一位學生利用微信的小視頻拍攝功能,將其作業進度完成情況完整地拍攝下來,然后發送給教師。這樣就能對學生起到督促的作用,提醒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逐漸促使中職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八、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為各個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而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具有重要意義。與普通高中相比,中職院校更加側重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中,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關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這一情況下,將常用APP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利用微信、QQ等APP進行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理解能力,也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搭建了橋梁,從而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