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在各行各業引起了巨大變革,信息化教學開始在各個學科中應用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相對于其他專業具有更強的綜合性,也更適合采用信息化教學。文章主要對信息化教學做了介紹,并結合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提出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信息化教學;課件;軟件;手機APP
一、引言
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為在市政工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實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對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單的編制能力、組價能力以及計價能力等。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無法達到“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因此,必須對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教學進行改革。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中利用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軟件、微課等進行信息化教學,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二、信息化教學的介紹
(一)信息化教學的內涵
信息化教學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育信息資源共享,教育技術展示和練習的教學活動,能夠完全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載體是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進行網絡學習,例如已經受到普遍關注的微課,就是信息化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提前錄制好理論教學的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信息化教學的指導理論是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建構性,教學內容也與時俱進,具有實踐性。這種教學理論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1. 提倡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是知識的獲取者,應該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性,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放到了主導位置上,本末倒置。信息化教學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
2. 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資源基本局限于教材。而信息化教學借助的平臺是互聯網,信息豐富多樣,既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的資源,也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源。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避免教師的信息資源準備不充分的問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 個性化教學與互助教學的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夠依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設置課程結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中學生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互幫互助,在合作學習、探索學習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4. 課堂公開化和無紙化教學的普及。信息化教學以互聯網為載體,課堂公開化的教學模式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另外,無紙化教學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教師和學生利用電子教材和互聯網進行教學與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能夠節約資源[1]。
(三)信息化教學的手段
以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為基礎,在信息化教學中將教師定位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將學生定位于加工信息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信息化的教學過程拋棄傳統教學的單純理論講解,通過創設情景、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化教學的手段不再只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學生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很多,如PPT、微課、微信公眾號、教學軟件、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和手機APP等。
三、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信息化教學的教學內容
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信息化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因此,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教學內容應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設計出更加有利于信息化教學的學習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將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內容分為五個項目,分別是市政工程造價基礎知識、土石方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市政管網工程、橋梁工程。其中后四個專業工程基本的學習流程是教會學生列項-編制清單-組價-計價。
四、信息化教學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中的具體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的課件
信息化教學的課件分為以教師使用為主體的多媒體課件和以學生使用為主體的電子課件。多媒體課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輔助工具,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依據自己設計的教案,將需要給學生呈現的內容以PPT、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來呈現。在各中職學校的教學中,PPT的使用比較廣泛。這種多媒體課件能夠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例如讓學生通過圖片觀看橋梁和道路的具體構造,通過視頻了解橋梁的建造過程等,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教學應該將課程的各個章節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呈現,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電子課件不同于傳統的教材,相當于一個小型圖書館。電子課件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將其作為教案和教材使用。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電子課件進行課后學習的自測,并且從電子課件中得到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中的規范、圖紙、相關案例、參考書籍等。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能力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而電子課件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
本課程第一部分的市政工程造價基礎知識內容比較枯燥,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前制作了相關內容的電子課件,并制作了相關的微課上傳到微信公眾號中,學生在課前和課后可以隨時翻看。從學生的反應來看,電子課件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受歡迎。
(二)信息化教學的軟件
在以往的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教學中,都將課程的形式分為三種。
一是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學習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中的理論知識,例如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并且要能夠學會手算工程量,如土石方、基層工程量的計算。這部分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除了在課堂上的講授之外,教師還采用課后通過直播平臺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endprint
二是利用計算機的軟件教學,在市政工程造價中普遍使用計價軟件對學生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能夠使用軟件對工程進行計價,如市政道路工程招標控制價的編制等。
三是實踐課程,以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專業的職業要求給學生安排實踐內容,例如針對實際工程的施工圖紙進行修改,作為教學案例,要求學生完成其中所有的手算和軟件計算內容,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且提高其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學校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市政工程造價技能競賽。我校每年都會舉辦技能節,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
(三)手機APP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
智能手機以其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發送信息的便捷性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且還可以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連接無線網絡[3]。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也叫作APP,是順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而興起的,能夠滿足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例如可以看新聞的“今日頭條”,可以聽音樂的“網易云音樂”等。使用手機APP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可以滿足人們隨時隨地學習、終身學習的需要。
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借助手機APP獲取各種工程信息的資料,并且對課堂和書本之外的知識信息也能有所了解,擴展了知識面,能夠在工程的計量和計價中考慮得更加全面。另外,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中的課程信息資源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在網絡上進行學習,如學習微課等。手機攜帶和使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促進工程行業內部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讓學生了解到更多先進的工程技術。在使用手機APP學習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在學習期間避免使用其他無關的APP干擾學習,導致學習進度過慢。
教師也充分利用各類已經比較成熟的手機APP來豐富課程的教學手段,如“學唄課堂”。教師會將課堂教學的PPT上傳進去,并且在平臺上上傳每個章節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作業,方便教師對其進行批改。在學期末,也會上傳相應的練習卷,讓學生能進行模擬訓練。另外,教師在本次精品課程的教學中,錄制了很多的課堂教學視頻,也可以將其上傳到平臺中,方便學生進行復習回看。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已經成熟化的現代社會,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信息化教學在各科教學中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學,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大的變革。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做好信息化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和電子課件,做好信息化教學軟件的選擇和應用,發揮智能手機APP在信息化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單一枯燥,使資源共享性、教學個性化、資源多媒體化、學習主動化的信息化教學成為主流教學模式,提升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燕雅, 張茂剛, 陳煒.基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資源庫建設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6(38):74-75.
[2]吳玫.信息化在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的應用[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6(06):34-37.
[3]劉璨.《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方法淺探[J].科研, 2016(02):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