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坤軍
摘要:加強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已成為貫徹黨的“科教興國”戰略舉措。本文從堅持科技教育的原則,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切實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從而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科技教育;德育化;課程化;科學化;特色化
瞬息萬變的21世紀,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也向今天的教育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加強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已成為貫徹黨的“科教興國”戰略舉措。近年來,我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十分注重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在構建小學科技教育的新體系、新模式等問題上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堅持科技教育德育化、課程化、科學化、特色化的原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普遍增強,科學素質得到切實提高。科技教育也有利地促進了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的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科技教育德育化
1.少先隊大隊部將科技活動的評比納入班隊建設,評選文明班級、星光之家的條件,設立了科技星、科技章的優秀個人評選活動,并在“六一”慶祝會、開學典禮等全校性活動中為科技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品。此舉提高了科技活動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孩子們懂得了參加科技活動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科技活動。
2.學校各中隊均建立了科技隊角,成立科技愛好者協會或組織開展成長體驗班隊活動等,做到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保證了學生參加經常性科技活動的陣地,使孩子們有用武之地,時刻置身于科技活動的氛圍中。
3.科普活動和科技競賽常態化。學校定期開展科技知識講座,大隊部組織參觀科技作品展覽等。近三年來,學校每年都組織科技藝術節,人人參與,層層選拔,優秀項目進行展覽、表演,并邀請家長觀看,為學生參加科技活動和展示才華提供了舞臺,也使學校科技活動的開展得到普及。
二、科技教育課程化
(一)科技教育應該課程化
首先必須將科技教育融入各個學科。用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和倡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發現新問題。這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序正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本模式,老師在各科教學中,堅持這一程序的滲透,無疑起到了夯實學生科學素質基礎的作用,讓學生受益終生。
(二)開發了以科技教育為主的校本課程
把科技教育活動課程納入課表,組織專人編寫教材,包括科技制作、科幻作文、科幻想象畫等,其內容涵蓋前沿科技、電腦天地、環保主題、創新教育等;學校在妥善安排科技課程的同時,還充分運用電腦網絡等先進的媒體手段,廣泛開展計算機課程講座和各項教學競賽活動(包括邀請專家現場講座、網頁制作表演、網上查詢、程序設計等活動)。教導處還制定出科技教育的課程標準和各年級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孩子在會電腦、會上網的同時,也能說會道、善于交流。
由于信息科學技術的進展,使人類的信息交往和過去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注重信息科學技術對青少年的影響,并始終堅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科學探究的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科技教育課程化,使科技教育落到實處,從教學計劃、制度和時間上都得到了保證,提升了科技教育在學校的地位,因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科學思維,營造了良好的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學習氛圍。
三、科技教育科學化
把科技教育與科學評價、科學育人結合起來,保證了科技教育的健康發展。小學階段的科技教育工作不僅要適應當前教育的理念、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將趣味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有機結合。這樣才能讓科技教育生動活潑地發展。
首先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合理的評價,保護孩子們的積極性。科學啟蒙教育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這是我們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培養創新人才最需要的東西。
其次要嚴格規范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過程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應該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過程,讓學生對研究問題進行預測,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對課堂上有分歧和爭執的局面,教師應抓住機會,當場驗證,解決問題,讓學生印象深刻。對于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新發現、新觀點,教師要及時肯定,對于課堂上沒有按老師要求進行探究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們的問題和發現可能就是課堂閃光的地方,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也許學生將來都會成為各方面的專家,而你的啟發和鼓勵,他們則會因此受益終身。
四、科技教育特色化
科技教育的內容廣泛。我校在開展科技教育時,根據自身的特點,逐漸形成了學校科技教育的自身特色——三模教育。科技教育特色化,使學校科技教育在全面展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層次,滿足了師生的成就感,增強了師生的科學意識。
學校每學期都在1-6年級組織“三模”競賽,幾乎是人人動手、班班參與,孩子們興致盎然。學校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設置不同類別、不同檔次的獎項,保障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在廣泛開展的班級競賽中,我們選拔了了大量優秀的科技苗子,吸收到校科技組,進行系統、嚴格的訓練。
對于該項目的指導老師和學生,學校都在制度上給與適當的傾斜和照顧,如師生的各項評比,學生所在班級的評優,乃至相關老師的獎勵等,都一一掛鉤、逐條落實,以全力保障學校這一特色教育的長足發展。
總之,在小學教育中,我們要努力堅持科技教育的原則,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切實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從而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人民教育》,2001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