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蘭
摘要: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究就會掌握學習方法,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進行發散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質的飛躍。近幾年來國內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使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活動都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各種新的理念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得到嘗試和應用,這對提升我國整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習氛圍;探究活動;注重實踐
生物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生物教學也隨著發生了較為明顯變化,這對初中生物的整體教學質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謂參與式教學,就是以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促進學生參與交流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參與式教學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實現課堂信息的分享與互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參與式教學法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旨在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讓所有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初中生物中開展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學生個人發展需求
學生個人的需求就是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時的需求,生物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所涉及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情況比較接近,可以說,跟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開展參與式教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知識,獲取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和實際的生活觀察,將生物中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合理柔和,進而規范學生的生活習慣,對學生的生活進行直接性的指導。第二,就是能夠拓展學生的生物視野,通過學習了生物知識后,學生能夠對地球上的生物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第三,就是能夠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生,學生們通過生活實踐后,會發現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改革的趨勢所需
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學科與學科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系,這是教師的難題,也是教育的坎,因為就以往的傳統教育而言,學科之間的區別較大,性質上則有很大的區別,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方法各式各樣,要想使不同學科之間能夠建立起較好的銜接,教師就要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理解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等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應大力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性質上盡可能的實現自由,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教師的順利教學打下基礎。
(三)社會的需求
事實上,全地球的生物都是國外同一個生物圈內的,人物生物之間的關系是會直接關系到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也就是說,只有社會與生物之間建立了橋梁,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能夠延續下午,在教學改革中,新的教學內容就多次涉及到人類與生物發展的問題,所以,初中生學習生物后,可以更好的樹立環保意識,能夠正確認識其他生物,并與其和平共處,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有很大的幫助。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中的應用
(一)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氣氛
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將學習氛圍作為首要著手點,因為教師和學生都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有著根深蒂固的理解,如果不加以糾正的話,就會導致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學習不夠,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因此,教師在實施參與式教學法時,應該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環節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講解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對于“基因”這一概念,學生的們沒有足夠的認識,如果僅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講解的話,學生們理解起來就會非常困難,這勢必會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話,就可以利用圖片 PPT,視頻等途徑,讓學生直觀性的對基因進行觀察,理解,這樣的話,學生的對基因的理解就會更佳深刻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而然的就能有所提高。
(二)帶領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
教師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法時,應該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參與”二字上,即教師應帶著學生進行一些生物領悟的探究活動,因為生物的學習是注重實踐的,在生物學習中,有些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體驗,學生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因此,教師應該定時定量的帶領學生開展生物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鞏固,另外,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認識到自身教學的不足,及時的掌握先進教學技術,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且,這種探究性的綜合活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理解生物知識,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了,從而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生物,有效的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是提高學生處理緊急事件的關鍵,是為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就目前我國的教育實況來看,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大有人在,這是不完整的,是不符合現代教學目的的,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教師要做的應該是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上,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合理的結合,要注重實踐教學,應盡可能的使用生物實驗來進行教學,不能一直局限于講解課本,閱讀資料等方法上,要提倡使用實驗教學,將生硬難懂的生物知識搬到課堂上,再利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演示生物進化,發展等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實驗時,不能單方面的就教師一人參與實驗,要讓學生也參與到生物實踐中來,讓學生從反復的動手中。總結出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總之,教師要調動學生參與生物課堂,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產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究就會掌握學習方法,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進行發散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君華.生物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學生物教學,2015.
[2]羅軍兵.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參與式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