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包裝是指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包裝作為貿易商品的組成部分,包裝工業作為社會一重要部門,與環境及資源危機又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包裝在生產、使用、處置中的不環保、不安全因素加劇了人類對包裝工業及包裝物的關注。因此,在綠色浪潮的席卷下,綠色包裝在國際貿易中應時而生。一系列環保條約出臺,WTO日益綠化,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包裝方面的法律法規,并推行環境標志制度,這一切無疑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當這些包裝措施“以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時,對市場準入、產品競爭力更是構成極大的障礙。
關鍵詞:綠色包裝;環境污染;現狀及對策
綠色包裝是指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包裝作為貿易商品的組成部分,包裝工業作為社會一重要部門,與環境及資源危機又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包裝在生產、使用、處置中的不環保、不安全因素加劇了人類對包裝工業及包裝物的關注。因此,在綠色浪潮的席卷下,綠色包裝在國際貿易中應時而生。一系列環保條約出臺,WTO日益綠化,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包裝方面的法律法規,并推行環境標志制度,這一切無疑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當這些包裝措施“以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時,對市場準入、產品競爭力更是構成極大的障礙。
一、我國綠色包裝的發展現狀
我國包裝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包裝組織都在積極的向國際環保組織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新的環保包裝ISO14000等標準和法規的出臺。相比之下,中國國環保包裝又滯后了一步,環保包裝材料國產化生產能力還很低,中國研究環保包裝的工作應著重于環保包裝的實際應用。
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綠色食品”、“綠色服飾”、“綠色冰箱”、“綠色汽車”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綠色浪潮。國外年人均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在100kg以上,美國為50kg,日本為200kg,德國為90kg,獨聯體為80kg,中國為30kg,相比之下中國的年人均包裝材料消耗量較低,但中國人口有13億之多,所以年包裝材料的消耗數量卻是相當大的。如中國鋁罐加工中二片、三片罐回收再利用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中國在綠色包裝設計方面還做的不夠,綠色包裝設計在中國還需有更大的發展。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國際組織紛紛呼吁環保、各國相繼出臺了法律法規,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覺醒,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已不再僅局限于物美價廉、健康營養,他們開始關注商品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環保產品順應了這一趨勢,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消費者環保意識的高漲,必然對作為商品組成部分的包裝提出了要求,包裝不符合本國環保要求的商品很明顯競爭力將減弱,而帶有環保標志的包裝產品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不發展環保型包裝就意味著在失去消費者、失去市場。
二、我國綠色包裝的發展路徑
(一)積極開發綠色包裝材料
出口商品的包裝材料只有符合進口國的規定,才能被準許輸入該進口國,否則進口國海關將不放行。許多國家以法規形式對進口商品的包裝材料進行限制或進行強制性監督和管理。例如:美國規定進口商品包裝不得用稻草,否則將被強行燒毀。為此,中國做了許多工作。一是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包裝容器或標簽上所使用的顏料、染料、油漆等應采用不含重金屬的原料,作為接合材料的粘劑,除應不含毒性或有毒成份外,還應在分離時易于分解。二是盡可能使用循環再生材料。國際上使用的可循環再生材料多是再生紙,以廢紙回收后制成的再生紙箱、模制紙漿、峰漿紙板和紙管等。三是積極開發植物包裝材料。四是選用單一包裝材料。這樣不必使用特殊工具即可將材料解體,還可以節省回收與分離時間,避免使用粘合方法而導致回收、分離的困難。
(二)完善服務體系,實施環保立法
以法制來促進綠色包裝的發展,這是世界各工業國普遍采用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綜合性包裝環保立法更全面地考慮包裝環保的有關問題,治理包裝廢棄物的效果更佳,應是我國制定環保立法的主要方向,我們應盡早地建立相似的法律和規則。
(三)制定產品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9000之后,又制定了ISO/14000,它是一項關于某個組織與實施、維持或完成其涉及大氣、水質、土壤、天然資源、生態等環境保護有關的包括計劃、運管組織等整個管理體系的標準。在包裝方面,如果不符合這一標準,商品將難以在國際市場上暢銷。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制定包裝設備和產品的技術標準和檢測標準,使包裝設備及產品系列化、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其穩定性和通用性,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之目的。
(四)進行行業協調
目前,我國的政府機構正在改革,一些行業機構尚未確定,但從發展綠色包裝廢棄物的角度,亟須政府確立我國進行行業協調的模式,以指導和規范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工程。
(五)回收再生廢棄包裝
廢棄包裝的回收與再生,既有利于環保,又有利于資源再利用,是當前發展綠色包裝的需要。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經濟發展總體實力不強,因此必須在收舊利廢上做文章。
(六)尋求政策支持 制定發展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是發展綠色包裝的依據。行業主管部門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時要預見包裝企業在近期、中期甚至長期應該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等,給予正確指導。
(七)培養專業人才
我們要改革包裝教育,努力培養掌握現代包裝科學技術、適應綠色包裝開發研究的人才。在這方面,我們的包裝教育工作者是大有可為的,應當為我國的綠色包裝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全球掀起了綠色浪潮。國際上有關組織已提出“使用綠色包裝,保護生態環境”的口號。在綠色浪潮的沖擊下,包裝產業應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為己任,建立和完善綠色包裝體系,通過包裝產業化,實施“綠色包裝工程”,實現包裝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小花,張曉慧.循環經濟視角下綠色包裝法律研究【J】.特區經濟,2007.2.
[2]王利云.綠色包裝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
作者簡介:束慧敏(1965—),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