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琳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壓力干預對網球運動員發球成功率的影響
許 琳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和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運動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在壓力干預下的發球成功率進行了實驗研究,本研究充分證明了實驗假設,得出如下結論:發球成功率與訓練水平普遍呈現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訓練水平越高,發球的成功率越高。較高水平網球運動員在壓力情景下,發球的成功率下降。當實驗組在高壓情景下時,注意力放在具體動作的操作過程中,打破了自動化動作的流暢性,測試成績下降。對照組受試者網球發球技術處于泛化階段,在發球過程中,當受試者處于高壓情景時,會將注意力放在發球的技術動作上,受試者的成績會提高。被試者心率和運動焦慮是影響受試者發球成功率的有效預測變量。
運動水平;壓力;發球成功率
網球運動是一項集體能、智能、戰術、技術、心理等多種因素相結合,同時具有很強對抗性的隔網競技項目。隨著網球運動員網球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發球者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抗壓能力也越來越被教練員所重視。
1.1 研究對象
壓力干預對網球運動員發球成功率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心理壓力專著,并閱讀了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等書籍,進行文獻的歸類匯總。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實驗的需要,選取問卷,在實驗前,對被試進行問卷調查,為后面的分析提供依據,所有的問卷都是在教練的指導下完成的,統一的指導語,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問卷由輔助人員當場發放,被試者當場填寫,當場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 100%。
1.2.3 數理統計法 實驗中所測量的數據均用計算機進行運算,對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結論。
1.2.4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文獻的研讀、總結,根據實驗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運動水平和壓力對發球成功率的影響。
1.2.5 實驗法 (1)實驗目的: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壓力干預對網球運動員發球成功率的影響。(2)實驗假設:根據過程綜合理論模式,習慣了的技術動作在壓力下自動化過程遭到破壞,導致運動成績下降。實驗采用的實驗組研究對象均取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的資格,發球技能已經達到自動化過程。對照組研究對象均為初學者,球齡為半年,發球技能均在學習階段,未達到自動化過程,為了驗證壓力下是否能改變被試的運動成績,提出兩點假設: 假設一: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2013級達到國家二級水平的運動員,發球技術已經達到了自動化水平,在高壓情景下,會降低他們的運動成績。假設二:對于2016級網球專項班運動員而言,由于他們還處于技術學習階段,發球技術還沒達到自動化,在高壓情景下,會把注意指向具體的發球技術,有助于他們運動成績的提高。(3)實驗對象:選取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2013級網球專項班國家二級運動員16人(二級男生12人,女生4人),訓練年限為3.5年。2016級網球專項班抽取含有女生的隊伍16人,男16人女4人,訓練年限為0.5年。(4)實驗任務:實驗將借用網球ITN發球測試規則,將網球場兩個發球區左區和右區分別平均分為內角和外角兩個部分(若發球壓線,則算好球,包括平分內外角中間的線),讓受試者分別在左區和右區分別發內外角球,發到規定區域內記錄相應得分。ITN測試是國際網球聯合會認證的、衡量選手網球水平的工具,它代表了一個網球選手的整體網球水平。被試者有12顆球的發球機會,按照右區外角、右區內角、左區內角、左區外角的順序,每個區域發3顆球,每顆球均有一發和二發,發球落點落到規定區域并且第二落地點落到相應的區域記錄相應的得分,壓線算好球。(5)實驗設計:將2013級教育學院專項班學生標記為實驗組,將2016級教育學院專項班學生標記為對照組。將受試者隨機安排順序進行一次測試,第1次測試是在低壓情景下或是無壓力狀態下完成試驗任務測試,記下第1次測試的成績。然后引入變量,將受試者在一個人為設置的壓力環境下進行第二相同實驗任務的測試,記下測試成績,最后去掉引入的變量,再進行與第1次一樣的測試,即ABA實驗設計模式,測試成績以被試隊員發球的ITN得分來計算。(6)實驗步驟:所有的受試者進入新網球場,由助理人員整隊集合,并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和熟悉發球,然后宣接下來將進行第1輪的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名受試者發球12顆,左區和右區的內角和外角各3顆,落在相應區域內每1個成功發球記錄相應得分,測試之前每名受試者都會有1min的準備時間,戴好心率帶,緊接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受試者依次進行發球測試,跟比賽時的發球一樣,記下每名受試者每個區域的成功數目和實時心率(從發第一顆球開始到最后一顆球結束,每10s記錄1次)。在進行第2輪測試之前,助理人員會把50觀眾帶入場地,設定2臺攝像機進行錄像,5臺左右的單反相機和若干部手機進行拍照,并告訴受試人員在測試完成后將會把錄像送給有關專家進行分析,所以希望大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這次測試,同樣每名受試者將會有1min的準備時間,受試順序跟第1輪的順序相同,戴好心率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受試者依次進行測試,記下每名受試者每個區域的成功數目和實時心率。第3輪測試時的條件跟第1輪的條件相同。為了驗證正式試驗前本研究所設置的壓力情景是否有效,即能否讓被試體驗到壓力,在高壓下能否影響運動成績變化等,本實驗進行了預實驗。隨機選取2016級專項班學生10名、2013級專項班學生10名,20名隊員分別在低壓和高壓情景下進行10個一區外角的發球測試。整好隊后,讓受試者戴好心率帶,教練宣布實驗內容以及具體要求,被試者上臺測試前被要求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在攝像機前做簡短的自我介紹(姓名、年齡、出生地、訓練年限、此時心里是否緊張等),被試者邊做自我介紹的同時,記錄被試人員的心率,測完心率后立即填寫運動競賽焦慮問卷。通過比較兩個時段被試心率及狀態焦慮變化情況來觀察壓力情景設置是否有效。
2.1 實驗壓力情景有效性檢測分析
經統計,被試高壓下的心率高于低壓下的心率,以每10s為1個單位,低壓情景下平均心率為14.2次,高壓下被試的平均心率為18.5次,被試者在高壓情景下的心率比安靜狀態下的心率提高了30.77%,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被試者的心率明顯提高,說明設置的壓力情景對被試生理有明顯的影響。被試在高壓下確實感覺到比較緊張,實驗情景的設置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調查統計得知,被試者在高壓情景下認為自己認知焦慮適中的比例為46.38%,認為自己認知焦慮非常強烈的比例35.98%,認為自己處在焦慮狀態下的比例為82.36%,表明實驗設置的壓力情景是有效的,對被試的心理有明顯的影響。從被試的心率和整體焦慮來看,高壓下被試者的心率跟狀態焦慮水平都高于低壓情景。被試者在面對攝像機自我介紹時,思維高度活躍,在面對鏡頭時被試者心理緊張,血壓升高,心跳加速,使被試意識到測試結果的重要性,即提高了被試的自我認知水平,引起了被試的狀態焦慮,高壓下的狀態焦慮顯著高于低壓下的狀態焦慮。因此,從被試的心理和生理指標分析,本研究所設置的壓力情景是有效的,可以將此壓力情景運用到正式試驗中。

表1 實驗過程中低壓和高壓情景下被試心率比較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3次測試成績統計(平均分)
2.2 壓力情景下不同訓練水平的運動員發球成功率的表現分析
2.2.1 低壓和高壓情景下被試心率比較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者在高壓情境下比低壓情景下的心率都提高了,提高的幅度都大于30%,與預實驗中的高壓與低壓情境下的心率百分比相當或者更高,說明在實驗過程中高壓對被試者的影響比較明顯。對照組的心率提高更多,一部分原因是對照組在實驗過程中心理壓力更大,壓力環境的設置使對照組的受試者信心不足,更緊張了。兩組心率提高的幅度都符合實驗情景的設置和實驗要求。
2.2.2 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壓力情景下發球成功率縱向對比分析 所有參加測試的被試成績都是以發球成功的得分來計算。從表2可以看出,在縱向方面:低壓情景1下,實驗組平均分比對照組平均分高34.5分,在高壓情景下,實驗組平均分比對照組平均分高15.1分;在低壓情景2下,實驗組平均分比對照組平均分高35.1分。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無論在什么壓力情景下ITN發球得分都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的整體實力高于對照組。
2.2.3 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壓力情景下發球成功率橫向對比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橫向方面:實驗組兩次低壓情景下的平均分相當,高壓情景下平均成績低于兩次低壓情景7.9分。由于實驗組的動作技能已經達到動作自動化,在高壓情景時,周圍的壓力環境使受試者心理上出現波動,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動作技術上,使動作的流暢性遭到破壞,從而導致運動成績略微下降。第2次低壓情境下,由于變量的解除,可以看出實驗組被試的運動成績明顯提高。由實驗數據可知,對照組兩次低壓情景平均分相當,高壓情景平均成績高于兩次低壓情景11.8分。由于對照組的動作技能在泛化階段,在壓力情景下,將注意力轉移到動作的執行上,這樣能使動作完成的更加順利和連貫,運動成績明顯提高。第二次低壓情景下,由于變量的解除,對照組的運動成績明顯下降。
3.1 發球成功率與網球運動員訓練水平普遍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3.2 高水平運動員在壓力情景下,打破了自動化動作的流暢性,發球的成功率下降。
3.3 對照組受試者網球發球技術處于泛化階段,在發球過程中,當受試者處于高壓情景下時,會將注意力放在發球的技術動作上,受試者的成績會提高。
3.4 被試者心率和運動焦慮是影響受試者發球成功率的有效預測變量。
[ 1 ] 司業武.壓力下乒乓球運動員choking現象的實驗研究[ D ].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 2 ] 牛佳.網球發球技術的重要性[ 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8):69.
[ 3 ] 王進.壓力下的“Choking”:運動競賽中努力的反常現象及相關因素[ J ].體育科學,2005(3):85-94.
G845
A
1674-151X(2017)13-04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20
投稿日期:2017-05-15
許琳(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