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深扎根,挺脊梁
——吉林民間文化作家采風活動有感
◎徐文
如果我們作家把讀書和寫作變成一種謀生的手段,或者使之成為我們攀附名利殿堂的階梯,那么我們就是在退步。作家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脊梁,是我們挺立世界的傲骨。我們用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給我們的生活以批判,給我們的生活以美好之夢想。如果沒有批判,沒有夢想,我們前進的腳步就沒有動力,我們也很難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因此,我說,作家是有使命的,而且我們的使命很偉大。我們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因為我們的作品要對我們的生活負責,要對歷史負責,更要對人民負責。所以,作家首先就要對讀書和寫作充滿敬畏之心,如此,我們或許才會寫出對生活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好作品。
既然我們有了職責擔當,有了對寫作、對作品、對作家的敬畏之心,那么我們就要認真寫作,負責任地寫作。當下,各種所謂的新東西太多,浮躁的東西太多,玩花樣的東西太多,而正能量的、博大厚重而又被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作品不多。鑒于此,習總書記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倍覀兗质∽骷覅f會,深刻領會了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督促、引領、帶動全省作家們深入基層,扎根于人民群眾的系列深入生活的活動。作家們通過走基層,和各個行業的人打交道,通過各種形式的采訪,通過思想和肢體的實踐體驗,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交流,深入體會生活,感悟時代。大家在一起,有情不自禁的贊美,有無以言表的幸福感,有思考,有問題的發現,有審視……而這一切,都會成為我們文學創作的元素。我們是作家,我們也是群眾;我們深入生活,我們更在生活中。生活是作品,人民是作品,我們作家也是作品。生活和作品水乳交融,作家和生活融為一體。所以,好的作品必須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的認知。
有人說,作家采風活動,只是一陣風,時間短,扎得淺。但是,我們回頭看看,多少年了,作家不提深入生活,不去基層,甚至對自己所寫作的題材一知半解,就胡編亂造出千言萬語。深入基層,扎根于人民,汲取生活的營養,是作家寫出好作品的必經之路。作家是我們民族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之一,所以,無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我們都要挺直了脊梁,為人民寫作,為我們的偉大時代寫作。只有把根深扎到基層,深扎到人民群眾中去,并扎得深遠,扎得持久,我們的脊梁才能挺得直。
(責任編輯 宮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