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豐?オ?
摘要:
建設文化強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以全局思維為發展導向,在建設中既要克服重重阻礙,又要緊抓時代機遇。以歷史思維為坐標,辯證思維為導航,以戰略思維為統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益的實現大國夢。
關鍵詞:網絡強國;文化安全;哲學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從歷史思維出發
一個問題的提出首先要看這個問題存不存在,當代人的智慧不允許我們再提出“戈肖克問題”,要對網絡強國建設與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系進行哲學思考,就要回答這個問題的存在何以可能?而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歷史思維出發,看到二者在歷史中相統一的邏輯必然性。
所謂歷史思維,就是重邏輯和必然性的思維方法,他把對象和事物置于歷史發展過程中進行思考,以此揭示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及內在邏輯。
互聯網的歷史雖只有短短二十幾年,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和當前的使用規模卻是令人咋舌。1993年,第一家瀏覽器剛出現時只有十幾萬用戶;而現在,網絡的應用幾乎遍布了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隨著網絡與工業、商業、通信、交通、民生、旅游、醫療、教育、政務、農業等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領域的融合,互聯網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組織方式及社會形態。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多個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與協調制造、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和人工智能更多領域的深度融合。也就是說網絡在以后將會在現代化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互聯網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有利的推進著社會的發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這就將世界各國聯系在一起。一方面,人類的交流更加便利;然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諸多安全問題,其中國家文化安全是一個重要方面。
“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思想文化陣地、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迫切需要;是順應人民群眾強烈愿望、樹立良好國家形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1]
2014年4月1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首次系統提出要構建集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一方面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其中作為其他各領域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廣義的文化觀(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文化安全關乎著國家與民族的興衰存亡。
在網絡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信息化就是現代化;同樣,文化的發展也面臨著現代化的問題。而且,文化的發展必須借助網絡科技的發展才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可見網絡強國建設和國家文化安全兩大領域就是在現代化中找到了統一性。對網絡強國建設和國家文化安全之間關系的思考,就是立足于這個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思維在當前的表現——“現代化“的最大事實。
二、 全面的思考:用辯證思維認識
辯證思維,重矛盾分析,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運用辯證思維看問題,就要求我們注重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強調事物的對立統一;注重全面、聯系和發展地看問題。
第一,根據前面論述,網絡強國建設與國家文化安全是相互依存、互為表里的辯證統一的關系。這是我國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歷史的邏輯的統一。
第二,國家文化安全對網絡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提供了巨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熱愛自己的文化,并且正在努力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支持,傳播當代中國價值理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這一切主要依靠網絡的力量才能實現。而網絡具有共享性,自由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因而會面向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化。在這過程中網絡不免成為一些目的不純個人和組織進行破壞的工具和手段,產生弱化主流思想的作用,影響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就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出發點。
第三,建設網絡強國為新時代的國家文化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和人才保障等物質基礎。建設網絡強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技術要強、信息服務要強、網絡文化要強、信息基礎設施要強,信息經濟要強,人才隊伍要強。只有我們的網絡科技硬件強了,國家文化安全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才能有據可依。
第四,網絡強國建設與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系問題,實質上就是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問題。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這正生動的說明了網絡強國建設與國家文化安全之間的本質上的辯證關系。沒有安全的文化環境,發展就失去了意義,而安全也從來沒有靜態的安全,要以發展作為維護自身的內在力量。
三、實踐中把握:以戰略思維統籌
戰略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個人或集團)對關系事物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的謀劃(分析、綜合、判斷、預見和決策)的思維過程。戰略思維常常是立足于實踐,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也帶來了很多爭論,其中爭論最多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對于一個國家來講,信息安全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目前世界各國面臨的國家信息安全問題主要包括計算機病毒、網絡泄密與網絡間諜、網絡恐怖活動和網絡黑客等。面對這些安全隱患,中國網絡科技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電信詐騙事件頻發就是其中的一種表征。而這些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網絡安全問題極大的威脅著國家文化安全。
“政府可以通過媒體問計于民,官員通過網絡問政是行政事務透明化,接受群眾監督,了解輿情民意,匯聚民智,實現科學抿著決
策。”[2]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但是,由于網絡安全漏洞的存在,出現了許多破壞主流價值觀的言論,對社會安定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此外,懷有不同目的的人都可能開發網絡技術。比如,英特爾公司就曾在其奔騰處理器的植入芯片上加上可識別用戶身份的序列號,用以跟蹤網絡用戶的行動,對消費者的隱私進行收集。[3]
正是立足于這樣對國情與世情的戰略思考,對網絡強國建設與國家文化安全之間的關系的思考才變得尤為必要。2013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深刻說明了網絡建設、信息化、現代化、國家文化安全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
由此可見,網絡強國建設和國家文化安全在實踐上不是孤立開來的兩個問題、兩個領域,而是相互聯系的一盤棋、一個局。這就要求我們在下一步發展中要高瞻遠矚,總攬全局,將這兩個方面統籌兼顧,在一個實踐過程中實現。
[參考文獻]
[1] 金江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黨政領導干部讀本[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5.
[2] 杜平,于施洋等.領導干部互聯網知識讀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Dorothy a Hertzel.Dont Talk to Strangers:AnAnalysis of Governent and Industry Efforts to Protect aChilds Privacy Online[J].Federal CommunicationsLaw Journal,2000,52 ( 2).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0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