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樂靜++曹克亮
摘要:
大學畢業生應是勞動力市場的優勢群體,而教育平臺逐年放寬政策及就業能力門檻的逐年增高導致了當今高薪職業供不應求的局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創業上。面對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應該具備正確的選擇,足夠的資金基礎以及良好的團隊,在實踐中完善自我,取得最終的勝利。
關鍵詞:門檻;創業;選擇;資金;團隊
第一章引言
隨著我國的不斷轉型以及不斷加劇的社會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了畢業生職業選擇中的主流。大學生作為我國具備高級知識的市場主力軍,常以豐富的知識儲備及良好的創造力在競爭中略勝一籌。但因為大學生這個群體欠缺社會實踐經驗和能力,在創業途中往往限制了長處的發揮而放大了短板,以至于往往在創業初期就自行夭折。
萬事開頭難。想要創業,大學生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如何創業上,分析創業路上的難關所在,學習如何把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與實踐中。接踵而來的選擇,創業初期的資金問題以及如何正確的把握好團隊關系進行合作,這些都是創業過程中的難關所在,而它們的實力不容小覷,任何一個都可能是你創業路上的致命點。
第二章當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2.1 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分析
大學生這個主體,應該是年輕的,有朝氣的,有夢想的,是蘊含在這個時代的新鮮血液,稍一觸動便會噴涌而出,這便是年輕的力量。諸多大學生懷著滿腔熱血,立志要為社會做多大的貢獻要實現自我價值,而剛出大學的門甚至還沒每踏出半步就面臨著第一個難題——工作。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今社會一個嚴重的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總體來說,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源水平,年輕且有干勁,應在勞動力市場上具備明顯的優勢。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沖擊,青年初次與持續就業能力門檻逐年提高,大學生必須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才能成功發展,但現有的教育體系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缺乏對創業行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1]在教育平臺逐年放寬政策的前景下,有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進入大學這個高等學府學習深造的機會,因而在畢業后,市場的求職需求也逐年增加,許多崗位供不應求,僧多粥少,還有些崗位沒有找到心儀的人選,處在一種很尷尬又矛盾的境地。有些大學生不愿做一些麻煩的工作,不愿去到偏遠或貧瘠的地區,追求輕松且酬勞高的工作,更給勞動力市場造成了一種負擔。
2.2就業難問題對上層的考驗
大學生的就業難讓社會以及更上層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一方面他們要牢牢把控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處理畢業大學生就業問題,確保就業率,不讓大學生的畢業等于失業。據沈陽日報報道,2016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65萬的歷史新高度,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加上國外留學回來找工作以及往年未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會達到1000萬的求職人數,再創下歷史新高,這種嚴峻的形式讓不少人撓破了頭想新的點子新的出路。[2]
在而在電子信息化發展迅速的時代,有一批新團隊異軍突起,許多向馬云等人學習的青年紛紛投身到創業中,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都在外面奔走,不分晝夜。因此熱血而對社會充滿好奇心的大學生也紛紛投入到創業的行業中,但是創業這個詞匯,并不是說誰都能做到且想做就做到。
第三章大學生創業中的難關
3.1 如何做出選擇
09年度品牌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李開復在《大學生創業應避免“五大誤區”》中說到:“創業者要有深厚積淀才能成功,大學生切忌抱著一畢業就創業這樣的心態。”[3]大學生在有“創業”這個念頭的時候,就應該敲定好自己想要到達的目標,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你能夠做出正確選擇時候。就意味著你已經走向成功了”——這是一個勵志的話。但是想想一個站在好的立場上做出的判斷,然后正確的則選,然后為之行動。其實成功就在前方。這個選擇是最需要下定決心的。但是當我們進行了一次選擇之后前方就是目標。努力中遇見挫折。如果我們能夠去選擇堅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昨天很美好,今天很殘酷,明天很痛苦,后天更美好。很多人就是死在了明天晚上、甚至更早死在了今天晚上。” 在選擇過程中切忌盲目跟風,對挑選出來的創業項目要多提問題,看看是否有市場發展價值、前期投資是否太多、何時可收回成本等。創業選項并不神秘,關鍵是要選擇符合自身條件又符合現如今社會市場的需求的項目。有些人盲目跟風去選擇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一竅不通還走了很多歪路,等到逐漸步入正軌的時候,時間已過去好久,和自己同時間開始創業的人已經逐漸有資金回收進來,而自己卻消耗了很多財力精力以及當時對創業這條路的耐心和熱情。因而選擇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這能夠考驗你對市場觀察的敏銳。及時把控且出手,要做熟不做生,選擇一條熟悉的創業道路以及幾個信任的合作伙伴,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2 如何解決資金問題
相信在創業初期,很多大學生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生在校時,多數還是剝削家里,吃著父母給的,花著父母掙來的錢。前一陣子網上有句很火的話叫:“父母尚在茍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父母還在掙錢供你吃穿用的時候,你卻沒有想到你差不多已經可以經濟上獨立的時候,可以適當選擇出去做個兼職給自己賺賺生活費,當然多數人不是這么想的,所以在創業的時候也 不會有什么富足的情況。當大部分能力還不足以支撐起自己的野心的時候,就會處在一個掙扎和彷徨的階段,這個階段,仿佛金錢就是一切,有人為了快速籌錢,不惜賣出初具公司形式的股份,導致在以后公司的重大決策中很難掌握主動權,更甚至有人愿意賤賣自己的勞動知識產權,這將會失去一項對你而言有利的條件。雖然說有雄心壯志是好事,夢想也終將會有實現的一天,但在創業初期,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切忌盲目跟風為了籌錢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在勇于嘗試的同時也要兼顧經濟支撐。endprint
3.3 如何進行團隊合作
獨木難成林,一個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會經歷各種各種風浪坎坷,有的困難你咬咬牙就過去了,而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坎,這時候團隊的作用就得以體現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多時候只要大家集思廣益,好的靈感就會隨之迸發,一個團隊是互幫互助的,好的團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很多時候你會迷茫,甚至想放棄,反復琢磨之前堅持要創業的想法到底正不正確,在這時候,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那未來便是晴空萬里。在1994年,史蒂夫·羅賓斯首次提出“團隊”這個詞的時候說道:“這個概念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不是在市場面前爭寵,不是勾心斗角,是人各盡其用,不同的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斗。簡簡單單兩個字卻把“你”“我”“他”這毫不相關的的三者變成了“我們”,而“我們”的力量遠超過了千千萬萬的“你”“我”“他”。
第四章創業需要良好的心態和敏銳的洞察力
創業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及時捕捉底下員工的情緒,帶動她們工作的積極性以及高漲的情緒。遇到一些難關和挫折也要組織員工做好相應的準備,不應一蹶不振。如果自身帶著消極的情緒,會漸漸影響到周邊的人,因而就會覺得創業的道路上處處都是關卡,回頭又站在天臺思考一遍人生。其實人生就是不斷地失敗不斷地重來不斷地嘗試,一輩子那么長,有的是機會不要心急一步一步走。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關于心態的重大作用講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為自己的心情做主真正做好一枚曲別和差距過過招以高尚的心態去做卑微的工作心抱希望,希望就給你動力不怯于接受挑戰打開想象那扇窗好心態讓你更聰明擺一個勝利的姿態熱情讓你的工作更出色永不放棄,就不會被拋棄被擊倒的永遠是那些懦夫沒有理由的人生讓人無所適從。成功的永遠都是那種心態端正,永遠做好最壞的打算且能從容應對即將要到來的風暴的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落花飛;去留無意,漫隨天際云卷云散。不僅寫出要擁有樂觀的心態,還能夠突出,心態好了感覺一切都變的美好了,成功的彼岸在慢慢向你靠近。
第五章分析與結論
理論知識需要與實踐相結合,單純的理論知識無法滿足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創業值得提倡和推崇,但在毫無準備的前提下盲目跟風也會得不償失。作為時代的接班人,大學生們應該理性分析創業的可行性,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創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打破教科書的局限性,把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創業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劉暉,馬良,張彩霞;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與研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沈陽網記者封葑、實習記者王冀楠;《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創歷史新高》[N];《沈陽日報》;2016-05-21.
[3]李開復《大學生創業應避免“五大誤區”》 [J] 《It時代周刊》,2011(15):63-63.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