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本文就“立德樹人”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談談學校的實踐和思考。
1. 與課程建設相結合
(1)在統一課程中加強德育。學校在所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課堂上推廣“四重五環教學法”,四重是指導思想,即重自主,重引導,重情趣,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思想品質方面的自省自悟;教師的引導,德育的影響和啟迪是其中重要內容;只有有趣的教學德育活動,才會吸引學生;而發展則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其中德育是重要指標之一。這樣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幫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自主發展思想道德水平,落實各科教學的德育目標。
(2)在校本課程中加強德育。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社團建設,利用校內外專業資源,每周定期為具有相同愛好的學生無償進行特長培訓,項目有書法、象棋、合唱、足球、語言表演等10余項,這一工作主要側重落實核心理念“做最好的自己”的“自己”方面的要求,著重培養個性人。二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全員參與的個性校本課程建設,學校每位教師都開設屬于自己的校本課程,將自己最擅長、最喜歡、最成功的知識技能,利用統一時間,傳播給學生,內容有乒乓球、手工制作……可謂各式各樣,豐富多彩。三是側重于中國傳統文化道德教育的、統一的校本課程建設。2016年,我們編寫了詩文集萃系列和校園讀本系列兩套校本教材,前者包括古今的經典詩文,如《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后者設有“核心理念”“中華美德”“現代精神”等版塊,用生動的故事向孩子們講述現代中國人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另外,學校利用四到六年級三年時間,引導學生背下啟蒙經典《聲律啟蒙》。學校開展專項活動,定期測試,保障統一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
2. 與習慣培養相結合
小學德育的落實要從小事抓起,從習慣抓起,德育與習慣培養結合起來,才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此,學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在上級統一的守則基礎上,根據現實需要和時代發展,修訂了自己的守則。如在媒體曝光性侵女生之后,將英國的小學生守則中的一條納入其中:背心和內褲遮掩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碰。增強了操作性,是學校守則的特點。守則和一日常規的落實情況,學生自治管理,檢查督促,定期反饋。
(2)開展班級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綜合素養展評。評比的內容包括知識部分和行為部分。知識部分包括核心理念、校訓、學風等學校精神和中國專題文化知識,如行政區劃的名稱、朝代歌、三山五岳等,考查的時候先集體背誦,然后抽查個體,并讓其通過事例詮釋學校精神,避免死記硬背;行為部分包括起立、坐姿、寫字、讀書、回答問題、上下樓梯、請教道歉、衣著衛生等內容,所有班級的學生根據評委的口令或虛擬情境進行展示,也采取集體加個體的方式檢查。該活動的持久開展,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其良好習慣,起到了積極而巨大的作用。
(3)堅持給學生“講故事”。校長講故事:2015年開始,校長每月都給全校孩子講一個故事,開學典禮故事直接講給全校學生聽,其余時間故事由校長寫好,然后班主任在班隊會上講給學生。故事大多是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寫的,如看到一個班級的學生竟然都不知道“武穆精忠”講的是誰的故事,校長就寫了《岳武穆誰人不識》:看到校園里亂丟垃圾的現象,校長就寫了《校園的地上應該長什么》;在學校附近,遇到一位女學生幫助父母做小生意,同時照顧弟弟,見到校長在吃早餐,大方而熱情地向校長問好,校長就寫了《多美的女孩子》。有的故事,是校長讀到的,感覺對孩子們很有幫助,也拿來改寫。工作日時間,校長一月給學生們講一個故事,至今從未間斷。
老師講故事:校長講故事收到良好的效果,同事們也積極參與其中,于是就有了垂裕小學的“老師講故事”。一是班隊會上講故事,一月一次,由正副班主任老師輪流講;二是每周升旗儀式講故事,由全校老師輪流講。
故事的選擇有三個條件:生動有趣、有益身心、對行為習慣有指導意義。在垂裕小學的校園里,不時傳來老師講故事的聲音,孩子們凝神聆聽,聽罷議論紛紛,在講、聽、評之中,德育的種子悄悄種在了孩子們的心田。
3. 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1)開展參與式體驗性活動。一個觀念的形成要靠學生主體的自我建構,才能真正完成。學校積極開展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獲得真實而豐富的體驗,從而幫助他們完成思想觀念的自主建構。如在國際助殘日,開展“盲人的一節課”活動,讓孩子們都蒙上眼睛上一節課,他們在實際體驗中對盲人的困難和痛苦就感同身受,同情和相助之心就油然而生了;如在母親節,開展“護蛋”活動,每人帶著一枚生雞蛋,完成一天的校園活動,最后雞蛋完好無損的為優勝。孩子們通過參與活動,體驗到母親的辛苦:一枚雞蛋保護一天,尚且如此辛苦,何況母親十月懷胎后又要將赤子撫養成人呢?
(2)進行愛心卡傳遞。在愛心卡上,印有一連串的方框,每個班級發放二三十張,首先得到卡的同學要熱心幫助別人,別人道謝時就在卡上寫上自己的名字交給他,告訴他不用感謝自己,而要他去熱心幫助別人。如此這樣,在班級里傳遞,到卡片上名字寫滿的時候交給班主任。班主任就在班隊會上,讓卡片上寫名字的同學講一講自己的受助與助人的感受,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感恩是回報之始,助人是快樂之本。
(3)堅持開展愛心義賣。愛心義賣是外出學習收獲的借鑒和發展,舉辦愛心義賣活動,第一屆就比較成功,孩子們的超市開得熱火朝天,在宣傳廣告造勢中,在討價還價中,在收獲與奉獻中,孩子們的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計算統計能力等各方面都到了實實在在的強化和提高。由愛心義賣的收入聚集創建的愛心基金,用于慰問敬老院的老人,讓愛心得到了聚集和傳遞。
我們要基于學生的天性來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將之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點。在學校里,要帶著童心和童趣去理解和關注孩子,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很好的對接,才能出色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教育既沒有現成的模式,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去實踐、或者邊實踐、邊探索。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百舸爭流,努力爭做優秀的管理者,那么每天都可能是契機,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定會掌握巧妙的又有實效的教育管理之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