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傳
“三主四環”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主線并按“自主—展示—訓練—反饋”四個環節進行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有效的“三主四環”課型有:問題生成課(自主預習課)、問題解決課(課堂探究課)和鞏固拓展課(反饋訓練課)。在“三主四環”教學模式中,化學教學的具體操作模式如下。
一、設計好導學案,有利于構建知識體系
導學案既可以引領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程序進行,又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圍繞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學習目標、課型、學生的基礎等,科學合理地設計導學案。只有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討論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在完成導學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小組成員探討。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導學案設計不僅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也要與學生學情相吻合。如在問題生成課中,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設計導學案的重點是對概念、理論的認識、理解、再現。設計上引導學生認識這節的內容重點是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應用范圍以及物質的量與微粒數的關系,物質的量與物質的質量的關系,物質的量與氣體體積的關系,物質的量與溶液的濃度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和計算,并構建與這些概念有關的知識體系,這樣處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應用。
二、營造問題情境,有利于知識解剖升華
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實現思維的過程實質上是掌握新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欲望的直接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探索新知識的活動中,提高其探究問題的興趣,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深入探究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如在課堂探究課中,銅與硝酸反應中比較濃硝酸與稀硝酸的氧化性哪個更強的問題(如圖)。
大多數學生認為(1)中濃硝酸的氮從+5價被還原成+4價,(2)中稀硝酸的氮從+5價被還原成+2價,由此得出結論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的氧化性強。此時,教師不可急于對學生的結論作出評價,可補充一個實驗,做深入探究。取兩小塊形狀、大小一致的銅片放入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硝酸溶液中,引導學生觀察哪一塊銅片先反應完。由學生自己對上述結論進行質疑、糾正,并深入分析;也可引導學生課后上網查閱資料,比較濃硝酸與稀硝酸的氧化性強弱。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組搭建合理,有利于班級脫穎而出
只有相信學生,包容學生,才不會阻礙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因此,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班主任責任重大。首先,小組搭建是必要條件,班主任必須關注學生基礎,了解他們在性別、性格、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讓他們做到合理搭配,各小組要分配均勻,能力要互補,小組分工要科學合理,培養和發揮小組長的引領能力和示范作用。其次,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同科任教師多交流,多渠道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生之間的關系、各小組在學科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改進,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合作、互補的伙伴關系,使學生以小組榮譽為重,人人積極參與到課堂問題中,發表自己的看法,聆聽小組內其他同學的意見,減少學生故意擾亂的現象。這樣,小組長才能收集到針對性強的問題,以提高問題認知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四、完善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主四環”課堂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單位,以采用小組形式實現人人參與,發揮小集體力量,重過程,輕結果。在評價時哪怕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取得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績,也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這會令他們驚喜不已,并有利于以愉快的心情進入下一步的學習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個體差異,更要注重小組建設,最終作出全面評價。要善于捕捉優勝者,對于他們回答問題的規范性與全面性,給予表揚與推廣,并及時加分,使之在小組內有榮譽感。對于他們提出的有價值的質疑,給予拓展、討論與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講,或再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設計實驗的科學性。這樣既培養個體發展,又使集體對知識點有更全面的認知,促使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