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景觀是一個環境系統或一個場景,它是我們景觀設計的對象和產品,包含土地及地上空間及地上物組成的綜合體。景觀是復雜而奇妙的自然活動與人類營建活動以及使用中的行為共同作用的復雜而變化的根植于土地上烙印。從有文字記載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國園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關鍵詞】 中國古典園林 園林建筑 藝術特征
一.園林的形成與發展
園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娛樂、起居要求而興建的,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淵源深厚,約三千年左右的歷史開始于商周時代的帝王苑囿,秦漢時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園風格,魏晉南北朝時寄情山水的園林大盛,唐宋時又將詩、書、畫等藝術引入園林的造景中。經過長期的造園實踐,到明清時終于達到了最輝煌時期,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都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風格。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史生成期(殷,周,秦,漢)轉折期(魏,晉,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初),集大成期(清中葉,清末)
二.園林建筑的類型和特點
中國園林建筑類型豐富,有殿、堂、廳、館、軒、榭、亭、臺、樓、閣、廊、橋等,以及他們的各種組合形式,不論其性質與功能如何,都能與山水、樹木有機結合,協調一致,互相映襯、互相滲透、互為借取。有的建筑能成為園林景觀的主體,成為構圖中心,有的建筑對自然風景其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 亭 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又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園俱活,不得體則感到凌亂,在山頂、水涯、湖心、松蔭、竹叢、花間都是布置園林建筑的合適地點,在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構成園林空間中美好的景觀藝術效果。
亭子以其美麗多姿的輪廓與周圍景物構成園林中美好的畫面。在我國園林中,幾乎都離不開亭。在園林中或高處筑亭,既是仰觀的重要景點,又可供游人統覽全景,在疊山腳前邊筑亭,以襯托山勢的高聳,臨水處筑亭,則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處筑亭,半隱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二)園門 我國古典園林中的門猶如文章的開頭,是構成一座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園家在規劃構思設計時,常常是搜奇奪巧,匠心獨運。如南京瞻園的入口,小門一扇,墻上藤蘿攀繞,于街巷深處顯得情幽雅靜,游人涉足入門,空間則由“收”而“放”。正所謂“景愈藏境界愈大”了,把景物的魅力蘊含在強烈的對比之中。園林的門,往往也能反映出園林主人的地位和等級.是園林藝術的重要特點之一.
(三)廊 我國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廳廈內室、樓、亭臺的延伸,也是由主體建筑通向各處的紐帶,而園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園林建筑的穿插、聯系的作用,又是園林景色的導游線。
廊的形式有曲廊、直廊、波形廊、復廊。按所處的位置分,有沿墻走廊、爬山走廊、水廊、回廊、橋廊等。
廊的運用在江南園林中十分突山,它不僅是聯系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在劃分空間,組成一個個景區的重要手段,廊子又是組成園林動觀與靜觀的重要手法。
(四)園林中的景墻 粉墻漏窗,這已經成為人們形容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特點的口頭語之—。所謂景墻,主要手法是在粉墻上開設有玲瓏剔透的景窗,使園內空間互相滲透。在我國的古園林中,你要稍加留心,經常會看到精巧別致、形式多樣的景墻。它既可以劃分景區,又兼有造景的作用。在園林的平面布局和空間處理中,它能構成靈活多變的空間關系,能化大為小,能構成園中之園,也能以幾個小園組合成大園,這也是“小中見大”的巧妙手法之一。
三、傳統園林的藝術特征
中國傳統園林的本質特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這是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必須汲取的營養。
1.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傳統園林的空間主體和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作,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園林強調的“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與感受。
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營造健康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是園林的物質生活基礎。由于生活環境相對惡劣,中國傳統城市與園林都十分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
3.巧于因借的視域邊界
不拘泥于庭園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城市景觀、自然景觀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致。
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的空間的局部,似乎是沒有盡頭的。過渡、漸變、層次、隱喻等西方現代園林的表現手法,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同樣得到完美運用。
【參考文獻】
[1] 歐陽勇鋒 黃漢莉:向中國古典園林學習互補性設計[J].中國園林.2006.
[2] 馬愛民: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淺析.
[3]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4] 彭一剛: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5] 陳從周:說園.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6] 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術概論. 山西教育出版社.
[7] 張四正:園林談美.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作者簡介:鄭淮林(1996.12),男,漢族,河南信陽人,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2014級本科生,土木工程專業路橋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