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部“設計創作”的新理念對公路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路可以成為景觀與文化展示的載體。涪豐石高速提取了涪陵榨菜、白鶴梁和易經等文化元素,將其融入涪陵服務區的景觀設計中,提升了道路品味。
關鍵詞:路域文化 公路 景觀設計 應用
隨著我國公路事業的快速發展,在建設公路的實踐中,對公路文化與公路景觀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路域文化元素的提取
涪陵地處重慶東部,枕長、烏兩江,素為烏江流域物資集散地,有“渝東門戶”之稱。通過對涪陵歷史文化內涵的研究,提煉涪陵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榨菜、白鶴梁和易經文化作為涪陵段的文化因子。
(一)涪陵榨菜。涪陵榨菜因產于重慶涪陵而得名。榨菜這一元素,一是涪陵最亮的招牌,容易被識別和記憶;二是關于榨菜的故事,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礎和歷史淵源;三是榨菜的背后,可以反映涪陵人民的勤勞和創造力,增強人文景觀的內涵和深度。
(二)白鶴梁。白鶴梁位于重慶涪陵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水越枯,露越多。白鶴梁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題刻、圖像斷續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被譽為“世界水文奇觀”。
(三)涪陵易文化歷史悠久,始于商代或其以前,宋代程頤、朱熹等人將涪陵易學研究和運用推至頂峰。易經文化也是涪陵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選擇易于物化的載體進行展示,對于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和地域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路域文化在景觀中的展示
通過對涪豐石高速沿線地區文化內涵的研究和打造平臺的現場調研,涪豐石高速公路文化展示分為“一個主線、三個主題、四個亮點”的思路進行展示打造。
一個主線,指以“巴文化”為主線。三個主題,指“巴文化主題、鬼文化主題、水文化主題”。四個亮點,指因地制宜在全線合理設置四個觀景休閑平臺,并以“巴風神韻、榨味十足、淳善之都、天石地柱”命名。
(一)“巴風神韻”服務區
1.主題石材雕塑。平臺以長江石塑立于該服務區,石材雕塑追求粗獷、神似的外形視覺,以長者、男女為人物參考。“巴風神韻”以行書書寫,以陰刻為手段,字體著金黃反光顏色,外涂防雨涂料,體現飄逸神秘之美,契合名稱內涵。
2.主題文化內涵簡介。在服務區適當位置放置塑石,在正面刻寫“巴風神韻”服務區名字由來及簡介;利用石材,做成仿古簡易器皿,在器皿表面雕刻關于“巴風神韻”的文字介紹,解釋主題的文化內涵,形成記憶點和觀景合影點。
3.植物栽種及造型。展示點栽種榕樹,輔以低矮灌木及花草,選擇山茶花、金菊等能代表重慶古老巴文化的花草進行分區栽種,以體現重慶地域特色。
(二)“榨味十足”服務區
1.主題石材雕塑。在服務區一側,建造主題石材雕塑,在雕塑觀眾正對面刻寫名稱“榨味十足”四個字。石材外觀扭曲,具有樹狀感,以神似榨菜。“榨味十足”以行書書寫,以陰刻為手段,字體著綠色反光顏色,外涂防雨涂料,體現綠色生態之美,契合名稱內涵。
2.主題文化內涵簡介。在塑石背面,模仿手工做榨菜時的石材工具,在工具表面雕刻關于“涪陵榨菜”淵源、故事的文字介紹,解釋主題的文化內涵,形成記憶點和觀景合影點。
3.榨菜制作工藝及營養知識。結合木紋景觀廊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涪陵榨菜的制作工藝及流程。
4.白鶴梁文化碑刻模型及易經文化展示。在服務區合適位置,微縮復造白鶴梁水下碑石,重點凸顯碑石上重要的文字;另外,在適當位置進行易經文化的展示,以體驗式、誘導式展示為主,地板均張貼特制的八卦紋理地磚,在適當位置制作通過觸摸大致測算運勢的簡易石雕,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和體驗心理。
5.整體環境。展示點外圍設立金屬安全防護欄,以及普通石凳;展示點栽種榕樹,輔以低矮灌木及花草,形成濃郁的涪陵文化氛圍。
涪豐石高速通車之后,其公路景觀文化的打造得到了駕乘人員的普遍好評,實踐證明,以交通為載體,把區域歷史、文化、民俗等元素以一定方式展現在高速公路沿線,是打造新時期交通文化的重要途徑,對提升道路的品質、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美國交通部聯邦公路管理局.公路靈活性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陳西林,尼瑪卓瑪.地域特色文化在公路文化元中的傳遞機理[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12).
[4]彭賽恒.保龍高速公路路域文化系統的構建及其影響[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5]李強.提升高速公路的文化傳播力——淺析山東省高速公路路域文化傳播的不足與對策[J].中國公路,2016(17).
[6]魯亞義,高磊,呂喜祿,范達,陸旭東.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觀文化建設的理念與實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10).
(作者簡介:張勃,男,研究生,重慶交通大學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公路景觀與公路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