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悅穎
名中醫的婦科養生經
□文/柴悅穎


章勤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杭州市中醫院婦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名中醫。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何少山學術經驗繼承人,何氏婦科流派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全國第二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婦科)負責人。作為婦科名醫,年輕時章勤身體并不好,因此特別注意養生,總結出了一套養生理念。門診中,章勤時常會將自己的養生理念灌輸給每一位患者:懂得食養、補養、藥養,保持樂觀的情緒,病魔自然會遠離。
女性到了青春期,當媽媽的都會特別關注。“許多女性都有痛經的問題,精神緊張會導致經血不暢,反而更痛。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女孩來例假前的四五天,要吃性溫的東西。”章勤說,“很多媽媽們都會給女兒做紅糖艾草燉雞蛋吃。我外婆給我做的是黃酒沖蛋。這兩個食療方都有溫通的效果,對于痛經的女孩子尤其有用,一痛就趕緊吃。這么多年,我好像從沒有過痛經的煩惱。”
女孩在青春期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尤其是上體育課時。章勤主任說,生理期的第二第三天可以慢跑,但要避免劇烈跑、跳,否則容易經血倒流,變生他證。
到了結婚生孩子的年紀,女性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我生孩子的時候正好是夏天,還是剖腹產,坐月子時恰好在五六月份。”章勤主任自己是學醫的,坐月子也就沒有老底子的禁忌,“剖完24小時后我就下床了,自己上廁所。活動得早,惡露很快就沒了,身體恢復很快。產后出汗多,我用溫水擦浴,一周后就洗頭洗澡了。”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章勤主任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門診時她時常勸慰那些不孕不育的患者:“要正視疾病,保持樂觀,家人會接納得了不孕癥的你,通過積極治療懷孕肯定有希望的,但家人可能接受不了和一個怨婦長期共同生活。”
面對婦科疾病,章勤主任有很深刻的個人體會,女人要心大,性格開朗、心情舒暢,很多疾病也可以不藥而愈。
曾有位45歲的女患者,想生二胎,備孕2年未成,準備做試管嬰兒,因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被不少醫院婉拒。章勤主任告訴她,雖然40歲以后卵子質量下降,但如今高齡女性生孩子的人也很多,要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心情放松后,這位女患者在中藥調理2個月后,自然懷上了寶寶。
怎么自我排遣不良情緒?章勤主任說,她的方式很簡單,平時空余時就看看網絡小說,有穿越、玄幻等類型,與現實偏離得越遠,越能放松心情。
哪怕是在三伏天,燒個番茄蛋花湯,章勤主任都會習慣性地往湯里丟入幾段西洋參。她說,這叫食養和補養,全家人都能受益,自己80多歲的父母親也這么吃,可以緩解虛火旺、手心出汗的癥狀。說起吃參,要追溯到20年前。


“我是從32歲那年開始吃人參的。當時生了一場大病后,氣虛,陽氣不足,吃鐵皮楓斗就拉肚子,于是買了人參。”章勤主任說,頭一年她就吃了5根人參,當時吃的是藥店買的紅參,大約一兩百元一根,買回家煮水喝,一根吃上三四天。只要感覺疲勞了,就再吃一根。隨著體質慢慢好起來,章勤主任減少了吃參的頻率,只在冬天吃一根紅參,夏天吃一根野山參,這一吃就吃了10幾年。如今52歲的章勤主任,每年只在冬天吃一根野山參,紅參因為性熱,吃了以后容易眼睛紅。
“5年前開始,我進入了更年期,體質開始有了變化,變得陰虛,我開始吃鐵皮楓斗,每天兩包雷打不動。”章勤主任有一點挺自豪,平時她從不花時間保養,也不用什么護膚品,不過生活規律,很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這讓她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許多。
章勤主任的門診中,來看不孕不育的人最多,有的人怎么都懷不上,有的人一懷上就流產。平時,月經不調或婚后3個月到半年沒有懷孕,就應該有所警覺,及時到醫院看病。
從孕前開始,夫妻雙方就應該戒煙戒酒,尤其是女性,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晚上10~12點,大腦褪黑素分泌最旺盛,這時不睡容易內分泌失調。
章勤主任的作息很規律,每晚10點左右上床睡覺,最晚不超過11點,早上6點多起床。“我們這一輩基本都不熬夜,體質不錯,懷孕后很少會像現在的女性動不動就出血保胎。”
如今患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姑娘也多,大部分和從小吃油炸食品、冷飲等有關。養生要主動,改善生活方式很重要,平時少去外面吃飯,自己在家食養、補養,加上醫院的藥養,體質才會好。
對于養生,章勤主任不太提倡大量運動,平時健康飲食就行。有子宮肌瘤的人少吃蜂皇漿,有婦科炎癥的人別吃辣,懷孕后就算要吃燕窩,也建議在3個月后開始。
編輯/賴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