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摘 要:當今世界,金融危機日益趨顯,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國家利用宏觀調控手段積極出臺了多項有效措施,在這樣的作用之下,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然而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仍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與挑戰,在這之中,銀行信貸融資渠道不暢首當其沖,這些不利因素在無形中加劇了對于中小企業的制約。本文這些弊端毋庸置疑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關重要因素。本文主在分析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進而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制約因素,最后通過針對中小企業后續發展提出了相關的決策與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措施與對策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研究
1.融資渠道較為狹窄
(1)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方面相比于大企業更加傾向于內源融資
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趨于低下,對于企業融資的積累意識也相對淡薄,無形中造成利潤分配短期化情況的出現。與此同時,長期經營的思想也相對缺乏,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內部融資比重不足20%。在與發達國家的比較下,弊端凸顯。
(2)中小企業在外源融資方式方面更加傾向于債務融資
所謂債務融資,即融資構成主要來源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可是由于國家的政策支持的缺乏以及中小企業本身存在的核算不真實的問題,導致了中小企業得到的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微乎其微。
2.融資成本的過于高昂
中小企業報告中提及,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組成部分主要是貸款利息、抵押物登記評估費用和擔保費用等。其中,貸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動部分,而其浮動幅度一般在20%以上;抵押物的費用也同樣占到融資成本的同樣20%;而相關于擔保費用,一般年費率在3%左右。融資成本總額在各項高額成本聚集下無形加大了。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探究
1.內部原因
(1)中小企業的資本規模的微小以及信息觀念的缺乏
中小企業規模小的問題總會不經意間產生這樣那樣的經營問題,在這之中,生產技術落后、產品結構單一、抵御能力差、無力承擔A原材料及價格波動還有經營風險凸顯的問題尤為鮮明。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相比于大企業,信譽不高和信用觀念單薄并存,在這樣的形勢下銀行放貸顯得較為“吝嗇”,再加上中小企業存在惡意抽取資金、拖欠賬款和資金流失的情況,極大程度降低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水平。
(2)中小企業制度的不健全
中小企業制度不完善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極大加劇了企業與銀行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度。我國現存中小企業中有百分之五十都存在這樣的情況,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導致這個現狀的原因很大程度來源于企業管理者素質的低下,極度缺乏企業財務管理知識,對于重大的財務決策的管理都非常混亂,例如有些公司準備兩套甚至多套賬來應對監督部門的檢查,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企業會計資料信息不準確和銀行無法摸清企業真實情況的不良現狀,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風險再度擴大化。
2.外部原因
(1)銀行方面的原因
我國的金融機構仍然以四大銀行為主,銀行業與產業的壟斷高度一致,銀行與企業存在制度上的極大差異,障礙的不可避免導致四大銀行只愿意給國有企業貸款的現象。除此之外,國家還對于銀行的逾期拖賬等不良行為實行追究制,這樣一來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放貸自然就顯得更為謹慎小心了。歸根結底,是我國缺少與中小企業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機構,同時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銀行也少之又少,得不到金融資金支持,更大程度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2)政府部門的原因
由于國家歷年來實行的計劃經濟政策,對于大企業的扶持力度總是遠高于中小企業,雖然,近年來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有所改觀但仍未從本質上實質推行。我國對于大企業實行各項大規模的優惠政策,而中小企業卻不能享受,中小企業雖然采取了差別利率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小規模納稅人的局限導致本應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往往無法最終獲得。
三、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措施
1.規范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
(1)建立股份合作制,明確企業產權
結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和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對于企業的制度要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大力進行股份合作制的推動,明確企業產權,在這樣的調節機制下,公司的管理者才會意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提高對于自身以及整個企業的管理意識,進而建立起整個企業的信用。
(2)規范財務制度,提高財務水平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應當積極杜絕拖賬、做假賬的違法行為,建立完善的財務報表系統,從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積極償還銀行的應付賬款和債務,提高公司的信任程度。
(3)加強內部管理從而提高公司信用等級
由于當前制度規定下,A級以上信用級別的企業,才有資格進行融資申請。因此,中小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得進行償還工作,不做假賬不拖賬,最終樹立整個公司的良好形象,為整個公司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大力開拓產品市場。
2.建立多方位的金融經營體制
(1)利用利率市場化的提升速率來促進銀行貸款體系的健全
關于完善貸款機制的工作,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商業銀行中設立中小企業事業部,負責中小企業的融資工作,銀行方面也應當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利用資產證券化和抵押證券化的方式建立起融資風險分擔體系。其次,一要加快改革利率市場化,在風險對稱的原則下賦予商業銀行對不同風險等級的貸款收取差異水平利率的權限,從而促進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定價能力的提高;二要逐步加強建立信貸管理激勵機制,在這之中,內部責任和權利相對稱。改變當前的貸款管理方式,增強信貸人員收集中小企業信息并樂于提供貸款的積極性,而這一操作基于有效的激勵機制。endprint
(2)加快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建立
政策性金融依靠國家政府支持,結合國家信用的基礎和特殊的融資手段,在限定的范圍內,配合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的一種特殊性資金融通的行為。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市場失靈狀況,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來進行校正,從而達到資源配置中有效性和社會合理性的高度統一。
3.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宏觀政策環境進行調節改善
(1)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
融資方面法律支持的獲得,應當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基礎上,盡快將相關細則和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尤其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中小金融機構法》等法律體系的建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方能走入法律軌道,更好得突出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主體中的作用,置于公平競爭的地位。
(2)建立多層次的政策性擔保體系以完善融資擔保體系
建立多層次的政策性擔保體系以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動員更多的市場資金基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建立多層次的政策性商業性相結合的信用擔保體系:
①致力于政策性擔保機構的發展
擔保機構的成立依賴自身信用,即利用超于本金若干的信用能力為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②致力于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
首先,成立省級再擔保機構,為政策性擔保機構的風險提供相應補償。再而,致力于保險業務的創新業務,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如日本中央信用保險公司為地方性信用擔保機構進行再保險,其比例一般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意大利信用擔保機構每年最主要的業務是通過和瑞士再保險合作。結合保險和再保險的行業,擔保機構承擔擔保責任的同時也將承擔風險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再保險,最終部分風險由再保險機構承擔。
③致力于財政彌補機制的建立
財政支出的范疇中,專門設立一塊用以風險有限補償基金,在面臨政策性擔保機構損失時可用以代償。
參考文獻:
[1]曹鳳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金融研究,2001(5).
[2]郭濤.融資租賃: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經濟師,2003(10).
[3]郭田勇.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與借鑒.國際金融研究,2003(11).
[4]葉倩,馮丹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30):145-146.
[5]謝繼蘊.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6(32):176-178.
[6]劉淑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06(5下):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