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藝珍
摘 要:近十年來,江西的經濟速度不斷加快。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合理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協調。在這十年里,江西立足于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不斷創造經濟發展速度新高。本文分析了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做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江西經濟;經濟結構;新興產業;特色產業
一、引言
自古以來江西人文薈萃、物產富饒。在歷史上,江西省也一貫是中國比較富饒的省份。然則,1979后,慢慢下滑態勢的態勢,日益在江西省經濟發展過程中顯現。改革開放是其重要原因。如今,江西經濟已有一定發展成果,且趨勢良好。據國際商報報道,2017年江西經濟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始終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可喜態勢。且在習近平習總書記重要的要求下,江西深入貫徹中央的工作方針,同時,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以開拓經濟發展新優勢。江西經濟的發展歸功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及對特色產業的大力支持。為使江西經濟更快更好地走向美好未來,江西更應當堅持落實優化動能、增強活力、改善民生等重大舉措。
二、江西經濟發展現狀
1.GDP穩步增長
近十年來,江西經濟發展勢頭可喜,換道“超車”,效率大大提升。近兩年來江西經濟猛增。最大進步,莫過于接連居于全國第一方陣。同時,經濟總量快速增長。2007年至2016年GDP總量增速極快,自5800.25億元增進到18364.40億元。年均增長達11.57%,是全國同期總GDP增速的近102.5%。縱然從2010年以來,全國GDP增速放緩,但江西省的GDP增速仍然在全國之上。2014年,江西省出現了一個國家級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它建立在吉安。此舉,將新的活力注入工業的發展以及集聚。這段時間,“江西速度”更是激起廣泛的矚目。同時,贛州市南港區“贛州港”工程竣工。它是臨時第八臨時開放港口。同時也是縣級市內第一個內陸港口。它的建設深刻的詮釋了“江西速度”的發展目標。如圖所示。
2.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江西各個經濟產業的結構在發展上也日趨高級化。不斷在提高產業素質,更是江西經濟優化的表現。江西經濟結構自轉變為“二、三、一”后,經濟合理穩步增長,這與生產總值的持續走高是同步的,也是相輔相成的。近十年來,江西第一產業比重穩步下降,“農業省”的帽子早已隨產業升級而消失。相應的,第二產業增大,其所占有的比重逐漸大于第三產業。這個現象又反過來利好工業化。第三產業雖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穩定在中部位置,未見落后且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2009年第三產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又有了一定提升,但目前江西合理的經濟結構受外界的波動程度正逐漸減小。
3.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隨著工業化的深化,第二產業升級為第一大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結構在不斷進步,城鎮化進程也在深入推進。“十二五”時期,城鎮化,城市發展快,城市規模擴大快,基礎設施水平、城市發展質量,這些方面在這幾年的時間里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江西的特色進一步彰顯。城鄉的建設、規劃以及管理,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新水準。以上,為在“十三五”期間,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高基礎。2015年,達到51.6%的城鎮率更彰顯了這方面的優良成績。江西省居民平均消費額在近幾年也實現了成倍的上漲。據統計,省內居民的年均人均的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1221.87漲到2015年的26500.12(單位:元)。收入增長也極大地促進了消費,江西省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由2007年的7810.73增長到2015年的16731.81。近五年內江西城鎮人口增加393萬,年均增長78.6萬城鎮人口,這與政府在民生方面的努力是戚戚相關的。江西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間投資4216.60億元用于城市基礎建設并且投資2300億元建142.88萬套保障房,以此改善城市民生問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就業機會的增加,五年內江西城鎮吸納農村就業人員超過200萬人,大大提高了江西省城市化水平。
三、江西經濟發展關鍵
1.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深遠意義。其一,它是健完善產業結構的助力;其二,也是敦促經濟向新高度進發的要舉。江西作為中部欠發達省份,牢牢抓住科技革命及政策支持的契機,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近些年來,江西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如: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加大研發投入。這些措施,均取得一系列成效,推動了工業化穩步上升。江西同樣不忘發展多種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產業,受到空前未有的支持、重視。這十大產業源源不斷地為江西經濟的升級發展提供動力,使江西經濟的優勢更加突出,劣勢逐漸補全。不僅如此,低碳環保的新思路,如,綠色食品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更是對“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最有力的詮釋。
2.著重強調特色產業
江西作為一個物產豐饒的中部省份,優勢資源帶動的優勢產業數不勝數。江西是一個特色農業資源發達的省份,隨著一聲國務院設定的“中國品牌日”的到來,贛南臍橙被封“國字號”,在中國各個地域赫赫有名。江西近年來更是在該優勢產業上大做文章,贛州本地大力實施“興果富民”、“建設世界著名臍橙主產區”、“培植超百億元產業集群”等戰略,同時不忘培育臍橙文化吸引世界游客的關注。
占世界礦60%的贛南地區是“世界鎢都”。因此,位于這里的獨特的資源優勢被受重視。從而,有色金屬產業得到了發展。今年來,江西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這也是達到延長有色金屬產業鏈的方式。同時,還能增加產品附加值。從而,有色金屬區域競爭力巨大提升。
近年來,紅色旅游得到廣泛提倡。總舵紅色景區也煥然一新的面貌,接待大量本省、國內乃至國外的朋友進行緬懷學習。江西的紅色旅游資源毋庸置疑是占絕對優勢的,而近年來,江西政府正在不斷發掘紅色旅游政策的潛力,開發了一系列紅色旅游線路,并展開宣傳攻勢力圖使其吸引力擴大。旅游業是一種特殊第三產業。它具有“一個旅游景點的興起,能夠帶動周圍相關眾多產業發展”的特點。因此,它有巨大的帶動力和含金量。endprint
四、江西走向繁榮的建議
1.堅持產業結構改革
如今,“三、二、一”變至“二、三、一”結構,更加適應省情,工業化程度加速明顯。處于這樣的發展勢頭下,江西依然需要注重工業內部的結構調整與優化,注重重工業發展的同時也需兼顧輕工業。應落實低碳環保理念。同時,推進新興環保產業。另外,淘汰高環境成本低經濟收益的老舊生產方式,堅持可持續發展觀。注重工業的同時也需關注農業的健康狀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新農業政策,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維護新農村建設。
2.吸納人才,走自主創新道理
江西作為中部欠發達省區,經濟實力仍然較為薄弱,其中很大原因在于高校過少,人才吸引力不夠,省內人才大量外流,省外人才無心進省。而人才的薄弱必然導致自主創新能力的薄弱,江西省的高新技術產業仍屈指可數,在全國范圍內競爭力極為低下。未來十幾年,要使江西經濟走得更好,必定需要在省內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同時,增強產業發展以及相應技術支撐以及人才支撐。如此,才能使江西經濟走得更好。這就需江西省政府加快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培養機制、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劃工作、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加大服務業比重。
3.優化城市規劃,增加城市居民福利
江西省城鎮化率雖在2015年已達到50%以上,但該數字仍與發達地區、發達省份具有不少差距。這與江西省城市規劃不合理是分不開的,江西省雖為中部大省,但在2014年省會南昌便跌出特大城市之列,降級為大城市,這意味著江西省不再有特大城市。由此可見,江西省內部城市的帶動作用仍處于較弱水平,江西須要愈發合理的城市規劃。這樣,大中小城市能協調發展。提升城鎮化率需要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走向城市,這對增加城市居民福利提出了要求,江西在未來應當在城市內設置更多就業機會,同時,農民工保障機制的建立以及健全,能夠吸引更多農村人口入城。
參考文獻:
[1]劉健,李興文,沈洋.江西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位居第一方陣,創造“江西速度”[J].瞭望,2017,20
[2]王果,薛華.江西經濟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科技廣場,2012,(09):209-214.
[3]黃小勇,尹繼東,唐斌.江西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02):23-28.
[4]李萍.發展紅色旅游經濟面臨的潛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文天下,2016,(04):27-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