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權
【中圖分類號】G631
對于剛從小學升入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這一新的課程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有一種陳舊的思想遠遠壓制了他們的好奇心,或許聽高年級的學生說,或者聽家里人說,把歷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等學科當成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與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相對,不重要的那些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起來也就不必那么認真了。這樣一種舊思想,不僅挫敗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了一道難題。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第一節歷史課,成了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帶著更多的小學思維和習慣開始了初中的學習和生活,要使他們對歷史的新鮮感和好奇感一直保持下去,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確歷史課的價值
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歷史應該被重視,一個連自己國家歷史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說是個人才呢?一個連世界歷史都不甚了了的人,怎么能適應改革開放的大潮呢?一個不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人,不可能是一個愛國的人。一個不了解世界歷史的人,不可能是一個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的人。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歷史課教學的具體目的
廣義地說,歷史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運動發展過程,它可以分為自然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自然發展史比起人類發展史時間久遠得多,范圍廣大得多。通常我們所講的歷史,一般是指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歷史,簡單地說,過去的一切都是歷史。那么科學具體的定義呢?歷史是過去的一切,說明歷史最大的特點即時間性。過去的一切包羅萬象,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具體可歸納為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以史為鑒,可以通古今”,歷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蘊含的是一個國家泱泱幾千年的歷史傳承。歷史是一部社會教科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知識寶庫,也是人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鏡子。初中歷史課作為基礎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品質、正確了解和認識國情、提高文化素養等方面教育。
“一個不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民族是個愚昧無知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你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軍人,就必須了解歷史”(巴頓)近代的革命家、政治家們更是歷史通,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無一不深明國情國史。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的毛澤東更是個歷史迷,整天抱著那些線裝古書埋頭苦讀。毛澤東熟諳中國歷史,提倡“古為今用”,在用歷史指導革命實踐方面,顯得得心應手,無往而不勝(趕跑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蔣介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我們要通過歷史教學,把中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熱愛祖國,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人才。可見,中學歷史是一門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不可缺的課程,是其它課程所不能代替的。
三、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記憶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背書要講究方法講究技巧,應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誦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掌握學習歷史的 “五要素、三步曲”法。學習一個歷史事件要掌握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意義)、三步曲(原因、經過、結果)。運用這種方法歸納每個歷史事件的要點,能將書本上的知識化繁為簡,復習起來更加一目了然。
四、走出學習歷史的誤區
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毫無趣味性可言,但又不得不學,因此就想到了一種學習歷史的“捷徑”——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我國目前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注重數量,而輕視質量,歷史題材電視劇娛樂性和消費性傾向越來越明顯,而歷史性和文化性則逐步消逝。這對于剛接觸歷史這一學科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學生學習歷史更應注重史實的真實性,而不能一味強求趣味性。
歷史題材電視劇,尤其是戲說歷史題材電視劇是中學生最喜歡觀看的電視劇類型之一,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很多初中生除了把歷史題材電視劇作為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的同時,還妄想從中獲得歷史知識;而且他們對戲說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虛構性沒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在觀看的同時自然而然的把它們與真實的歷史等同起來;戲說歷史題材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少年觀眾的歷史觀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而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些戲說歷史題材電視劇,區分歷史劇和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差別。
五、改變常規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教”,學生被動的“學”,又加上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容易使學生在教學中產生疲倦感,教師說得“天花亂墜”,學生“昏昏欲睡”,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教師在“念經”,上課內容像催眠曲。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多媒體教學德育情境,陶冶學生情操;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綜合運用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是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興趣是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重要源泉和動力之一,它能激發和引導人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討事物的奧秘,能促進其智力的發揮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積極思維努力探索。同時興趣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中歷史啟蒙第一課必須引起老師們的高度重視。“萬事開頭難”,做好準備,揚帆起航,上好歷史啟蒙第一課,相信初中三年,作為老師的你會精彩,作為你的學生更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