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發現,為促進童裝品牌的良性發展,運動品牌通常采用在成人門店中銷售童裝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為原有門店增加客流量,同時也可為童裝品牌帶來更多關注及更高知名度。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運動品牌商機無限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中國即將迎來史上第四次嬰兒潮。這對兒童產業的未來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拉動相關產業如童鞋、童裝等發展。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整理的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在未來5年,兒童消費總額年增速有望突破20%,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各大運動品牌紛紛搶灘兒童市場。早在200g年,361。就開發了361°童裝品牌。據該品牌2015財年年報顯示,2015年童裝品牌已擁有2,350家門店,門店數量在五年內保持平均20%的增長。與此同時,童裝產品收益同比上升16%至人民幣5.89億元,占集團所有收益的13.2%。此外,361°還與百度合作聯合推出智能童鞋,通過GPS及數據追蹤晶片的植入,方便家長追蹤孩子的位置及活動情況,清除安全隱患。而安踏作為國內運動品牌中第一家涉足兒童運動市場的品牌,門店數量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在2015年達到1,458家門店。adidas也表示,鑒于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公司未來將重點關注兒童運動服飾。
女性需求不再被忽視
在傳統的運動品牌門店中,消費者大多以男性為主,女性產品的種類和款式的比重僅在30%至35%之間。隨著更多女性在料理家庭生活之外,開始尋求個人價值及個人事業的發展,她們擁有了更強的消費能力并引發出更多的消費需求。而女性對維持健康體態的意愿,也較男性更為強烈,女性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女性運動市場發展由此產生的巨大潛力,受到越來越多運動品牌的重視。根據Nike品牌年報顯示,自2014年起,女性運動產品銷售額增幅連續兩年保持在兩位數,超過男性運動產品增幅。
各大運動品牌不僅推出女子運動產品線,還分別在—二線城市開設女性專門店,并在店內提供針對女性的專門服務,比如運動內衣的選購體驗、專門的訓練課程等。2015年年末,adidas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女子生活概念旗艦店,將女子運動系列產品引進門店,為女性消費者提供服務。根據羅蘭貝格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國內外運動品牌在女性體育用品市場的銷售額穩步提升,平均復合增長率大約在17%。各大運動品牌也搭上高科技的順風車
運動品牌通常以獨特功能屬性來標榜自家產品,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實用性及舒適度,也是一種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方式。而搭上高科技這趟順風車,運動品牌能創造或設計出更多高精尖的新型產品,吸引消費者并提升品牌競爭力。Nike推出的首款自動系帶運動鞋,不僅大幅度提升便利性,也增加了可記錄運動表現的實用功能。而一向以專業性作為品牌核心競爭力的Under Armour,將獨家高科技編織技術融入緊身衣中,透氣網層的設計能吸濕排汗保持干爽,貼身保暖的伸縮布料也能避免摩擦、防止肌肉過度緊張而扭傷。國內運動品牌也開始發力研制高科技產品,2015年李寧與小米合作推出名為赤兔的智能跑鞋,在其中加入了小米最新研發的科技芯片。該款芯片可記錄使用者的運動基本情況,在消費者未來選購鞋品時可以給出更加專業的建議。
智能穿戴設備異軍突起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以及國家對體育產業的推動,作為運動伴侶的智能穿戴設備開始進入大眾視線,并在短短幾年內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在2015年大幅增長,全年發貨量增長172%至7,810萬部。在新廠商、新產品和應用程序層出不窮等多個因素推動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表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從最基本的手環式數據追蹤設備到智能首飾和智能服裝,各種類型的智能穿戴設備不斷刷新消費者對這一領域的認知。
然而,智能穿戴設備有的只是產品類型上的不斷突破,而沒有突破功能方面的瓶頸。目前,市場上的智能穿戴設備功能趨于同質化,大多以接收電話或訊息、分析運動表現為主。產品的實用性功能顯然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智能穿戴設備開始追求顏值。以Apple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開始將時尚元素融入智能穿戴設備中,而這也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智能穿戴設備逐漸由單一的科技產品變身為展現消費者個性及愛好的時尚產品。在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時尚設計元素,將成為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大品牌收購健身APP成為潮流
早在2006年,Nike就成為第一個涉足健身APP領域的運動品牌,推出Nike+系列的跑步及運動APP,目前Nike+已在各大平臺擁有2,800萬全球用戶。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運動品牌意識到,健身APP不僅能追蹤消費者的健身數據來驅動未來產品的研發及營銷,也能幫助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因此,在2013年,興起了運動品牌收購健身APP的風潮。Under Armour是第一家收購健身APP的品牌,已收購包括MapMyFitness、Endomondo和MyFitnessPal在內的健身APP。而adidas也緊隨其后,在2015年以2.39億美元收購注冊用戶達7,000萬人次的健身數據公司Runtastic。ASICS也以約8,500萬美元,收購美國運動應用軟件運營企業FitnessKeeper的全部股份。
隨著微信運動公眾號的上線,在人群中掀起了一陣“走路”狂潮。通過關注微信運動的公眾號,系統可自動記錄實時的運動步數,同時還會顯示關注此微信公眾號的微信好友運動情況并進行排名。此外,微信運動也將“點贊”功能納入其中,通過直接與關聯好友互動的方式,一方面帶動了人們運動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逐漸養成健身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刷存在感”維系好友關系,可謂是一舉多得。而“愛秀”已然成為運動人群的一大特點,由此也推動了一大批運動APP的興起,僅2014年就有12個運動社交APP獲得融資。基于以運動作為共同興趣和社交場景,用戶的需求和特性相似,通過將線上的社交元素無限放大,也為之后的電商及其他增值業務的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而各大運動品牌也看到這一商機,通過舉辦跑步、比賽等社交化方式培養運動文化,如adidas的Energy Running、Nike的夜跑活動等等。由此,運動愛好者們可以分享各自的運動體驗,交流經驗。
運動品牌的定制化服務由來已久,Nike率先推出NIKEiD,消費者可根據自己喜歡的鞋款進行配色和材質的選擇,以體現個性化和唯一性,此舉深受消費者的青睞。adidas不甘落后,在紐約地區率先開始提供定制化服務,以增加產品的獨特性。
隨著定制化的個性消費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Nike繼續延伸品牌的定制服務,將這一觸角延伸到運動內衣的定制上來。Nike在曼哈頓開了一家名為BraHaus的快閃店,與同樣致力于運動產品的品牌店鋪Bandier合作,為女性消費者提供定制服務。店內工作人員將依據Nike在線運動內衣測量系統,給出選擇款式和建議,消費者再依據各自喜好,選擇喜歡的顏色以及個性化的標識,打造自己專屬的運動內衣。
根據Frost&Sullivan及體育健身產業協會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運動內衣行業產值為8億元人民幣,美國為2.89億美元。而中國總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之多,由此可見,中國運動內衣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