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東昊分公司表活劑廠 張新
巧用技術指標控制磺化尾氣排放
特約撰稿人: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東昊分公司表活劑廠 張新

3萬噸/年重烷基苯磺酸鹽裝置,以重烷基苯、硫磺為主要生產原料,采用世界先進的多管膜式磺化工藝,磺酸設計產量2.8噸/小時。液體硫磺經由轉化塔催化轉化生成SO3,在磺化核心設備磺化器內,與重烷基苯同向發生磺化反應生成中間品磺酸,再經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表面活性劑。其中,尾氣吸收單元由SO3吸收罐、靜電除霧器、堿洗塔組成。為除去可能含有的有機物、殘留未反應的SO3及未轉化的SO2,磺化反應產生的廢氣在被排放到大氣中去之前要先經過處理。有機物和部分殘留(通常以氣霧的形式存在)的SO3,通過一臺由一組并行的管束組成的靜電除霧器(F141)中被分離。含有未轉化SO2氣體的尾氣在一帶填料的洗滌塔(C141)內進行處理,塔內不斷添加并循環水和堿液。未反應的SO2在尾氣處理單元的洗滌塔中,經堿溶液處理轉化為亞硫酸鈉,并以8%~10%的廢水溶液形式被排出。
磺化裝置由于其核心設備磺化器本身的反應特點,及其所用的重烷基苯原料部分組分不可控等因素,導致裝置無法實現長周期運轉,平均每個月都會有1~2次啟停車發生。因此,每次停車時,車間都會組織對關鍵設備如磺化器、靜電除霧器、旋風分離器、堿洗塔等進行細致清洗,堿洗塔的清洗合格標準為塔內循環清洗液pH值達到7,目前僅沖洗堿洗收塔一次需要的堿水量就高達4噸左右。由于我廠沒有相應的污水處理裝置,同時外運處理費用相當高,并且經常排放受限,所以這些高含鹽、強堿性、高COD濃度污水的外運處理,一直困擾著表活劑廠諸多生產管理人員,如何有效的從污水源頭控制污水的產生是一個重要的攻關項目。通過降低堿吸收塔內新鮮水的補給量、調整塔內溶液的pH值、在保證工業廢氣排放合格的同時,也減少工業污水的生成量,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要保證堿洗塔運行工藝參數,及部分技術變更后的尾氣排放指標,控制在國家環保排放指標之內,必須關注以下幾點:
(1)根據SO2的未轉化率,計算出尾氣吸收單元中,堿吸收塔吸收這些氣體的最低需要液堿量,根據此值算出最低補水量。
(2)根據堿洗塔處工藝特點,進行工藝革新,將堿洗收塔檢修清洗的堿水進行pH值監測,循環后打入堿液暫存罐再利用,用于其它耐酸堿設備停產檢修時的沖洗保養。
3萬噸/磺酸鹽磺化裝置按平均每小時消耗245kg/h硫磺消耗量計算,根據生產實際中SO3轉化率,計算出用于吸收未轉化的5%的SO2的需要堿的質量,根據最低液堿摩爾體積、目標pH值、溶解度可算出最少補水量。一是將堿吸收塔補水量由250kg/h降至100kg/h;二是將目標pH值由原來的10.5下調為8.5,并能持續穩定。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調整,液堿消耗量由原來平均300kg/h降至167kg/h,日用堿量由7.2t降至4t;污水處理量由日平均12t降至5.3t;如果按照年生產300天滿負荷運轉,年可減少生產污水2010t,按每噸污水處理費用195元計算,年可節約39.19萬元;節約30%液堿費用94.08萬元。
調整磺化裝置清洗順序,優化堿吸收塔清洗水循環利用工藝,通過工藝改造,將堿吸收塔循環泵出口管線引至堿液暫存罐,在停產檢修時,先清洗堿吸收塔, pH值在8~9的液堿清洗水不直接排入污水池,而是分批次打入堿液暫存罐,用于磺化器、旋風分離器、靜電除霧器這些需要溫堿水清洗的設備。堿吸收塔的清洗水量為4t/次,而堿洗罐內容積為1.3m3,這樣清洗4次堿吸收塔的清洗水可以補充近10次堿洗罐,完全可以用于沖洗磺化器、旋風分離器和靜電除霧器。這樣,每次停工檢修可以節約16噸污水的處理量,預計每次可節約污水處理費用3200元,按照年停車15次計算,可節約污水處理費用約為5萬元。
經過多次試驗,同時進行數據統計,堿洗塔內混合溶液pH值由原來的10.5下調為8.5,能長期穩定,并且新鮮水補水量仍然在向下試探,最少時可以控制在75kg/h,并能持續保證排放指標穩定。用堿洗收塔內清洗廢水,通過工藝改造進行再利用,在保證安全環保指標的同時,大幅度降低磺化裝置的污水外排量,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的,并對安全環保起到了促進作用。

從污水源頭有效控制污水的產生是一個重要的攻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