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18)
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楊敏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18)
目的觀察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隨機數表法分組,各4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統計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74%)高于對照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45,P<0.05);觀察組引流液變清、大便潛血轉陰、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現相關并發癥,觀察組術后30 d復查胃鏡,病灶均痊愈,金屬鈦夾均脫落。結論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且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
腎上腺素;內鏡;金屬鈦夾;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內科常見危急癥之一,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腸、食管等部位病變導致的出血現象,其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達8%左右[1]。據調查,十二指腸、胃潰瘍性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50%左右[2]。單純內科藥物保守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不理想,往往造成較高急診手術率。及時明確出血原因,評估病情,快速制定出有效措施是治療出血關鍵所在。內鏡輔助下止血治療起效快,具有良好可重復性,已得到廣大臨床醫師認可。本研究選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患者,分組對比探究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均符合《內科學》中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觀察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為19~76歲,平均(54.56±10.23)歲,其中吻合口潰瘍出血2例、復合潰瘍出血8例、胃潰瘍出血16例、十二指腸潰瘍出血21例,潰瘍Forrest分級Ⅰa 2例、Ⅱa 14例、Ⅰb 13例、Ⅱb 18例;對照組男28例,女19例,年齡為20~77歲,平均(55.12±10.89)歲,其中吻合口潰瘍出血3例、復合潰瘍出血7例、胃潰瘍出血15例、十二指腸潰瘍出血22例,潰瘍Forrest分級Ⅰa 2例、Ⅱa 15例、Ⅰb 13例、Ⅱb 17例。兩組性別、疾病Forrest分級、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依照病情接受常規輸血、補液、控制血壓、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療。
1.2.1觀察組 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行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并聯合金屬鈦夾治療:于胃鏡直視下探查病灶出血部位,使用去甲腎上腺素(1∶500)反復沖洗出血病灶,使潰瘍部位暴露充分。隨后使用黏膜注射針在出血外圍選擇3~5個不同點注射腎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06)(1∶10 000),每點注射0.5~1.0 ml,至周圍黏膜發白,總注射劑量約為8 ml,直到鏡下觀察出血病灶無活動性出血為止。經胃鏡通道置入HX-110QR鈦夾推送器放入HX-610-135型金屬鈦夾,內鏡下保證鈦夾與出血病灶外圍組織呈90°,于出血病灶兩側壓下操作桿,斷離鈦夾。鈦夾數量根據潰瘍面大小、長度等決定,每例患者置入1~5枚。鈦夾置入后,用一定量生理鹽水沖洗,經內鏡觀察5 min,確保不再出血后退出內鏡。術后禁食1 d,常規給予奧美拉唑藥物治療。術后第2天檢查胃鏡,觀察鈦夾脫落及再出血情況。1.2.2對照組 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止血治療,具體如下:靜脈滴注奧曲肽500 mg +生理鹽水500 ml,2次/d;靜脈滴注奧美拉唑40 mg+生理鹽水100 ml,2次/d;口服8%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200 ml,1次/h。治療期間密切監測患者脈搏、血壓等。
1.3觀察指標①統計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治療1 d后止血成功;有效:48 h內止血成功;無效:48 h后胃管引流依然有鮮紅色液體流出,血壓不穩定。止血標準:胃管引流液清亮無紅色液體;紅細胞、血紅蛋白計數穩定;脈搏、血壓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率[3]。②統計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2.1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74%)高于對照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4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引流液變清、大便潛血轉陰、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3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現相關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30 d復查胃鏡,病灶均痊愈,金屬鈦夾均脫落。
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屬危急重癥,失血過多可造成患者休克、昏厥等嚴重后果,不及時搶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及時、有效止血是治療疾病關鍵所在,傳統常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予以治療,如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等,雖在臨床上也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仍有8%左右患者難以達到止血目的[4]。隨著內鏡技術日益更新,內鏡下輔助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義。
由臨床經驗可知,采用一定配比腎上腺素在內鏡輔助下多點注射病灶部位,能有效控制出血,腎上腺素可促進血小板凝聚及微小血拴形成,促使局部小動脈、小靜脈血管收縮,從而起到止血目的。鈦夾是止血的機械手法,利用鈦夾夾閉產生的機械壓力,對出血部位實施機械性“縫合”,制止出血部位出血。研究發現,金屬鈦夾治療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即時止血率為100%,且不會因壓迫而造成局部組織壞死[5]。但內鏡下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鈦夾治療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單純使用鈦夾組[6]。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內鏡輔助下先對病灶部位多點少量注射,待出血基本制止后再行鈦夾夾閉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引流管變清、大便潛血轉陰、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這主要是因為此過程內鏡輔助下使用腎上腺素先沖洗病灶,有利于止血,且使病灶視野清晰,從而確保鈦夾夾閉位置準確,多種途徑止血,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現相關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30 d復查胃鏡,病灶均痊愈,金屬鈦夾均脫落,提示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
綜上,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顯著,患者恢復時間短,且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1] 范中寶, 榮大慶, 柳青峰, 等. 雙層立體補片與聚丙烯充填式網塞補片修補無張力腹股溝疝的效果比較[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8(34): 5535-5539.
[2] 趙同民, 么金平, 解國成, 等. 無張力疝修補術后補片感染的預防與處置[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6): 3827-3827.
[3] 陳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學[M].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361-363.
[4] 薛同敏, 張培建, 劉霞, 等. 腹壁疝無張力修補術后補片對組織器官的侵蝕及其并發癥[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7(5): 3-4.
[5] 代明盛, 趙偉軍. 不切開皮下環行腹膜前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效果[J]. 實用醫學雜志, 2014, 30(24): 3967-3968.
[6] 曹舉成.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83例臨床體會[J]. 中醫學報, 2013, 28(B08): 235-236.
R 573.2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14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