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安 張振周
1.濮陽市中心血站 檢驗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2.濮陽市人民醫院 輸血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不規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研究
劉自安1張振周2
1.濮陽市中心血站 檢驗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2.濮陽市人民醫院 輸血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目的探討不規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濮陽市人民醫院374例輸血患者,均于輸血前3 d內對不規則抗體進行篩查。結果374例輸血患者不規則抗體陽性率為3.74%,其中男性檢出率為2.89%,女性檢出率為4.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4.55%,無妊娠史者檢出率為2.6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輸血史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11.94%,無輸血史者檢出率為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抗-M檢出率最高,為28.57%,抗-E、抗-s、抗-D檢出率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檢出率為7.14%;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經交叉配血試驗后,選擇對應抗原陰性血液進行輸血,未發生輸血不良反應,輸血安全性為100.0%。結論受血者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可有效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輸血安全性,尤其應加強有輸血史及Rh血型系統、MNs血型系統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
輸血;不規則抗體;輸血安全性
不規則抗體是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統抗體,因其不符合Landsteiner規則而被稱為不規則抗體。不規則抗體是除ABO血型系統外引發輸血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不規則抗體會導致不同程度輸血反應,輕則引起發熱、寒戰,影響治療效果,重則對輸入不匹配紅細胞造成破壞,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此外,孕婦輸入不匹配血液可導致新生兒發生溶血病,進而影響其臟器及智力發育,甚至危及新生兒生命。因此,對受血者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十分必要。本研究選取374例輸血患者,探討不規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濮陽市人民醫院374例輸血患者,年齡為18~71歲,平均(45.36±14.98)歲;男138例,女236例(有妊娠史198例、無妊娠史38例);既往有輸血史67例,無輸血史307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①標本采集:均于輸血前3 d內對不規則抗體進行篩查,采用專用試管抽取受檢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后靜置備用。②檢測方法:受血者血漿中不規則抗體以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法篩查,判定標準[3]:紅細胞液懸浮于凝膠表面或凝膠中端則判定為不規則抗體陽性,紅細胞液均勻沉積于試管底部則為陰性;經篩查確定為不規則抗體陽性者,采用鹽水法、微柱凝膠間接抗人球蛋白法對陽性抗體進行特異性鑒定。
1.3觀察指標①統計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及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患者分型結果;②分析374例患者輸血的安全性。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分析374例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3.74%(14/374),其中男性檢出率為2.89%(4/138),女性檢出率為4.24%(10/23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33,P>0.05);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4.55%(9/198),無妊娠史者檢出率為2.63%(1/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9,P>0.05);有輸血史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11.94%(8/67),無輸血史者檢出率為1.95%(6/3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575,P<0.05)。
2.2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患者分型結果分析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抗-M檢出率最高,為28.57%,抗-E、抗-s、抗-D檢出率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檢出率為7.14%。見表1。
2.3374例輸血患者輸血安全性分析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經交叉配血試驗后,選擇對應抗原陰性血液進行輸血,未發生輸血不良反應,374例輸血患者輸血安全性為100.0%(374/374)。

表1 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患者分型結果分析(n,%)
輸血是臨床救治危急癥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隨著臨床對輸血認識不斷深入發現,若受血者輸入與自身血型系統不相容的血液,極易發生免疫性輸血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隨著輸血治療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減少不相容血液輸注以降低輸血反應發生率逐漸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臨床工作經驗得知,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一旦輸入與抗體相對應抗原紅細胞,輕者可導致紅細胞輸注無效,嚴重者則可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進而引發黃疸、貧血、發熱等一系列癥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輸血前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并對陽性患者不規則抗體特異性做出準確鑒定,為輸入相應抗原陰性紅細胞提供重要參考,是實現安全輸血目的的關鍵。王娟等[4]研究中指出,篩查不規則抗體是輸血前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掌握患者血液系統是否存在不規則抗體,能夠幫助醫生選擇合適血液對患者進行救治,提高救治效率,而對孕婦而言,可早期發現誘發新生兒溶血病的抗體,為及早預防、治療奠定基礎,進而減輕不規則抗體對胎兒或新生兒產生的不良影響。曾學平[5]在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中進一步發現,有輸血史或妊娠史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一般高于無輸血史或妊娠史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妊娠或輸血等造成的免疫刺激密切相關,并提出存在輸血史或妊娠史輸血患者是不規則抗體篩查的重要群體。本研究中,男女患者與有無妊娠史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有輸血史患者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無輸血史患者(P<0.05),充分佐證了有無輸血史是不規則抗體是否存在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本研究有無妊娠史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未發現明顯差異,可能與選取樣本量、病例實際情況等因素相關,仍需擴大樣本量、查閱更多文獻方可予以定論。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抗-M檢出率最高,為28.57%,抗-E、抗-s、抗-D檢出率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檢出率為7.14%。徐菲等[6]研究發現,抗-E、抗-s、抗-D、抗-M等不規則抗體廣泛存在于Rh血型系統與MNs血型系統。結合本研究結果可以得知,Rh血型系統及MNs血型系統是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的重要血型系統。14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經交叉配血試驗后,選擇對應抗原陰性血液進行輸血,均未發生輸血不良反應,充分佐證了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綜上所述,受血者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可有效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輸血安全性,尤其應加強有輸血史及Rh血型系統、MNs血型系統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
[1] 李繼紅, 祝峰, 范恩勇. 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分析[J]. 武警醫學, 2013, 24(7): 586-587.
[2] 周慶學, 陳勇. 輸血前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分析與臨床輸血安全[J]. 貴州醫藥, 2013, 37(10): 928-929.
[3] 張松, 常利, 宋任浩. 輸血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 2014, 27(9): 945-947.
[4] 王娟, 魏睛. 不規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運用[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4, 20(1): 1-2.
[5] 曾學平. 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與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的意義[J]. 醫學綜述, 2014, 20(2): 377-379.
[6] 徐菲, 趙昕亞, 包進, 等. 不規則抗體篩查對臨床安全輸血的意義[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4, 14(24): 4741-4743.
R 446.6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20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