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舒禮良 魏廷舉 黃功成 徐敬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血管外三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案例報道·
右心室海綿狀血管瘤1例并文獻復習
郭靜 舒禮良 魏廷舉 黃功成 徐敬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血管外三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海綿狀血管瘤;右心室;黏液瘤;組織病理學
心臟血管瘤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原發性良性腫瘤,其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腫瘤的部位和大小,最常見的癥狀為心慌、胸悶、憋氣及胸痛等。組織學上可將心臟血管瘤分為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發生率相對較高[1]。心臟海綿狀血管瘤為體積小、有蒂或無蒂、海綿狀結構,瘤體由不規則的血竇構成,竇間以纖維小梁分隔,瘤體與心壁間界限不清晰,即使在瘤體中心部的血管竇纖維間隔有時亦可見散在的心肌細胞[2]。本研究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1例右心室海綿狀血管瘤患者,對其臨床特點、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具體如下。
患者女,49歲,因“右踝部腫脹伴行走痛4個月余”入院。患者一般情況可。入院前外院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示:右踝關節腔積液。入院后行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示:各房室內徑及大動脈根徑在正常范圍,右室前壁近心尖處可及一大小約14 mm×12 mm的低回聲光團附壁,可隨心臟擺動,余心腔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室間隔基底段至左室心尖部可及一條索樣強回聲;左室舒張功能下降。甲狀腺彩色超聲示:甲狀腺體積增大并彌漫性回聲改變。初步診斷:右室黏液瘤。排除手術禁忌后,于2012年9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體外循環下“右室黏液瘤摘除術”。經胸前正中開胸,縱劈胸骨,倒“T”形切開心包并懸吊,心臟外探查;預置主動脈荷包縫合線,上、下腔靜脈分別置阻斷帶;依次行主動脈、上腔靜脈、心麻液、下腔靜脈插管。開始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切開右心房和房間隔,經房間隔放置左心引流管;阻斷升主動脈,順灌冷晶體心麻液,心臟停跳滿意,經三尖瓣口暴露見右室前壁有一直徑約2 cm腫物,表面光滑,仔細切除腫物及其附著部分右室壁;切除完畢,膨肺左心排氣,開放主動脈阻斷鉗,心臟自動復跳;檢查三尖瓣無反流,縫合房間隔及右心房。順利終止CPB;魚精蛋白中和肝素拔除主動脈插管;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徹底止血,縫合心包。胸骨后和心包各放置1根引流管,間斷縫合固定胸骨,依次縫合皮下脂肪組織和皮膚。手術順利,麻醉滿意,CPB運行平穩,術畢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帶氣管插管安返病房ICU。術后呼吸機輔助呼吸10 h,恢復順利。術后病理提示:心肌纖維細胞廣泛肥大,排列不規則,核大畸形,心肌纖維細胞渾濁,橫紋模糊不清,部分心肌纖維斷裂,右心室心肌組織中有許多增生擴張的毛細血管,管腔大小不等,壁薄,大多數管腔內可見大量的紅細胞,呈海綿狀,累及肌壁全層。病理診斷:右心室海綿狀血管瘤。見圖1。

圖1 病理切片HE染色結果(40×)
心臟發生腫瘤的概率很低,常以黏液瘤為主,其次為間皮瘤,而血管瘤少見。據谷伯起[3]和Basso等[4]統計,過去國外有文獻報告心臟血管瘤只占心臟原發腫瘤的0.8%~2.8%。心臟血管瘤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所形成網狀血管腔隙組成,管腔內充滿血液,可發生于心臟和心包任何部位,主要位于心壁和心腔內[1],偶爾可發生于心臟瓣膜[5]。根據組織病理學,可將心臟血管瘤分為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其中,海綿狀血管瘤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心臟海綿狀血管瘤多見于成人[6],可位于心外膜和心肌間,大多數位于心腔[7],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包積液、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過去由于檢查技術手段的落后,對于心臟海綿狀血管瘤的最后診斷,大多是通過尸體解剖得到證實。近年來,由于心臟檢查手段不斷增多,對心臟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心臟海綿狀血管瘤有冠狀動脈分支血管供血,所以冠狀動脈造影對該病有很高的診斷價值[8];超聲心動圖檢查一般能顯示血管瘤的部位、范圍及基本性狀,是診斷心臟海綿狀血管瘤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該血管瘤在CT下多表現為低密度影,增強掃描時病灶逐漸強化,也可因纖維化、鈣化等原因導致局部呈高密度影;雖然根據影像學表現基本可診斷該病,但術后病理仍然是目前唯一的確診方法。
本例海綿狀血管瘤位于右室前壁,進一步發展可引起右室流出道狹窄;由于該腫瘤位于右室前壁,一旦引起右心室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可導致血栓的形成,若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手術過程中經三尖瓣口進行操作時可能會損傷三尖瓣,術中應仔細檢查三尖瓣有無反流,必要時可應用食道超聲協助診斷。因此,心臟海綿狀血管瘤雖然為良性腫瘤,但其對患者危害巨大,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治療,一方面可以明確診斷,另一方面可降低血管瘤破裂或發生肺栓塞的風險[9]。除此之外,由于心臟海綿狀血管瘤可能單發,也可能與其他部位血管瘤同時發生,因此,如果患者術后突發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醫師在考慮到手術應激性潰瘍導致出血的同時,也應將消化道血管瘤破裂納入考慮范圍。
[1] 王明巖,高長青,肖蒼松,等.心臟血管瘤4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1,27(3):182.
[2] 張本,徐志云,唐昊,等.左心室肌間血管瘤1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10):636,638.
[3] 谷伯起.心血管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39-249.
[4] Basso C,Valente M,Poletti A,et al.Surgical pathology of primary cardiac and pericardial tumor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1997,12(5):730.
[5] 李莉,王紅月,趙紅,等.原發性心臟瓣膜腫瘤臨床病理觀察[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6,35(3):142-144.[6] 周曉輝,王水云,孫宏濤,等.心包腔內巨大海綿狀血管瘤一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11):964-965.
[7] Kipfer B,Englberger L,Stauffer E,et al.Rare presentation of cardiac hemangiomas[J].Ann Thorac Surg,2000,70(3):977-979.
[8] 崔智飛.心臟海綿狀血管瘤1例超聲表現[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186.
[9] Cina S J,Smialek J E,Burke A P,et al.Primary cardiac tumors causing sudden dea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6,17(4):271.
R 54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24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