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淼
周口市中醫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胃鏡套扎與保守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
黃淼
周口市中醫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分析胃鏡套扎與保守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周口市中醫院2013年6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予以觀察組胃鏡套扎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保守方法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保守方法相比,采用胃鏡套扎方法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效果更佳,且其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胃鏡套扎;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肝硬化作為臨床常見的肝病,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大的難度。該病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是并發癥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它發病較急,出血量大,死亡率也較高[1-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方法越來越多,本研究共選取了周口市中醫院100例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分別采取保守治療方法和胃鏡套扎方法治療,比較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周口市中醫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患者,并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齡為33~64歲,平均(44.5±7.1)歲。對照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為33~65歲,平均(44.3±7.3)歲。兩組患者都經臨床檢查確診,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5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療:第1次治療靜脈推注善寧50~100 μg/h,之后進行靜脈滴注,0.5 μg/h。觀察組50例患者接受胃鏡套扎方式治療。首先,用胃鏡對患者進行檢查,并對患者的靜脈曲張程度以及范圍、活動性出血狀況、紅色特征等進行實時觀察,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予以常規輸血,根據內鏡檢查結果確定套扎部位,待患者出血停止后,完成套扎,并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3]。密切觀察患者出血量的變化,并對出血量較大的患者進行典化油注射,然后用組織膠進行注射,最后再次進行典化油注射。兩組均進行3~5 d的治療。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肝硬化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大多數肝硬化都是由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臨床治療上極易引發并發癥,而胃底靜脈出血則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不僅會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對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治療方式有很多,保守治療相對較多,隨著醫學的發展,近年來內鏡治療也逐漸成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保守治療通過藥物來改善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的門靜脈壓力,雖然止血的效果顯著,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治療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并且存在著較高的復發率和死亡率也較高[5]。內鏡下操作對于手術者的技術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且非常容易發生并發癥。因此,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胃鏡套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靜脈曲張出血的情況,同時,還能有效預防再次出血,并發癥較少,可以減少患者的治療費用,降低死亡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與保守方法相比,采用胃鏡套扎方法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效果更佳,且其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1] 柴玉萍.胃鏡套扎與保守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91-92.
[2] 王立群.胃鏡套扎與保守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對比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8):108-109.
[3] 王利兵.胃鏡套扎與保守治療肝硬化合并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11):237-238.
[4] 張曉云,寧寶忠.肝硬化門脈高壓癥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內鏡下套扎262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176-177.
[5] 佘德宇,張天曉,盧淑玲.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套扎、組織膠注射與保守治療的對照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18):3841-3842.
R 575.2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30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