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慧
濮陽市人民醫院 血液病研究所 河南 濮陽 457000)
自身抗體及肝功能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劉小慧
濮陽市人民醫院 血液病研究所 河南 濮陽 457000)
目的探討自身抗體及肝功能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1—10月濮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為A組,選取同期收治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B組。采用免疫印跡條帶法、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兩組患者自身抗體[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體(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SLA)、抗肝腎微粒體抗體1型(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體(GP210)、抗肝細胞溶質抗原1型抗體(LC-1)、抗線粒體抗體M2型(AMA-M2)]、抗核抗體(ANA)及肝功能各指標水平。結果A組患者SP100、SLA、GP210、AMA-M2、ANA檢出率及肝功能各指標水平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KM-1、LC-1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功能與自身抗體聯合檢測對病毒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抗體檢測;肝功能;鑒別診斷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疾病[1]。自身免疫性肝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種,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3種[2]。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致病機制尚不明確,該病臨床表現也缺乏特異性,且大多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均存在異常,此類患者在臨床常被誤診為病毒性肝炎,因此,找到特異性的實驗室檢驗指標,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自身抗體及肝功能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1.1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1—10月濮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為A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45.38±15.69)歲,疾病類型:自身免疫性肝炎11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17例,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2例。選取同期收治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B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45.69±15.98)歲,疾病類型:慢性乙型肝炎18例,慢性丙型肝炎10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癌2例。
1.2檢測方法
1.2.1間接免疫熒光法 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進行檢測。抗體滴度>1∶100為陽性。1.2.2免疫印跡條帶法 肝炎自身抗體[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體(anti-SP 100 antibodies,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an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ntibody,SLA)、抗肝腎微粒體抗體1型(anti-liver-kidney microsomal type 1 antibody,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體(anti-glucoprotein 210,GP210)、抗肝細胞溶質抗原1型抗體(anti-liver cytosol antibody type 1,LC-1)、抗線粒體抗體M2型(anti-mitochondrial M2 antibodies,AMA-M2)]通過免疫印跡條帶法檢測。膜條上結果由全自動免疫印跡分析儀判定。
1.2.3肝功能檢測 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應用日立HITACH(7600- 11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相關指標[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轉肽酶(glutamyltranspetidase,GGT)、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

2.1自身抗體A組患者SP100、SLA 、GP210、AMA-M2、ANA檢出陽性率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KM-1、LC-1檢出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身抗體陽性檢出結果比較[n(%)]
2.2肝功能指標A組患者肝功能各指標水平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當機體自身免疫系統侵犯肝臟引發炎癥反應,造成膽管及肝細胞壞死等,即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指出,該病的發生與多種疾病相關,其中與病毒性肝炎的關系十分密切,可能與病毒感染機體后誘導自身抗原進行修飾,繼發自身免疫反應,進而破壞自身免疫系統有關[3],且由于該病最初的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肝炎相似,臨床上患者常被誤診。因此,準確及時地檢測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異性自身抗體無疑對該病的診斷及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自身抗體是指針對自身組織,器官、細胞及細胞成分的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一水平,就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傷,誘發疾病。不同種類的慢性肝病存在共同的臨床特征,即血清中存在肝臟疾病相關自身免疫性抗體,包括自身抗體與ANA[4]。其中ANA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呈現不同程度的陽性檢出率。本研究中A組ANA陽性檢出率86.67%高于B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AN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陽性檢出率較高,可用于鑒別病毒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體包括SP100、SLA、GP210、AMA-M2、LKM-1、LC-1。本研究中A組患者SP100、SLA、GP210、AMA-M2陽性檢出率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肝病自身抗體SP100、SLA、GP210、AMA-M2均可作為病毒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肝病鑒別指標。相關研究顯示,LKM-1雖在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特異性較高,但在部分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也可檢出,且陽性檢出率可達到10%[5]。本研究中兩組LKM-1、LC陽性檢出率均為0,提示自身抗體LKM-1和LC-1不能有效鑒別病毒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肝病。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A組患者肝功能各指標水平均高于B組,說明肝功能可作為輔助指標協助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鑒別診斷。
綜上所述,肝功能與自身抗體聯合檢測對病毒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1] 鄭佳.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體檢測的臨床效果[J].世界中醫藥,2016,(B6):1999-2000.
[2] 周泉,李艷,周心房.自身免疫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病患者自身抗體和肝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6,32(1):69-72.
[3] 李偉中.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譜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21):2998-3000.
[4] 林江,王珂,陳孫云.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5,(3):153-156.
[5] 任妹,廖永強,彭可君,等.多種自身抗體聯合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4,34(4):385-389.
R 575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75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