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俊
鄢陵縣婦幼保健院 兒科 河南 許昌 461200)
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的效果觀察
劉洪俊
鄢陵縣婦幼保健院 兒科 河南 許昌 461200)
目的探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鄢陵縣婦幼保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痙攣型腦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予以對照組Bobath技術治療,對觀察組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比較兩組表面肌電與三維步態時空參數。結果治療后觀察組RMS、AEMG、iEMG及CR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步速、優勢側跨步長、劣勢側跨步等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痙攣型腦癱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表面肌電與三維步態值,促進患兒康復。
神經節苷酯鈉;Bobath技術;痙攣型;小兒腦癱
我國小兒腦癱的發病率為4%左右,且近年來仍呈上升趨勢,其中70%為痙攣型腦癱,對患兒的健康發育及后期成長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其家庭造成極大的打擊,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1-2]。目前臨床治療該類患兒以藥物、高壓氧、康復訓練為主,但各方法所取得的治療成果并不理想,臨床逐漸運用聯合療法,但具體的治療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3]。本研究旨在探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鄢陵縣婦幼保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痙攣型腦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過鄢陵縣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5~14歲,平均(9.45±2.32)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6~15歲,平均(9.76±2.4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予以對照組Bobath技術治療,訓練方法如下:①豎頭訓練:Bobath球訓練法、抱球法、三角墊法等;②坐位訓練:平衡、體位轉換等;③翻身訓練:全身伸展、軀干回旋、單臂支撐、手足口協調;④站立訓練:扶站、盆骨控制、姿勢轉換等;⑤爬行訓練:手支撐、四爬位骨盆分離訓練、直立與平衡反應促進等;⑥行走訓練:抑制交叉步、步幅訓練、靜態與動態平衡。每周訓練6 d,休息1 d后進行下次訓練,連續訓練3個月。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01)治療,20 mg/次,于患兒臀部肌內注射,隔天1次,連用3個月。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表面肌電與三維步態時空參數。治療后檢測患兒雙下肢痙攣肌與拮抗肌表面肌電,包括均方根值(RMS)、平均肌電值(AEMG)、肌電積分值(iEMG)、協同受損率(CR)等水平;另外檢測三維步態時空參數:步速、優勢側跨步長、劣勢側跨步,并進行比較。

2.1表面肌電觀察組RMS、AEMG、iEMG及CR水平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表面肌電水平比較
2.2三維步態治療后觀察組步速、優勢側跨步長、劣勢側跨步等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三維步態比較
產期、產時、產后等諸多因素均會造成幼兒腦癱,其發病因相對復雜,臨床將未成熟兒、重癥黃疸、窒息列為引發腦癱的三大因素,并根據腦部損傷部位及損傷程度的不同對腦癱進行分型,以便對癥治療[4]。腦癱表現復雜,大體可分為強直型、混合型、震顫型、痙攣型、共濟失調型及其他類型,但其中屬痙攣型最為多見。
腦部組織壞死具有不可逆性,只能通過功能代償、結構修復兩個途徑以達到功能重建的目的。神經節苷酯是一種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大量存在于神經中樞中,有助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功能的恢復,注射神經節苷酯能拮抗興奮性氨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抑制細胞凋亡,減少腦組織神經元受損,從而促進腦部組織的修復[5]。采用注射給藥的方法可減少口服用藥的副作用及靜脈給藥留針(小兒亂動、依從性差)的風險,且將藥物注射到指定穴位能夠增強藥物療效。治療腦癱不僅要營養神經,還應進行系統化的康復訓練,Bobath技術為臨床康復訓練中最常用的方法,可依靠手法任務導向運動與易化技術引導患兒主動完成相關訓練,控制體位,糾正異常動作[6]。表面肌電是一種記錄和觀察肌肉活動情況的技術,能夠反映肌肉神經功能;三維步態是通過網絡分析系統,客觀、準確的評定人體步行能力,是臨床評定患者運動功能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表面肌電與三維步態值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小兒痙攣型腦癱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效果確切,有助于改善患兒的肌功能與步行能力。
綜上所述,小兒痙攣型腦癱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聯合Bobath療法治療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表面肌電與三維步態值,促進患兒康復。
[1] 郭春光,張惠佳,胡繼紅,等.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聯合Bobath療法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0):38-40.
[2] 申美平,王和強,李哲,等.神經節苷酯結合Bobath技術治療對腦癱患兒三維步態時空和表面肌電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16):2483-2486.
[3] 申艷娥.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4):19-21.
[4] 劉麗,全金玉,劉宏,等.Bobath技術對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15-216.
[5] 白鳳芝,李桂芳,于倩,等.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致嚴重過敏反應1例[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9):1584-1585.
[6] 李樹強,賈傳宇,許夢雅.Bobath療法配合針刺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偏癱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3):78-79.
R 748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76
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