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利
盧氏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河南 三門峽 4722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毛偉利
盧氏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河南 三門峽 472200)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選取盧氏縣人民醫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5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結果。結果觀察組心悸、呼吸困難、心界向左擴大、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發生率分別為87.93%、74.14%、18.97%、84.48%、15.52%,均較對照組(17.24%、22.41%、0.00%、13.97%、0.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陳舊性心肌梗死(20.69%)、電軸左偏(27.59%)、束支傳導阻滯(18.97%)、缺血性ST-T異常(65.53%)的發生率均較對照組(1.72%、3.45%、1.72%、15.52%)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變現復雜,應結合患者疾病史、心電圖、X線、心肌酶譜等綜合診斷,以防誤診漏診,延誤病情。
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電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又稱為肺心病,是由肺動脈血管、肺組織或胸廓慢性進行性病變導致肺組織結構及功能異常,肺動脈壓力增高,累及心臟的疾病,可伴有右心衰竭。研究顯示,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主要發病因素[1]。冠心病指機體脂類物質代謝異常,血液中的脂類物質沉淀、堆積于動脈內膜上形成白色斑塊,造成動脈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心臟病。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加劇及飲食結構轉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上易發生誤診、漏診,從而延誤治療[2]。本研究選取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及單純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分析臨床特點,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盧氏縣人民醫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8例,設為觀察組。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46~85歲,平均(68.57±10.53)歲。另選取同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5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47~86歲,平均(68.93±11.21)歲。兩組均符合《內科學》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3]。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診斷及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胸部X線片、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
1.2.1對照組 積極接受降糖、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感染、吸氧等治療,并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給予患者化痰、平喘或解除痙攣、鎮痛等藥物治療,并改善水電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等,必要時應用強心、利尿等藥物支持治療。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硝酸酯類藥物,同時靜脈滴注多巴酚丁胺及酚妥拉明治療冠心病。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檢查結果。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癥狀觀察組心悸、呼吸困難、心界向左擴大、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n(%)]
2.2心電圖結果觀察組陳舊性心肌梗死、電軸左偏、束支傳導阻滯、缺血性ST-T異常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結果比較[n(%)]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肺部毛細血管損傷嚴重,并伴有氣流受阻,肺部循環阻力及心臟負荷加重,使右心室擴大、肥厚,最終引起心臟病變,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其中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為其常見并發癥,因老年患者機體功能退化,因此易并發冠心病。相關數據顯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并發冠心病人數占25%左右,使心絞痛、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更為明顯[5]。由于臨床診斷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與冠心病癥狀類似,因此易出現誤診、漏診,從而延誤治療。
本研究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與單純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比較發現,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心界向左擴大及心肌梗死發生率分別為18.97%、15.52%,而單純性心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并未發生此類癥狀,且觀察組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發生率較對照組高,且陳舊性心肌梗死、電軸左偏、束支傳導阻滯、缺血性ST-T異常等心電圖異常的發生率較對照組高(P<0.05),臨床可根據以上特點鑒別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與單純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因肺部疾病引發心臟擴大、肥厚,使心臟發生病變,而合并冠心病后心臟病變更為嚴重,因此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更為明顯,且心電圖異常表現更突出。臨床可根據患者疾病史、X線、心電圖、心肌酶譜等情況綜合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以防誤診漏診,延誤病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單純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由肺部疾病感染引起,因此更注重抗感染治療。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確診后應用氧療、擴張血管、強心劑、利尿劑等藥物兼顧冠心病治療,可促進疾病良好轉歸。
綜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表現較為復雜,臨床可根據患者疾病史、心電圖、X線、心肌酶譜等情況綜合診斷,以防誤診、漏診,延誤病情。
[1] 曾穎,劉茜,秦燕,等.無創輔助通氣治療高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5,44(34):4886-4887.
[2] 肖俊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臨床診治[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3):518-520.
[3]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7-269.
[4] 肖欽.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并發急性腦梗塞48例臨床觀察[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11):1135-1137.
[5] 楊靚.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6):1780-1781.
R 54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105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