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秀利+黃海波+樓步青+詹若挺+王浩涵
摘要:為提取優化廣陳皮基因組DNA,同時利用簡單重復序列間擴增(ISSR)分子鑒定技術快速、準確地鑒別茶枝柑及其近緣種。對比4種提取方法后擇優提取廣陳皮DNA;采用正交優化茶枝柑ISSR-PCR反應體系,篩選100條ISSR通用引物及其退火溫度,從而對茶枝柑及近緣種進行遺傳多態性分析。結果發現,通過對比cCTAB法提取陳皮組基因DNA產率較試劑盒法提高了10倍,且電泳檢測條帶清晰明亮,可為后續分子研究提供基礎;通過篩選100條ISSR通用引物,最終篩選出10條適合茶枝柑及近緣種的引物,對其進行多態性分析并獲得13種植物聚類分析圖。因此可知,cCTAB法適合陳皮基因組DNA的提取,并可為其他果皮類植物基因組DNA提取提供參考;ISSR適合茶枝柑及近緣種的遺傳多態性分析,可作為其有效分子鑒別手段。
關鍵詞:DNA提取;ISSR;茶枝柑;近緣種;遺傳多態性
中圖分類號: S666.101文獻標志碼: A[HK]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3-0027-05[HS)][HT9.SS]
收稿日期:2017-01-03
基金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編號:201407002);廣東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滾動支持項目(編號:2013CXZDA011)。
作者簡介:席秀利(1991—),女,湖南衡陽人,碩士,主要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E-mail:840564430@qq.com。
通信作者:黃海波,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藥品質鑒定與質量評價研究。E-mail:2865055919@qq.com。
[ZK)]
蕓香科(Rutacae)柑橘屬(Citrus)植物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的成熟果皮可入藥。茶枝柑的果皮制干即為中藥陳皮,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疾病[1]。商業上用于制作中成藥、中藥飲片、陳皮茶、飲料、添加劑和香料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兼藥用價值[2]。因其需求量巨大,同時由于環境、地域的差異,陳皮藥材來源混雜、混偽品較多,造成了藥材質量不穩定,難以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和有效,因此建立科學的鑒定方法是保證陳皮質量亟需解決的問題。
1994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Zietkiewicz等提出分子標記采用簡單重復序列間擴增(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簡稱ISSR)[3]。ISSR技術簡易、快捷,引物設計無須預知基因組序列,只要是目標區域的長度在可擴增范圍內,就能擴增出微衛星重復序列間的DNA片段[4]。ISSR綜合了其他分子標記高多態性、可重復性、低成本易操作以及無須知道基因組序列的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種質收集、品種鑒定、遺傳多樣性以及SSR引物開發等研究[5]。
本研究通過經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法[6]、mCTAB法[7]以及2種植物基因組提取試劑盒法對廣陳皮藥材基因組DNA提取進行探究,優化適合廣陳皮DNA的提取方法,以期為今后廣陳皮的分子研究提供保障。同時,利用ISSR標記對茶枝柑及近緣種進行遺傳多態性分析,得到相關物種的ISSR聚類分析圖,從而為茶枝柑及其近緣種植物鑒別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材料的收集包括廣陳皮(Citrus aurantium L.)以及茶枝柑同屬近緣13種,其中茶枝柑、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Tangerina)采自廣東省、福建省等地,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黃海波副教授鑒定,憑證標本保存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采集植物新鮮幼嫩葉片,用75%乙醇水溶液清潔葉表面后迅速置于硅膠密封袋中,快速干燥后保存于-20 ℃冰箱備用,試驗材料詳細信息見表1。
1.2儀器和試劑
OSE-Y20電動研磨儀[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Arktik PCR儀(Thermo),T960 PCR儀(杭州晶格科學儀[HJ1.55mm]器有限公司),Power Pac Basic電泳儀(Bio-Rad),離心機(Eppendorf),Nano Drop 2000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JP4](Thermo),Tanon-2500[JP3]凝膠成像系統(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JP]
dNTPs、ExTaqDNA聚合酶、Mg2+、10×ExTaq Buffer、DL5000Maker、瓊脂糖(TaKaR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CTAB、 β-巰基乙醇(Sigma公司); 植物基因組提取試劑盒、RNase、loading buffer[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余為國產分析純試劑;參考哥倫比亞大學提供的100條ISSR引物序列,由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3方法
1.3.1廣陳皮DNA的提取
試驗對比植物基因組提取試劑盒DP305、DP320,經典CTAB法以及改良CTAB法4種方法后,選擇優化改良CTAB法(cCTAB)作為最終提取陳皮基因組DNA的提取方法。
1.3.1.1緩沖液配制
細胞核分離液含0.10 mmol/L Tris-HCl(pH值8.0)、0.25 mol/L NaCl(5.00 mol/L)、5 mmol/L EDTA(pH值8.0)、2% PVP,加水定容至100 mL;2% CTAB緩沖液配方含0.10 mol/L Tris-HCl(pH值8.0)、1.40 mol/L NaCl、20.00 mol/L EDTA(pH值8.0)、2% CTAB、2% PVP、2% β-巰基乙醇,加水定容至100 mL。endprint
1.3.1.2提取方法
稱取50 mg干果皮,加20 mg PVP和 10 mg 抗壞血酸以及適量液氮于研缽中迅速研磨成粉末,將粉末迅速轉入2.0 mL離心管中;將粉末彈至試管側壁,加入1.0 mL預冷的核分離液,振蕩混勻,12 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重復洗滌共3次;加入0.8 mL預熱的2% CTAB緩沖液配方,混勻后65 ℃水浴60 min,其間每隔10 min搖動1次;取出離心管冷卻到室溫,加入等體積的苯酚 ∶[KG-*3]三氯甲烷 ∶[KG-*3]異戊醇(25 ∶[KG-*3]24 ∶[KG-*3]1)顛倒混勻5 min;12 000 r/min離心5 min,吸上清液并置于新的2.0 mL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三氯甲烷 ∶[KG-*3]異戊醇溶液(24 ∶[KG-*3]1),顛倒混勻5 min;12 000 r/min離心5 min,吸上清液并置于新的1.5 mL離心管中;加入1/10體積的3 mol/L NaAc和等體積的預冷無水乙醇,輕輕混勻至出現絲狀沉淀為止;10 000 r/min離心2 min,棄上清;加入 0.8 mL 預冷70%乙醇,輕輕彈起沉淀,靜置懸浮5 min,10 000 r/min 離心1 min,棄上清;重復上一步驟;超凈臺上風干乙醇;加入100 μL TE和6 μL 10 mol/L RNase,37 ℃水浴30 min;放置于4 ℃冰箱過夜溶解后于-20 ℃長期保存。
1.3.1.3DNA產率和質量檢測(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4種提取方法提取的DNA片段大小、降解情況。取5 μL DNA原液,加1 μL loading buffer,混勻后點入0.8%瓊脂糖凝膠,150 V電泳15 min,在紫外凝膠成像儀上觀察并拍照。
(2)微量分光光度計檢測。
取2 μL DNA原液,用Nano Drop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定DNA的濃度及吸光度。
(3)PCR檢測。
將cCTAB提取的DNA原液稀釋到 50 ng/μL,用植物DNA條形碼候選片段進行PCR擴增。所用引物為trnH/psbA[8],PCR擴增采用10 μL反應體系,其中包括1×PCR buffer(含MgCl2),0.2 mmol/L dNTPs,各 0.5 μmol/L 上下游引物,0.5 U Taq DNA聚合酶,50 ng模板DNA。PCR擴增程序:94 ℃ 4 min;94 ℃ 30 s,52 ℃ 40 s,72 ℃ 1 min,35個循環;72 ℃ 10 min。PCR擴增產物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紫外凝膠成像儀觀察并拍照。
1.3.2ISSR分子標記[HT]
1.3.2.1正交優化PCR反應體系
選擇UBC 809為引物,以植物基因組提取試劑盒DP305提取的茶枝柑葉片基因組DNA為模板,針對PCR反應的Mg2+、dNTPs、ExTaq聚合酶、Primer和DNA模板的濃度共5個因素在4個水平上進行正交設計(表2)。
正交試驗共16組,重復3次,PCR反應體系為20 μL,擴增程序:94 ℃ 5 min;94 ℃ 30 s,52 ℃ 60 s,72 ℃ 90 s,40個循環;72 ℃ 7 min。PCR產物在1.5%瓊脂糖凝膠上電泳,電泳條件為100 V、40 min,結果經凝膠成像系統拍照分析。
1.3.2.2單因素內優化
參照正交試驗體系優化的結果,對DNA模板濃度、Mg2+濃度、引物濃度、dNTPs濃度和Taq DNA聚合酶濃度用ISSR 809號引物進行交叉試驗。反應體系參數設置如下:Mg2+設置1.00、1.25、1.50、1.75、200 mol/L 5個濃度梯度;dNTPs設置0.10、0.15、0.20、0.25、0.30 mol/L 5個濃度梯度;ExTaq酶設置0.50、0.75、1.00、1.25、1.50 U 5個濃度梯度;引物設置0.10、0.20、0.30、0.40、0.50 μmol/L 5個濃度梯度;模板DNA設置20、30、40、50、60 ng 5個濃度梯度;1×PCR buffer,補充ddH2O至20 μL。
1.3.2.3[JP2]引物篩選以及退火溫度優化
采用優化后反應體系對哥倫比亞大學公布的100條ISSR引物在其高于Tm值 2 ℃ 進行篩選,選擇條帶數量多、[JP]間距合適、清晰的引物進行退火溫度優化。[JP]使用T960 PCR儀,以具體引物理論Tm為中心溫度,設定退火溫度梯度范圍(5 ℃),自動形成12個梯度溫度(50.0、50.5、51.2、52.2、53.4、54.6、55.8、56.9、58.0、59.0、59.4、60.0 ℃)進行篩選,從而確定引物適宜的退火溫度。[JP]
1.3.2.4多態性篩選
采用優化后的反應體系及退火溫度對茶枝柑、福橘、蜜橘3個不同地域的樣品進行多態性篩選,選擇條帶清晰、間距明顯且多態性比例大的引物,最終確定適合茶枝柑及近緣種的多態性引物。
1.3.2.5數據分析
利用Tanon-2500凝膠成像GIS軟件對電泳圖譜同一位置ISSR條帶的有無進行統計,清晰地出現條帶記為“1”,無條帶記為“0”,條帶不清楚的不予統計,形成“0/1”矩陣。利用NTSYS-pc2.10e軟件計算遺傳距離,用UPGMA法進行聚類分析,繪制ISSR樹狀圖。
2結果與分析
2.1陳皮DNA提取結果
2.1.1陳皮基因組DNA經0.8%瓊脂糖電泳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各個泳道均出現1條清晰的DNA條帶,無蛋白質和RNA污染,無拖尾現象。endprint
[FK(W8][TPXXL1.tif][FK)]
2.1.2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cCTAB法提取的DNA純度較高,質量濃度較均勻,符合試驗要求。
[FL(2K2]2.1.3PCR檢測cCTAB法提取陳皮基因組DNA如圖2所示,結果檢測能擴增出均一明亮條帶,說明該方法提取DNA能為后續分子試驗提供良好基礎。
[FK(W7][TPXXL2.tif][FK)]
[HTK]2.2ISSR-PCR結果[HT]
2.2.1PCR反應體系正交優化結果分析
使用引物809對反應體系優化的電泳結果如圖3所示,參考何正文等的直觀評價法[9]依次對16個試驗組結果多態性進行評分:條帶數量豐富、清晰的計16分;涂布或無條帶的計1分。1~16組的平均整數計分依次為8、12、2、1、1、14、6、11、1、12、13、16、1、1、9、10分,依照計分原則,以第12組反應體系(1×PCR buffer,1.50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0.20 μmol/L引物,0.75 U Taq酶,40 ng模板DNA)為最佳,對正交優化后的體系[CM(25]進行單因素優化后,得到最終反應體系:1×PCR[KG*3]buffer,[CM)][FL)]
[FK(W10][TPXXL3.tif][FK)]
[FL(2K2]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3 μmol/L引物,1.0 U Taq酶,40 ng模板DNA。
2.2.2引物篩選及退火溫度優化
以最佳反應體系對100條ISSR通用引物進行篩選,重復3次初篩選30條引物,從中優選15條清晰且背景亮度合適的引物進行12個退火溫度梯度篩選,電泳圖經Tanon-2500凝膠成像系統分析,根據信號強度判斷條帶,最終獲得在最適退火溫度下擴增的13條引物,見圖4。[FL)]
[FK(W11][TPXXL4.tif][FK)]
[FL(2K2]2.2.3ISSR-PCR擴增的多態性分析
以茶枝柑、福橘、蜜橘3個地域差異大的樣品進行多態性篩選,最終獲得10條擴增帶形完整、清晰、多態性豐畗的引物(表5)。利用這10條引物對13份材料進行ISSR擴增,共獲得總條帶914條,其中多態性條帶共823條,多態位點數共占90.04%,多態性比例較高,說明茶枝柑及近緣種遺傳多態性豐富。用表5中的826號引物對13份材料的多態性電泳結果見圖5。
2.2.4ISSR標記的遺傳相似性及聚類分析
利用NTSYS軟件構建全部材料基于ISSR數據的相似系數(表6)以及UPGMA樹狀圖(圖6)。13份材料兩兩之間的相似系數在 0.475 0~0.825 0,以相似系數0.57為閾值可將13份材料劃分為2組,體現了品種差異,茶枝柑、福橘、蜜橘、紅橘、沙糖橘、甌柑為第1分支,其中茶枝柑與福橘相似性最高。而在相似系數0.72處,茶枝柑則與福橘、蜜橘、紅橘聚為一類,說明四者相似度較高;第2組則以浙江省采樣為主,包括山下紅、本地早、由良、椪柑、宮川、紅美人與橘構成第2分支,說明同一地域樣品相似度高;篩選的10條引物能在分子水平對茶枝柑及同屬13種近緣種進行初步區分。
3討論
植物細胞內含有大量次生代謝產物,如多糖、多酚等,這些物質在提取DNA的過程中與DNA共沉淀,形成黏稠的膠狀物,難以溶解或產生褐變,嚴重影響DNA提取的產量與質量,以及后續的PCR擴增試驗。本試驗在對比2種試劑盒法和2種CTAB法后,選擇改良CTAB法進一步優化。PVP是酚和多糖的絡合物,能有效去除多酚和多糖[10],抗壞血酸是抗氧化劑,可避免褐化[11]。本試驗對比了在研磨時選擇加入PVP和抗壞血酸,結果發現PVP和抗壞血酸以2 ∶[KG-*3]1的比例能有效防止樣品氧化和褐變;而加入CTAB free緩沖液(即“1.3.1.1”節的細胞核分離液)洗滌3次可有效去除大部分代謝產物且降低提取液黏稠度;無水乙醇析出DNA速度快且含量多、無需冷藏,大大地減少了試驗時間;最后加入的RNase消化30 min能較快溶解DNA且有效提高了DNA純度,cCTAB法最終獲得的DNA濃度較試劑盒法提高了10倍多[CM(25],經濟可行。由于陳皮樣品較易于市場獲得,故本研究在陳皮的DNA提取方法上進行了優化,以期為今后市場流通的商品陳皮樣品的DNA分子鑒別提供參考依據。
ISSR分子標記技術簡易、快捷、高多態性、引物通用[12-13],但對反應體系要求較高,體系內細小變動可能導致試驗結果及重復性較差。故本研究采用了正交設計法優化了茶枝柑的 ISSR-PCR 反應體系,同時通過單因素內優化、12個退火溫度梯度優化、多態性篩選,最終從100條ISSR通用引物里篩選出10條清晰、條帶豐富的作為茶枝柑及近緣種ISSR分子標記的引物。引物擴增多態位點比例90.04%,在分子水平證實了茶枝柑及近緣種間具有豐富的種內遺傳多樣性。通過NTSYS軟件進行相似系數和UPGMA聚類分析,在分子角度對茶枝柑及近緣種13種材料進行初步區分,其中陳皮傳統入藥柑橘品種茶枝柑與福橘遺傳相似系數最高,表明中藥陳皮主要入藥柑橘品種間親緣關系較近。而聚類分析結果能夠直觀、科學地將茶枝柑與近緣種進行劃分,為茶枝柑與其近緣種的科學篩選提供了分子生物學依據。
[HS2]參考文獻:
[1][ZK(#]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76.
[2]單楊. 柑橘加工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J]. 中國食品學報,2006,6(1):423-427.
[3]Zietkiewicz E,Rafalski A,Labuda D.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Genomics,1994,20(2):176-183.
[4]周延清. DNA分子標記技術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5]馮亮亮,唐紅,李毅,等. 甘肅紅砂不同種群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 草業學報,2011,20(1):125-130.
[6]王關林,方宏筠. 植物基因工程[M]. 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7]李金璐,王碩,于婧,等. 一種改良的植物DNA提取方法[J]. 植物學報,2013,48(1):72-78.
[8][JP2]陳士林,龐曉慧,姚輝,等. 中藥DNA條形碼鑒定體系及研究方向[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13(5):747-754.[JP]
[9]何正文,劉運生,陳立華,等. 正交設計直觀分析法優化PCR條件[J].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8,23(4):76-77.[ZK)]
[10][ZK(#]陳士林,姚輝,韓建萍,等. 中藥材DNA條形碼分子鑒定指導原則[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141-148.
[11]賈曉梅,周悅,崔彬彬,等. 北美海棠組織培養中褐變影響因子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2):91-93.
[12]陳淑吟,陸勤勘,張美如,等. 紫菜絲狀體種質特性的ISSR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7):17-20.
[13]劉君,李東,曾林,等. 利用ISSR分子標記分析辣椒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7):80-83.endprint